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高考文言虚词复习学案(高三备课资料)» 正文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学案(高三备课资料)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748

概要: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四、判断“也”在文中的意义。“师道之不传1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2也?”“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3也。”“汝之言,金玉4也。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5也!” 复习“者”一、解释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1、而记游者甚众。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3、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4、用实者成实时采 。5、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6、此三者,吾遗恨也。7、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8、陈涉者,阳城人也。9、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10、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1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1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1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二、规律总结: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者”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

高考文言虚词复习学案(高三备课资料),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D.公子畏死邪,何泣也
四、判断“也”在文中的意义。
“师道之不传1也久矣,汝何以能复之2也?”“吾将劝勉督责以行之3也。”“汝之言,金玉4也。汝之心胸,吾辈何能及5也!”
 
复习“者”
一、解释句中“者”字的意义和用法
1、而记游者甚众。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
4、用实者成实时采 。
5、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6、此三者,吾遗恨也。
7、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8、陈涉者,阳城人也。
9、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10、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1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12、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1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二、规律总结: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者”字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例: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命“蟹壳青”
A.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B.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
C.今者项庄舞剑,其意常在沛公也          D.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四、判断“者”在文中的意义。
李白1者,诗仙也。为当国2者所拒,遂游于此山。今3者,山中与幽人对酌,乃一浇其心中块垒也。力士脱靴,国忠捧墨,诗讽杨妃,此数4者乃其得罪之源,亦其个性之抒扬,故虽仕途失意,仍不辍伟志,发之于诗,其诗传于后世5者不可胜计,遂就其万世英名。

 

上一页  [1] [2] [3] [4]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留一点缝隙》作文指导(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