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新课程谈谈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多元评价(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正文

谈谈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多元评价(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

[01-04 21:07:19]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新课程   阅读:8989

概要: 谈谈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多元评价一、引子字典上对“评价”的定义是评定的价值或价值的高低;google对教育“评价”的定义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作为老师,我想对“评价”下的定义是:针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学习进展情况给予的评判。“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指出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判断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传统的学生评价由于其目的重在甄别、选拔 ,所以评价重心过分关注活动结果 ,往往用行为目标作为判断的依据 ,而行为目标取决于结果 ,忽视学生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忽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则认为 ,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评价同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不仅仅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后 ,同时也应伴随和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曾经有幸在网上找到广东深圳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执教《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的实录: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

谈谈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多元评价(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论文),标签:语文新课程标准,http://www.51jxk.com



              谈谈新课程语文教学的多元评价
一、引子
字典上对“评价”的定义是评定的价值或价值的高低;google对教育“评价”的定义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断。作为老师,我想对“评价”下的定义是:针对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学习进展情况给予的评判。“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 ,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观指出学生的发展是一个过程 ,判断学生的发展同样要经历一个过程。传统的学生评价由于其目的重在甄别、选拔 ,所以评价重心过分关注活动结果 ,往往用行为目标作为判断的依据 ,而行为目标取决于结果 ,忽视学生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 ,忽视对学生学习和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而新课程理念下的发展性学生评价则认为 ,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以促进发展为目标的评价同样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它不仅仅发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后 ,同时也应伴随和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
曾经有幸在网上找到广东深圳特级教师孙建锋在执教《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的实录:
生:“春天的时候,叶子嫩绿;夏天的时候,叶子肥美;秋叶变黄;冬日飘零——回归大树地下的根。”读了这句话,我想到了人的一生,也有“四季”:我就像春天的叶子,嫩嫩的;爸爸就像夏天的叶子,壮壮的;爷爷就像秋天的叶子,黄黄的……
师:说得真是太好了!
生:由“回归大树地下的根”我想到了“落叶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树”!
师:噢,你为什么会想到这句话呢?这是不是哪句古诗改装的?
生:是的,因为我曾经背诵过“落花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我觉得,不管是“护花”还是“护树”,道理是一样的。
师:这就叫活学活用!孙老师送你一片枫叶,这片枫叶是我从北京香山上采来的。
生:中国是一棵大树,把56个民族结为一个整体,每一个民族在中国都有自己的位置。地球也是一棵大树,把许多国家结为一个整体,每一个国家在地球上都有自己的位置。
师:好!你真是“先天下之忧而忧”,把书本与现实结合起来了,这叫“活”读书!
师:(总结)叶美,因为有树;树美,因为有叶。如果每一片叶子都美,那么这棵大树一定美;如果每一个同学都很美,那么这个班级一定美;如果每一个人都很棒,那么,这个民族一定有希望!
……
孙老师的课堂,是如此富有诗意,正是因为他精准地掌控了“对话”等枢纽,这才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曼妙绝伦的境界。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充盈诗意的解读,更称得上是心灵对话中激情的飞扬。
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课程本身不可或缺的构件。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的理念的倡导下,语文课堂变得热闹非凡,但是仔细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堂,由于许多的原因,导致课堂评价出现了虚浮和无效的现象,缺失了评价的真实意义。这样会使学生无法看清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许还会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评价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纠偏,构建积极有效真实的评价框架。
二、激励性评价是学生自信的源泉。
  法国著名作家安德列•莫洛亚说过:“美好的语言,胜过礼物。”我们知道任何人是喜欢受到别人的称赞,得到别人的重视,学生作为特殊的群体更渴望得到别人的赏识,特别是来自老师的赏识。我们在教学中多用激励性的评价促进学生的进步,努力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用教师特有的赏识滋润孩子的心田。
    1、及时发现学生闪光点是赏识学生的基础。
教师要想给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必须全面的观察、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挖掘、激励。教师的言行影响了学生的成长,你的举动,你的言语,无时无刻不被学生所关注。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最为密切,教师的每一个细微的动作变化可能都会进入学生的思考范围。因此,如果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善于运用发现性的评价来评价学生,那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这就要求教师十分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例如,有位老师指导学生朗读下面这段话:
太阳露出头顶了,
太阳露出眉毛和眼睛了,
太阳露出笑脸了,
太阳跳起来了!
当他指名一学生朗读时,学生朗读得相当出色,为了指导大家更好地投入到朗读中去,感受那种特定条件下的喜悦之情。老师根据该学生的朗读情况,中肯地说:“我发现某某同学原来是微笑着朗读课文,怪不得朗读得这样好。”经老师这么一说,其他学生便自主地投入到带着微笑朗读的行列中来,朗读效果非常的好。
虽然,是很简单的一句话,但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同凡响的,可见激励性评价的价值。
这里我想再举一个例子:有位年轻的老师到一个新的班级上课,并不清楚班级里的情况,在上课的过程中,他发现教室的中间有一个学生正低头,双手在抽屉里摸索着。老师走了过去,学生猛然一抬头,手中的一幅美丽的星际图展现在老师面前。“哇!”老师情不自禁地赞叹,“这是谁画的?”“我画的!”学生有些惶恐,结结巴巴地说。可这位老师并没有批评他上课不认真,而是边点头边“嗯”着走上了讲台。可谁知就一两个语气词,对这位学生来说是多么难得,他已经好久没有得到赞扬了,“哇”和“嗯”对他来说已经足够了。后来这位学生奋发而起,一改过去学习的习惯,而且成绩一跃名列班级前茅,如今他已成为一名教师。
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如果多用这样激励性的评价,那学生将大大受益。
有一老师这样写道:“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自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你的孩子,你的学生,生活在什么之中呢?”学生的学习需要鼓励,针对学生的即时表现,评价者配合适当的、积极的评比方式和反馈方式,激发努力的欲望和探索的灵感,会使学生感受到肯定和欣赏,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信心的评价。有时,甚至学生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表现自己的行为时,即使不完整、不准确、不全面,甚至有错误,也要发掘出可以鼓励的地方即时评价; 讲授鲁迅《雪》一课,我在“美读课文,领略意蕴“环节,鼓励学生用激昂的语调、铿锵有力的语气读出朔方雪那种勇于斗争、勇于反抗的精神,个别读、男女声比读与齐读相结合,有效地引领学生深入鲁迅先生的精神世界与其展开心与心的交流。讲授《黄河颂》一课,我把“读”作为学习本篇文章的切入点,整节课都在指导激励学生美读、朗诵,在琅琅的书声里,学生们读出了诗歌的语言美、节奏美,读出了诗人的情感美,读出了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自信与激情。我在教学中用赏识的眼光去看孩子会发现孩子变的可爱了,闪光点越来越多。原来我所教的学生和别的班级的学生一样出色,在我的眼中,学生变的可爱了。
2、激励性评价是学生获得赏识的平台。
为了让学生得到赏识,教师尽可能的创设机会给学生获得赏识的平台,努力创造一个愉悦的氛围,使学生在教师的肯定的评价中增加自信心,增强自我价值感。我在教学中利用课堂、课间不留痕迹地激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对学习产生兴趣。教师的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竖一竖大拇指,轻轻的抚摸等都会使学生在举手投足间感到亲切,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这种内心情感的流露更能直接被学生所认知并能促进其进步与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赏识就是关爱学生,就能促进学生形成“能、行、成”的强势心态。学生得到了赏识,增强了自信心,学习的兴趣就会越来越浓厚,也就不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我想,赏识就是一种激励,对学生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激励性评价。把握评价契机是教师的激励性评价的关键。加德纳认为,如果不能对学生不同领域以不同认知过程和学习状况作出准确的评价,那么,再好的课程改革也没有多大作用,评价在教育中扮演了中心角色。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提出评估是教学的最大需求,既然承认学生多元智能的存在,就不能仍然套用单一的课程评价方式对待“研究性学习”,而应该以多种评价的手段方法去衡量不同的学生。这样才能发挥研究性学习优势,让学生展示自己的长处,才能张扬自己的个性。这也意味着在听,说读,写的语文教学整个过程中学生的练习,作业,考试,不仅仅限于统一的,单一的模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运用,能和自身的优势条件相结合,采用多种形式构建答案来获取成功。学习过程成为体验成功的过程。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新课程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新课程
上一篇:新课程阅读教学思维方式的转变(人教版必修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