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新课程新课程条件下学习方式转变的问题» 正文

新课程条件下学习方式转变的问题

[10-16 16:56: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新课程   阅读:8863

概要:(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情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或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其实,教学不仅不能等同于发展,而且也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地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够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因为发展的基石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从人性的角度说,人既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又是能动性与受动的统一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他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自主学习则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主

新课程条件下学习方式转变的问题,标签:语文新课程标准,http://www.51jxk.com
(3)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感情的投入,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或积极的情感体验。 
(4)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作出相应的调适。
这里所说的自主学习是指教学条件下的学生的高品质的学习。所有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的学习,都一定是自主学习。其实,教学不仅不能等同于发展,而且也可能妨碍和阻滞发展,成为摧残、贬抑、泯灭学生发展的力量。只有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需要与兴趣的教学,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地教学,只有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也只有那些能够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那些真正做到“以参与体验,以创新求发展”的教学,才能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因为发展的基石感受大多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悠然心会、深得吾心;表现为怦然心动、浮想联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明与视界的敞亮。
从人性的角度说,人既是主体性与客体性的统一又是能动性与受动的统一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统一。他主学习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自主学习则把学习建立在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的一面上。应该承认,作为学习方式,他主学习和自主学习都是客观存在的,都有存在的合理性。我们所要强调的是,第一,他主学习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主导方式,而只能是一种辅助方式,这是他主学习的定位;第二,他主学习要不断转向自主学习,他主学习是一种过渡方式只是他主学习的走向。对它主学习的这样定位和定向是正确发挥它主学习价值和作用的前提,也是促进学生人性健康发展的保证。遗憾的是,传统的教学过分强调和突出他主学习这一方式。从而使学习异化为一种外在于学生的控制力量,并最终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次课程改革以弘扬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在学习方式上特别强调和提倡自主学习。那么,自主学习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呢?我们认为自主学习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含义:
(1)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对应于他主学习的被动性两者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和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则是基于外在的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习是谁的事情,谁就应当对学习承担责任。
(2) 自主学习是一种独立学习。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核心品质。如果说主动性表现为我要学,那么独立性则表现为我能学。除了有特殊原因外,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每个学生同时都有一种独立的要求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本次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
(3) 自主学习是一种元认知监控的学习。自主学习要求学生对为什么学习、能否学习、学习什么、如何学习等问题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它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即在学习活动之前,学生能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选择学习方法、做好学习准备;在学习活动之中,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状态、学习行为进行自我观察、自我审视、自我调节;在学习活动之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自我检查、自我总结、自我评价和自我补救。培养学生对学习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因素。
应该如何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
新课程标准中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是一大亮点。语文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对我们中小学教师来说,是个较有难度的挑战。因为现行课程与教材,使我们的教师习惯于“我讲你听”“我问你大”的教学方式,而学生也习惯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现在要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发挥主体作用,好些教师一下子很难适应这种变革。许多教师需要通过教学反思,改“教案”为“学案”,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精神,想方设法引导学习的主角自主的学习,给我们以有益的启示。
⑴确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已处于或将要处于新课改实验的教师,就要在头脑中确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思想上重视了,才能在教学工作中不由自主、习以为常的考虑并设计如何去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不然的话,教师“对自己的角色职责认识模糊”,“仍扮演了主角”而越俎代庖。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不然的话,学生还是习惯于“你讲我听”、“你问我答”,教学就会出现“剃头匠的挑子/一头热”的状况。
⑵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一提及让学生自主的学习,好些老师就有两个担忧:一是怕“哑”,或是学生没有入门而无话可说,或是学生不肯发言,形不成彼此交流的教学对话;二是怕“乱”,或是学生七嘴八舌乱中出错。或是个别学生调皮捣蛋而浪费时间。从众多的课改教学案例看,创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情境,教师既要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学习,自觉参与,积极投入,更要想方设法创造宽松、民主的氛围。
⑶精心设计并引导学生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与要求。新课程改进并采用了目标教学的体系。我们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之前,就得精心设计并引导他们明确自主学习的内容与要求,一次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励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指因他们的学习方向。前面提及的变“教案”为“学案”,这一点就是其中的一个变化。教师要从只注意到“教给学生什么”进行深入反思,并努力转变到关注“学生可以学到什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容与要求非常明确而具体,更重要的是,教师还要关注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方向。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处于个性化学习的时代,显然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并鼓励学生采用合适的学习策略进行自主学习。例如,在语文课的教学设计中,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如朗读、背诵、想象、思考、讨论、答问等。但这些学习方式是全班几十个同学的学习方式,是教师“钦定”的、统一的,不一定适合全班每一个学生的自主学习。我们以为,“学生课堂活动的基本表征是学生的表达”,在设计教学方案时,既要考虑到引导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完成自主学习,又要考虑到小组查阅、合作研究、全班交流等学习方式。这样一来,学生就能选择适合自己、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学生自然成为课堂上真正的主体。
2、 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是针对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它有五个要素:
(1) 积极承担共同任务中的个人的责任。
(2) 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
(3) 期望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
(4) 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
(5) 对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寻求提高有效性的途径。
合作动机和个人责任,是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如果学生长期处于个体的、无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学生就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而合作学习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团队的意识和集体的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合作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分别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积极参与、高密度的交互作用和积极的自我定位,教学过程远远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与审美的过程。研究表明,如果学校强调的是合作,而非竞争——既不按智力水平分半,又不采取体罚的措施,那么这种学校就不太会发生以大欺小、打架斗殴甚至违法犯罪等事件,同时也不会因为强调竞争而降低学习成绩。事实证明,要提高一个孩子的学习成绩,更有效的办法是促进他的情感和社会意识,而不是单纯集中力量猛抓他的学习(根据美国学者古奇和普林格尔1996年的研究)。合作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社会技能,可以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和民主价值观。
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教学中要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是因为合作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 合作学习能激励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在传统教学中,一个学生的成功,往往会使别的学生成功起来更加困难。因为获得了成功的同学,老师对他的期望水平就会提高,对它的要求也会更加严格,当然,对它的关注和帮助也会更多,而其他同学受到关注和帮助的程度可能相对减少,他们的学习自信性和积极性会相应降低,成功的机会也随之减少。然而,在合作学习中,因为同学们在朝着一个共同目标共同努力,他们的学习活动就被赋予积极的意义。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就会千方百计帮助学习程度一般的同学,学习程度一般的同学,也会想方设法努力赶上学习程度好的同学,彼此之间取长补短,为了目标的实现而齐心协力,共同奋斗,从而发挥出各自的最高水平。正如在体育竞赛中,运动员们之所以能表现除超常的勇气和较高的竞技成绩,就是因为每一个队员都想用自己的成绩来给全队带来光彩和荣誉。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语文新课程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新课程
上一篇:新课程:我们应如何面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