•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2017年高考文言题全解全译» 正文

2017年高考文言题全解全译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604

概要:13.D解析:①交代的是尼僧对待比武的态度。③写的是李超学完武技后的心态。⑥写两人比武的状况。故含有①③⑥的项不能选。14.C解析:A. “愤而择日告辞而去”与原文不符,原文开头位置写李超摔出一丈多远后,憨和尚对他进行教育,数日以后,僧辞去。B. “李超敏而好学”,“尼僧争强好胜”与原文叙述不符。D. “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与原文不符,原文表面描写两个和尚对李超武技的指导,实际写两和尚对李超德行的指导。参考译文: 李超,字魁吾,是淄之西一个知识浅陋的人。他性格豪爽爱好施舍,偶有一天一个和尚来化缘,李超让他吃饱喝足。和尚很感谢他,就说:“我是少林寺的和尚。有点小的武技,请允许我把它传授给你。”李超非常高兴,把他当作客人给他提供房子让他居住,给他丰厚的待遇,早晚跟从他学习。三个月后,李超武艺有了很大进步,心里很是得意,和尚问他说:“你认为很好了吗?”李超说:“很好了,您会的东西,我已经完全都会了。”和尚大笑,命令李超试一试他的武技。李超就脱掉衣服跃跃欲试。像猿猴一样灵巧,像大鸟落地时一样轻巧,上下跳跃一段时间,一副看不起人的样子立在那。和尚又笑着说:“

2017年高考文言题全解全译,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13.D解析:①交代的是尼僧对待比武的态度。③写的是李超学完武技后的心态。⑥写两人比武的状况。故含有①③⑥的项不能选。

14.C解析:A. “愤而择日告辞而去”与原文不符,原文开头位置写李超摔出一丈多远后,憨和尚对他进行教育,数日以后,僧辞去。B. “李超敏而好学”,“尼僧争强好胜”与原文叙述不符。D. “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与原文不符,原文表面描写两个和尚对李超武技的指导,实际写两和尚对李超德行的指导。

参考译文:

李超,字魁吾,是淄之西一个知识浅陋的人。他性格豪爽爱好施舍,偶有一天一个和尚来化缘,李超让他吃饱喝足。和尚很感谢他,就说:“我是少林寺的和尚。有点小的武技,请允许我把它传授给你。”李超非常高兴,把他当作客人给他提供房子让他居住,给他丰厚的待遇,早晚跟从他学习。三个月后,李超武艺有了很大进步,心里很是得意,和尚问他说:“你认为很好了吗?”李超说:“很好了,您会的东西,我已经完全都会了。”和尚大笑,命令李超试一试他的武技。李超就脱掉衣服跃跃欲试。像猿猴一样灵巧,像大鸟落地时一样轻巧,上下跳跃一段时间,一副看不起人的样子立在那。和尚又笑着说:“可以了。你已经学到了我所有的本领,让我们比试一下。”李超很高兴,就交叉手臂摆出比武的姿势,不久李超和他形成打斗的格局,李超常常被和尚的找到毛病,和尚忽然一脚飞来,李超己仰面跃出一丈多。和尚双手合掌说:“你还没有学到我所有的本领啊!”李超用手扶地惭愧地向和尚请教。又过了几天,和尚走了。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偶有一次到历下去;看见一个少年尼僧在场上耍弄武艺,观看的人越来越多。尼僧对观众说:“翻几个跟头,对大家很是冷落。有爱武艺的人,不妨到场地上比试一下权做游戏。”像这样说了三次,观众互相看,一直没有和他一块比试的人,李超在旁边,不由得心里发痒,头脑一热就到了场地。尼僧便笑着双手合掌。刚一交手,尼僧便立即停止,说:“这是少林的武艺呀。”立即问:“你的师父是哪个人?”李超刚开始时不说,尼僧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他,尼僧双手抱拳说:“憨和尚是你师傅吗?如果是你师傅,就不必较量了,我甘拜下风。”李超再三邀请他,尼僧也不答应。观众一再鼓动他们。尼僧才说:“既然是憨和尚的弟子,同是习武之人,不妨只当是一场游戏,只是两个人点到为止罢了。”李超答应了她,然而因为看她文弱的缘故,李超很轻视她。并且又因年少喜胜,想着如何打败他,来求一日的名声,正在不相上下时,尼立即就停止了,李超问她停下来的原因,尼僧只是笑不回答,李超认为她已胆怯,坚决的请求再战,尼僧才起来,不一会儿,李超腾出一脚踢去,尼僧并起五指削他的大腿,李超感觉膝盖以下像被刀斧砍了一般,倒在地上不能起来。尼僧笑着道歉说:“孟浪触犯了客人,千万不要怪罪!”李超回去,在家养了一月多才开始痊愈。以后一年多,和尚又回来,李超向他陈述以前的事,和尚大惊说:“你太鲁莽了!为什么惹她呢?幸好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这样,你的大腿已经断了!”

四、(18分)

15. (8分)

(1)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 (3分)

(2)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2分)

(3)李超开始不说,尼僧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3分)



9、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一14题。

记旧本韩王后 欧阳修

予少家汉东,汉东僻陋无学者,吾家又贫无藏书,州南有大姓李氏者,其干尧辅颇好学。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脱落颠倒无次序,因乞李氏以归。读之,见其言深厚而雄博,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徒见其浩然无涯,若可爱。

是时天下学者杨、刘之作,号为时文,能者取科第,擅名声,以夸荣当世,未尝有道韩文者。予亦方举进士,以礼部诗赋为事。年十有七试于州,为有司所黜。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则喟然叹曰: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徒时时独念于予心,以谓方从进士干禄以养亲,苟得禄矣,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后七年,举进士及第,官于洛阳。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因出所藏《昌黎集》而补缀之,求人家所有旧本而校定之。其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至于今盖三十余年矣,学者非韩不学也,可谓盛矣。

呜呼!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帷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皇皇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皙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遒当然也。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虚之时,予固知其不足以追时好而取势利,于是就而学之。则予之所为者,岂所以急名誉而于势利之用哉?亦志乎久而巳矣。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盖其志先定而所学者宜然也。

集本出于蜀,文字剥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凡三十年问,闻人有善本者,必求而改正之。其最后卷帙不足,今不复补者,重增其故也。予家藏书万卷,独《昌黎先生集》为旧物也。呜呼!韩氏之文、之道,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而有也。予于此本,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11.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予为儿童时,多游其家 游:游玩;交往

B. 然予犹少,未能悉究其义 悉:全,都

C.因怪时人之不道,而顾己亦未暇学 怪:责怪,责备

D. 文字刻画颇精于今世俗本,而脱缪尤多 缪:通“谬”,谬误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故予之仕.于进不为喜、退不为惧者

A. 见有弊筐贮故书在壁间,发而视之

B. 因取所藏韩氏之文复阅之

C. 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D. 予之始得于韩也,当其沉没弃废之时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当尽力于斯文,以偿其素志

B. 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

C. 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

D. 岂所以急名誉而干势利之用哉

14.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追述了作者得韩集、读韩文、作古文的亲身经历,反映了韩氏之文从“沉投弃废”到“大施于今”的情况,从而也反映出北宋中期“古文”创作逐渐兴盛的发展过程。

B.本文开头部分记叙了作者年少时偶然从朋友家得到《昌黎先生文集》的经历。文中提到的《昌黎先生文集》《昌黎集》《昌黎先生集》以及标题中的“旧本韩文”均指同一部书。

C.欧阳修认为,韩氏之文的湮没无闻与盛行于世都有其当然之理。韩文的兴废表明,真正的好文章固然可能“沉投弃废”于一时。但终究会为“万世所共尊,天下所共传”。

D.欧阳修曾利用其它版本对旧本韩文进行多次修订,补足了缺失的卷帙.使之最终成为善本。他认为韩文之大行于世,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而是因为韩文本身“深厚而雄博”。

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因乞李氏以归。

译文:

(2)学者当至于是而止尔!

译文:

(3)特以其旧物而尤惜之。

译文:

【文言文答案及译文】

11.C解析:意动用法,以……为怪。若解析为“责怪、责备”都不符合语境和心境。

12.D解析:取消句子独立性,A.代词,它 B.的 C.的。

13.C解析,“磨灭”古今皆指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消失。A. 这种文章。今义为“文化”“文人”“温文尔雅”;B. “决定”。今义为“左右”表示概数。 D.利益。今义指那些以财产、地位分别对待人的做法和态度。

14.D照析:作者认为韩文大行于世是因为“亦其理有当然者”。“并非因为自己的倡导”错,从“而尹师鲁之徒皆在,遂相与作为古文 ……后天下学者亦渐趋于古,而韩文遂行于世”可知。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文言文复习要点:统编教材文言文常用实词义项及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