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辩驳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啖:给……吃 C.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谏:规劝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属:嘱咐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 ②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⑤廉吏安可为也A.①③④ B. ①⑤⑥C.②③⑤ D. ②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盂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
2017年高考文言题全解全译,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辩,常以谈笑讽谏 辩:辩驳
B.席以露床,啖以枣脯 啖:给……吃
C.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 谏:规劝
D.属我贫困往见优孟 属:嘱咐
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优孟“以谈笑讽谏”的一组是( )
①请以人君礼葬之 ②即为孙叔敖衣冠,抵掌谈语 ③庄王置酒,优孟前为寿 ④请归与妇计之,三日而为相 ⑤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 ⑤廉吏安可为也
A.①③④ B. ①⑤⑥
C.②③⑤ D. 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优盂言辞诙谐幽默。楚庄王想厚葬所爱之马,群臣进谏反遭严词拒绝;优孟以反语讽谏,说是以大夫礼不够隆重,使庄王认识错误,收回成命。
B.孙叔敖十分看重优孟,临终前预料儿子必将贫困,要他到时去找优孟寻求帮助。优孟慨然允诺孙叔敖子后,极力模仿孙叔敖,想使楚庄王醒悟。
C.楚庄王误以为优孟是孙叔敖复生,想任他为相。优孟与妻子商定三日之后为相,又责怪庄王利用孙叔敖成就霸业,而对他的后代却不闻不问。
D.优盂由孙叔敖一事而引发感慨,指出为官者不应贪鄙求财,否则将触犯法令而身死家灭;但廉吏死后,其家人却会面临穷困潦倒的悲惨境遇。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左右争之,以为不可。
译文: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译文:
【文言文答案及译文】8.A解析:应为名词,诙谐幽默之语。
9.B解析:②③是优孟的动作非言语。④只是陈述而无谈笑讽谏内容。
10.C解析:优孟并未为相。
11.(10分)
(1)(5分)马患肥胖症而死,让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 认为不可以。
(大意2分,“病肥”,“丧之”,“棺椁大夫礼”三处各1分)
(2)(5分)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大意2分,“持廉”“妻子”“穷困”各1分)
参考译文:
优孟,楚之乐人。身高八尺,多诙谐之语,常在谈笑之中讽谏。楚庄王的时候,有一匹爱马,穿的马衣要绣有花纹,住在华丽的屋室之中,用露床为席,用枣脯来喂它。马患肥胖症而死,楚玉要群臣为它治丧,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左右群臣对此直言规劝,认为不可以。楚庄王下令说:“有胆敢用葬马来进谏的人,罪当死。”优孟听说了这件事,进入殿门,仰天大哭,楚庄王很吃惊问他为什么这样。优孟说:“这马是大王最心爱的,凭楚国这样堂堂大国,有什么寻求不到的?用大夫的礼制下葬太薄了,请求君王用君王之礼下葬它。”楚庄王说:“我的过错全都到这种地步了。”于是把马交给负责的官吏,并下令不要让天下人知道此事,速速处理不可声张。楚国宰相孙叔敖知道他是个贤能的人,平素很善待他。得病将死时,嘱咐他的儿子说:“我死了,你定会贫困窘迫。你去见优孟,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过了几年,孙叔敖之子穷困不堪背柴为生,碰到优孟,对他说:“我是孙叔敖的儿子。父亲将要死时,嘱咐我贫困窘迫时去见优孟。”优孟说:“如果没有远见怎会有这种安排。”立即更换上孙叔敖的衣冠,与其子亲切谈话,一年多时间,优孟言谈像极了孙叔敖,楚王和左右侍臣都不能分辨,楚庄王摆酒,优孟前去祝寿,庄王见到他大惊,以为是孙叔敖再生,想要让他任相位。优孟说:“请允许我回去和老妻商议商议这件事,三天后再为相。”庄王答应了他。三天后,优孟又来了。庄王问:“老妻说什么?”优孟说:“她说谨慎考虑,不要做楚相。楚国宰相不值得做。像孙叔敖当了楚相,尽忠尽职廉洁奉公来治理楚国,楚国得以称霸。现在他死了,他的儿子无立锥之地,穷困得要靠背柴来养活自己。一定要像孙叔敖,不如自杀。”优孟趁机高歌曰:“居山中耕田苦,难以果腹。出山为官,贪婪鄙陋的人会发财,只是顾不及耻辱,人死后家室富足,又担心被加以奸邪之罪,性命没了,家也灭了。贪官怎么能做呢!想做廉洁之官,尊奉法律忠于职守,到死不敢胡作非为。廉吏怎可以做呢!楚国宰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老婆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于是庄王谢过优孟,就召见孙叔敖的儿子,封他寝丘封地,民四百户,来俸养祖祀。以后十代都未曾断绝过封赏。
3、全国卷(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为人深厚,不伐善。地节三年,立皇太子,吉为太子太傅,数月,迁御史大夫。后五岁,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后学《诗》《礼》,皆通大义。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掾史有罪臧,不称职,辄予长休告①,终无所案验。客或谓吉曰“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吉曰:“夫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吾窃陋焉。”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公府不案吏,自吉始。于官属掾掾史,务掩过扬善。吉驭吏嗜酒,尝从吉出,醉呕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但忍之,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边郡人,习知边塞发奉命警备事,尝出,适边郡发奔命书驰来至。驭吏因随驿骑至公车刺取②,知虏入云中、代郡,遽归府见吉白状。因曰:“恐虏所入边郡,二千石长吏有老病不任兵马者,宜可豫视。”吉善其言,召东曹案边长吏,琐科条其人。未已,诏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吉具对。御吏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吉乃叹曰“士无不可容,能各有所长。向使丞相不先闻驭吏言,何见劳勉之有?”掾史繇是益贤吉。吉又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吐舌。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未可大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五凤三年春,吉病笃。薨,谥曰定侯。(节选自《汉书·丙吉传》
注:①长休告:放长假,使……离职。②刺取:刺探。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B.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C.因至公车刺取,知虏入云中、代郡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
D.召丞相、御史,问以虏所入郡吏
上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9.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丙吉“为人宽厚”和“于事善分主次”的一组是( )
A.后人代吉,因以为故事。
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
B.公府不案吏,自吉始。
掾史独谓丞相前后失问。
C.于官属掾史,务掩过扬善。
岁竞奏行赏罚而已。
D.此不过污丞相车茵耳。
非所当于道路问也。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丙吉以狱吏出身,修习《诗》《礼》,通晓大义,最终官至丞相。他处理政务以宽松礼让为怀,三公之府不直接处分属吏,从丙吉开始而形成惯例。
B.丙吉的车大因酒醉而在车上呕吐,西曹主吏报告丙吉并主张赶走车夫,丙吉认为因醉酒将他赶走,会使他无处容身,于是劝西曹主吏予以容忍。
C.车夫被丙吉的宽容所感动,他主动要求去探听敌虏入寇云中、代郡的消息,并详尽报告丙吉,所以在皇帝召问时,丙吉能从容应对,受到褒奖。
D.丙吉观察问题十分细致,长于以小见大。他见到牛近行即喘息吐舌,进而联想到气候可能出现异常,将产生不利影响,他的下属对此十分佩服。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御吏大夫猝遽不能详知,以得谴让。而吉见谓忧边思职,驭吏力也。
译文: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