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虚词详解» 正文

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虚词详解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335

概要:2、所在之处,处所,例如:⑴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⑵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⑶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为1、动词,当“做”讲,是“为”字的基本意义,可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灵活翻译。甚至下面的第2第3第4第5四大项就可以看成是灵活的翻译。例如:⑴公输盘为我为云梯。⑵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⑷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⑸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⑹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⑺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⑻为之,则难者亦易矣。⑼故为之说。⑽为民诬太守者视此!⑾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⑿为坛而盟。⒀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⒁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⒂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⒃谁为大王为此计者?⒄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⒅君家妇难为。⒆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⒇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2、动词,治理,例如:⑴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⑵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⑶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⑷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3、动词,成为、变成,例如:⑴此何遽不为福乎?⑵处遂改励,终为忠臣。⑶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虚词详解,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2、所在之处,处所,例如:

⑴寻其方向,乃知震之所在。

⑵急趋之,折过墙隅,迷其所在。

⑶宫阙山陵之所在,去之茫茫。









1、动词,当“做”讲,是“为”字的基本意义,可以根据具体语言环境灵活翻译。甚至下面的第2第3第4第5四大项就可以看成是灵活的翻译。例如:

⑴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⑵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⑷寄伪儿啼,恐栗,为儿恒状。

⑸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⑹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

⑺有布衣毕升,又为活板。

⑻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⑼故为之说。

⑽为民诬太守者视此!

⑾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

⑿为坛而盟。

⒀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⒁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

⒂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

⒃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⒄唐僧贯休为《诺矩罗赞》。

⒅君家妇难为。

⒆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

⒇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



2、动词,治理,例如:

⑴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⑵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动哉!

⑶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⑷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晒之。



3、动词,成为、变成,例如:

⑴此何遽不为福乎?

⑵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⑶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⑷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⑸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⑹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⑺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⑻因而化怒为悲。

⑼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

⑽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⑾化而为鸟。



4、动词,作为、当作,例如:

⑴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⑵何以为计?

⑶子墨子解带为城。

⑷此可以人为援而不可图也。

⑸相传以为雁荡。

⑹量其家之所有以为剂。

⑺霓为衣兮风为马。

⑻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⑼然后以六合为家,淆函为宫。



5、动词,装作,例如:为除不洁者,引入。



6、动词,当“是”讲,这是“为”字的又一个基本意义,例如:

⑴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⑵迨以手扪之,始知其为壁也。

⑶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

⑷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⑸五代时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⑹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⑺此为何若人?

⑻必为有窃疾矣。

⑼项燕为楚将。

⑽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⑾在药则未为良时也。

⑿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⒀非为织作迟,群家妇难为。

⒁乃知太白“开帆入天镜”之句为妙。

⒁人始知行简为旦所荐。

⒂其名为鹏。

⒃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⒄子为谁?



7、动词,以为,认为,例如:

⑴孰为汝多知乎!

⑵骤视之,无不惊为生人者。

⑶窃为大王不取也!

(参见12页“以为”)



8、动词,有,例如:

⑴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⑵敢用是为怨望。

⑶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

⑷顽童之为是心也。



9、介词,引出对象,给、替,例如:

⑴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⑵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⑶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⑷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⑸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⑹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⑺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

⑻为汉家除残去秽。

⑼请为筹之。

⑽保为将军破之!

⑾我固为子孙创业也。

⑿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⒀君为我呼入。

⒁公为我献之。

⒂为君翻作《琵琶行》。

⒃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⒄阿母为汝求。

⒅臣请为王言乐。



10、介词,表状态,对、向、跟,例如:

⑴不足为外人道也。

⑵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⑶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⑷如姬为公子泣。

⑸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取“对着弯腰”讲)



11、介词,表目的,为了,例如:

⑴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⑵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

⑶慎勿为妇死。

⑷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⑸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⑹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12、介词,表原因,因为,例如:

⑴盘庚不为怨故者而改其度。

⑵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⑶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⑷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⑸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

(参见13页“因”字第8项)



13、介词,当“被”讲,有时与“所”连用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这也是“为”字的一个基本用法,例如:

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⑵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⑶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⑷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⑸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⑹当是为谷中大水冲激。

⑺吾属今为之虏矣。

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⑼若是物特为天之所厚而择焉以存也者。

⑽则为深谷林莽所蔽。

⑾羸兵为人马所蹈藉,陷泥中死者甚众。

⑿为仲卿母所遣。

⒀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⒁周处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⒂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

⒃恐为操所先。

⒄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⒅竟为秦所灭。

⒆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

(参见6页“所”字第5项)



14、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例如:

⑴夫子何命焉为?

⑵何辞为?

⑶秦则无礼,何施之为?

⑷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15、指心理活动,例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16、副词,将要、将,例如:

⑴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⑵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17、介词,在、当,例如: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而行。



〖为市〗

谈交易。 例如:一人去为市。



〖为人〗

做人处世的态度,例如:

⑴原来杨修为人恃才放旷。

⑵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⑶原是个宦家子弟,为人奸狡诡谲。

 







1、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例如:

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⑵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

⑶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⑷永之人争奔走焉。

⑸然力足以至焉。

⑹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⑺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⑻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⑼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⑽晋国,天下莫强焉。

⑾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2、疑问代词,哪里、怎么、何,例如:

⑴且焉置土石?

⑵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⑶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⑷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⑸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3、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例如:

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⑵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⑶今其室十无一焉。

⑷虽鸡狗十无一焉。

⑸请致电上海领事而救先生焉。

⑹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⑺悲予志焉。

⑻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⑼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4、相当于“之”字的第11项(见17页),像代词,但看成助词更利索,例如:

⑴谨食之,时而献焉。

⑵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⑶犹且从师而问焉。

⑷非曰能之,愿学焉。

⑸侪辈莫不敬惮焉。



5、作语气助词,用于句中,表示停顿,无义,例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资料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运用现代理论 指导语感培养
《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虚词详解》相关文章
  1. 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虚词详解
  2. 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虚词详解
  3. 中高考考试七种调节心理方法 高考复习(高三下册)
  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虚词详解
  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虚词详解
  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虚词详解
  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高考考试说明上的虚词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