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案:意象、意境、想象、联想、夜归鹿门歌、归嵩山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教版高二选修)» 正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案:意象、意境、想象、联想、夜归鹿门歌、归嵩山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教版高二选修)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713

概要:5、 《夜归鹿门歌》三、难点置疑1、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将这些景物可以分成 之景和 之景。2、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前两联诗句描写的场景,概括画面的特点并体会诗人的感情。⑵分析后两联所描绘的画面的特点,根据作者对两种生活态度体味诗人情感。3、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营造的环境。4、孟诗不事雕饰,即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这首七古就体现了这些特点,请从全诗简要分析。5、唐人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中说:“浩然文不为仕,伫兴而作”,“文不按古,匠心独妙”。简要概述这首七古怎样体现了这些特点。6、请运用缘景明情的思路(绘景——析景——摹形——溯情)分析鉴赏《宿建德江》。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案:意象、意境、想象、联想、夜归鹿门歌、归嵩山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教版高二选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5、                                                                 


《夜归鹿门歌》
三、难点置疑
1、找出诗中描写的景物,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将这些景物可以分成                 之景和
                之景。
2、⑴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前两联诗句描写的场景,概括画面的特点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⑵分析后两联所描绘的画面的特点,根据作者对两种生活态度体味诗人情感。
3、前人说孟浩然诗“气象清远,心悰孤寂”,而“出语洒落,洗脱凡近”(《唐音癸签》引徐献忠语)。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营造的环境。
4、孟诗不事雕饰,即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这首七古就体现了这些特点,请从全诗简要分析。
5、唐人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中说:“浩然文不为仕,伫兴而作”,“文不按古,匠心独妙”。简要概述这首七古怎样体现了这些特点。
6、请运用缘景明情的思路(绘景——析景——摹形——溯情)分析鉴赏《宿建德江》。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参考答案示例:
1、黄昏江边   月夜山中
2、(1):描述场景时抓住主要景物及其特点,使用语言要优美,多用动词形容词;画面是由景物组成的,景物的整体特征就是画面的特征,但不是景物简单地拼贴,需要概括归纳(动态、静态,色调冷暖等);综合前面画面的特点、他人的表现、诗人的形象等。
(2):抓住诗句中主要景物分析其特点,与前一幅画面进行比较;诗人对后者采取了冷静闲望的态度,结合诗句体会诗人对前者又流露出的情态;最后结合诗人的生平与本诗的写作背景体味诗人情感。
3、月亮已经出来了,如同白玉盘,悬挂在蔚蓝的天幕上。山上的树木原来是朦朦胧胧的,好像被雾气所笼罩,而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却显出明丽青翠的颜色。我欣赏着这无边的月光树色,不知不觉中,已经来到当年庞德公所居住过的地方。
4、参考答案示例:这首诗的题材是写“夜归鹿门,读来颇象一则随笔素描的山水小记。但它的主题是抒写清高隐逸的情怀志趣和道路归宿。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首联即写傍晚江行见闻,听着山寺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响,望见渡口人们抢渡回家的喧闹。这悠然的钟声和尘杂的人声,显出山寺的僻静和世俗的喧闹,两相对照,唤起联想,使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颔联就说世人回家,自己离家去鹿门,两样心情,两种归途,表明自己隐逸的志趣,恬然自得。
颈联是写夜晚攀登鹿门山山路,“鹿门月照开烟树”,朦胧的山树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诗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觉中就到了归宿地,原来庞德公就是隐居在这里,诗人恍然了。这微妙的感受,亲切的体验,表现出隐逸的情趣和意境,隐者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
尾联便写“庞公栖隐处”的境况,点破隐逸的真谛。这“幽人”,既指庞德公,也是自况,因为诗人彻底领悟了“遁世无闷”的妙趣和真谛,躬身实践了庞德公“采药不返”的道路和归宿。在这个天地里,与尘世隔绝,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独一人寂寞地生活着。
诗人以谈心的语调,自然的结构,省净的笔墨,疏豁的点染,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内心的体验和感受,动人地显现出恬然超脱的隐士形象,形成一种独到的意境和风格。
5、参考答案示例:这首诗,格调疏淡,从黄昏闻钟、渔梁晚渡到月开烟树、夜归鹿门,次第写来,如话家常,诗人新鲜的感受,隐者洒脱的形象,也都随之托出。用韵也很新颖:前四句连用四个平声韵,句句相押,这在古诗中实属罕见;后四句以“鹿门”引起,紧接前句的尾词,是为“顶针法”,并自然转换成仄声韵,音节显得条畅而浏亮。从艺术上看,诗人把自己内心体验感受,表现得平淡自然,优美真实,技巧老到,深入浅出,是成功的,也是谐和的。也正因为诗人真实地抒写出隐逸情趣,脱尽尘世烟火,因而表现出消极避世的孤独寂寞的情绪。

6:日落黄昏时分,诗人满脸疲劳地把行船停靠在江中的一个烟雾朦胧的小洲边。这里原野辽阔,天地相连,远处的天空比近处地树木还要低;江水清清,明月映在水心,和舟中人的距离显得很近,有种亲切感。面对如此清新自然的夜景,孑然一身的诗人脸上漾起一丝喜悦,心头感到一点慰藉。但这样四野茫茫,江水悠悠,明月孤舟的夜景同样也会激起诗人心头的千愁万绪:羁旅的惆怅,故乡的思念,仕途的失意,理想的破灭,所以在短暂的喜悦之后,诗人眉头渐锁,孤独失意无奈到天明。整首诗表达了诗人羁旅异地的惆怅忧郁之情。

四、文学小贴士:
1、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传说王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浩然惊避床下。王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为襄州刺史,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为他延誉。但他不慕荣名,至期竟失约不赴,终于无成。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适浩然病疹发背,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他是个洁身自好的人,不乐于趋承逢迎。他耿介不随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为同时和后世所倾慕。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赞叹说:"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赠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里,说他"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王维曾画他的像于郢州亭子里,题曰:"浩然亭"。后人因尊崇他,不愿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为当地的名胜古迹。可见他在古代诗人中的盛名。
2、《归嵩山作》赏析
这首诗写作者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荆轲刺秦王》教学案例(人教版高一必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案:意象、意境、想象、联想、夜归鹿门歌、归嵩山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教版高二选修)》相关文章
  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案:意象、意境、想象、联想、夜归鹿门歌、归嵩山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教版高二选修)
  2. 小升初语文阅读: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3. 2016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4.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6年高三...
  5. 2016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6. 2016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7.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赏析示例《长恨歌》教案(人教版...
  8.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
  9.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案:意...
  1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默写专题训练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11. 中国古代诗歌专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上册)
  1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登岳阳楼》(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13. 《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秋”》教学设计
  1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案:意象、意境、想象、联想、夜归鹿门歌、归嵩山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教版高二选修)
  1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案:意象、意境、想象、联想、夜归鹿门歌、归嵩山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教版高二选修)
  1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案:意象、意境、想象、联想、夜归鹿门歌、归嵩山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教版高二选修)
  1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案:意象、意境、想象、联想、夜归鹿门歌、归嵩山作、梦游天姥吟留别(人教版高二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