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考试说明》中关于古代诗文的内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节选自江苏省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所以,我们只需以平常心对待。【简要说明】(文言文阅读)选文要求浅易,多选记叙文,为增加可读性,尽量选名家名篇。文言文阅读有三道题是单项选择,分别为实词解释、信息筛选与内容辨析,一般属于容易题或中等难度题。属于难的是文言句子翻译。这要注意把握整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做到句不离篇,这要才能表达正确。还要注意实词、虚词的翻译,语气的表达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考试说明》) 答题时注重整体阅读,标示文章中重要信息。要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解读。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可以借助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如有难点一时难以解决的,可以跳过,继续阅读。 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1)考点说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2)考例分析:考例1(200
2017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考前指导 高考复习(高三),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考试说明》中关于古代诗文的内容:阅读浅易的文言文.“浅易”指合格的高中毕业生能够基本读懂的程度。(节选自江苏省2012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所以,我们只需以平常心对待。
【简要说明】(文言文阅读)选文要求浅易,多选记叙文,为增加可读性,尽量选名家名篇。文言文阅读有三道题是单项选择,分别为实词解释、信息筛选与内容辨析,一般属于容易题或中等难度题。属于难的是文言句子翻译。这要注意把握整句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做到句不离篇,这要才能表达正确。还要注意实词、虚词的翻译,语气的表达以及文言文特殊句式和用法。(《考试说明》)
答题时注重整体阅读,标示文章中重要信息。要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 “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解读。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可以借助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如有难点一时难以解决的,可以跳过,继续阅读。
1.文言实词题答题技巧
(1)考点说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主要考查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
(2)考例分析:
考例1(2009江苏卷)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遂属其家通明 属:托付 B.皆逡巡引却 引却: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 魁垒: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 率:率领
【参考答案】D
【解析】属(托付)、引却(后退)、魁垒(高大)均正确,错误设置在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解为“率领”错,实同“六国互丧,率赂秦耶?”之“率”(都,全),考查知识迁移的能力。
考例2(2010江苏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年二十以归吾 归:出嫁 B.其平居语言容止 容止:形貌
C.谓唯文字可以著其不朽 著:彰显 D.庶几以慰其魂 庶几:希望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识记和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
【解析】B项“容止”应为“容貌、举止”。根据语境,把单音节词变成双音节词即可。
考例3(2011江苏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一县大耸 耸:震惊。 B.以公少年易之 易:更换。
C.甲不能戢士 戢:约束。 D.转运使调里胥米而蠲其役 蠲:免除。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A.“耸”是个常用词,词语中就有“惊耸”“耸人听闻”,其义项为“震惊”,解释准确。B.“易”是个多义词,但句中翻译成“更换”显然不合逻辑,陈公弼担任县令,老吏怎能更换他?这里的“易”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如柳宗元《童区寄传》中有“贼易之,对饮,醉”,其中的“易”也是“轻视、看不起”的意思。C.“戢”有“收敛”的意思,句中由这一义项引申为“约束”。D.“蠲”这个词虽然不常见,但我们将“免除”这一义项代入原文理解,意思通顺,可以推测其正确。
(3)技巧指导
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联系学过的课内知识,揣摩分析;用互文见义前后对举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分析字形,辨明字义:结合语法,理解分析.
注意:将给出的词义带迸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2.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辨析
(1)考点说明: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乃、其、且、若、所、为、焉、以、因、于、与、则、之。
这里“文言虚词”的概念沿用传统提法。“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
(2)考例分析
(06江苏卷)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本题只考查了虚词“以”的用法,B项和题干中的“以”都作“用、拿”讲。A项“来”;C项“凭”;D项“而”。
【易错点】不能根据语境理解虚词用法。
(3)技巧指导:
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绘出的高中学过的句子,比较、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2007年以来,文言虚词已连续5年没有单独命题,多放在翻译题中考查,但不排除单独命题或和实词合考的可能,我们只要掌握《考试说明》中要求的15个虚词的各种用法并能结合语境推断即可。
3.信息筛选题答题技巧
(1)考点说明:筛选文中的信息
考查重点主要包括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判断信息所属的性质,根据要求提取相关信息。
(2)考例分析
考例1(2010江苏卷)6.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梅圣俞夫妇情深的一组是( )(3分)
①出其哭内之诗而悲 ②其衣无故新,而浣濯缝纫必洁以完
③入则见吾妻之怡怡而忘其忧 ④闻其贤者也则悦
⑤我为妇人,死而得君葬我,幸矣 ⑥且其平生尤知文章为可贵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⑥ D.④⑤⑥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根据主旨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
【解析】②是写其妻的干净整洁,治家有方;④是写其妻关心丈夫和士大夫的交往,是相夫有道;⑥是写其妻对文章的喜爱。三者都是些其妻明慧懂理,和“夫妇情深”没有联系,故选B。
考例2(2011江苏卷)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陈公弼治事“严而不残”的一组是(3分) ( )
①公戒而舍之 ②公禁之,民不敢犯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