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重要语句】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赏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语出《论语•阳货》,意思是说,喜欢仁德却不喜欢学习,它的弊病就是愚蠢。举例来说,一个不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的人,你却以仁爱之心对待他,这不是愚蠢吗?——具有仁德的人并非一味拿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这句话言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言明了孔子所说的学习是一种道德修养。2.敏于事而慎于言。 赏析:君子之不同于常人之处,在于克己的能力、内省的能力。克己则把自己对物质的追求转化提升为精神的向善向美和精神的独立。克己则可以使外欲有节,外欲有节则可以敏于事而慎于言;内省则可以使内心清澄,内心清澄则可以就有道而正焉。【艺术特色】1.运用比较、铺陈、排比之法,说理充分,观点明确。选文第1则中孔子将人分为四等加以比较,从而阐明了学习的必要性。选文第3则中孔子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鲜明地说明了好学的重要性。选文第4则中孔子将六言六蔽铺陈排比,从而充分地证明了好学的重要性。 2.选取典型例证,增加说理的说服力。孔子以自身和颜回为例,有力地证明了好学的重要性,阐释了好学的真正内涵和表现。 点拨•迁
先秦诸子选读(七、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重要语句】
1.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赏析:“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语出《论语•阳货》,意思是说,喜欢仁德却不喜欢学习,它的弊病就是愚蠢。举例来说,一个不该以仁爱之心对待的人,你却以仁爱之心对待他,这不是愚蠢吗?——具有仁德的人并非一味拿仁爱之心来对待他人。这句话言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也言明了孔子所说的学习是一种道德修养。
2.敏于事而慎于言。
赏析:君子之不同于常人之处,在于克己的能力、内省的能力。克己则把自己对物质的追求转化提升为精神的向善向美和精神的独立。克己则可以使外欲有节,外欲有节则可以敏于事而慎于言;内省则可以使内心清澄,内心清澄则可以就有道而正焉。
【艺术特色】
1.运用比较、铺陈、排比之法,说理充分,观点明确。选文第1则中孔子将人分为四等加以比较,从而阐明了学习的必要性。选文第3则中孔子将自己与他人进行比较,从而鲜明地说明了好学的重要性。选文第4则中孔子将六言六蔽铺陈排比,从而充分地证明了好学的重要性。
2.选取典型例证,增加说理的说服力。孔子以自身和颜回为例,有力地证明了好学的重要性,阐释了好学的真正内涵和表现。
点拨•迁移
课文内容 ※点拨※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子承认自己不是天才,但是肯定自己好学,这是孔子作为学人的特点之一。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孔子对于自己的好学相当的自信,像他这样忠厚诚信的人,一个十户人家的地方就会有,却都“不如丘之好学也”。可见孔子对“好学”的看重。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孔子认为好学的标准就是淡化物质追求,主动丰富精神。孔子是好学的,也是博学的。更重要的是,他的学问做得很活,不是那种死学问。他认为生活中处处有学问,跟谁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活学活用,举一反三,卓有成效。
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孔子曾两次对人说,自从颜回去世,就再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这两次,一次是对鲁哀公,一次是对季康子,两次都说“有颜回者好学”,都说“今也则亡”,可见孔子对于好学的重视,从另一个侧面看,就是孔子有学习的兴趣,他也认为有兴趣是学习中最重要的。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这句话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这是孔子对学者基于现实的认识而作出的一种趋势性的哲学思考和价值判断! 从教育者的角度讲,孔子的学习观恰恰就是从动机上去端正你的学习态度:今之学者为人!这就是学习的目的,既为己又为人。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一般两种意义,一是指年纪幼小之人,一是指学生,这里取第一种意义。这一章是教人为学的。为学要以躬行为本,躬行要以孝悌为先。说行有余力,不是说做这几件事有余力而后学文,而是说要以这几者为本,以其余力来学文。
发散迁移 ※思考※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已习其曲矣,未得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为人也。”有间,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去《文王操》也。
(《史记•孔子世家》) 1.简要说明这段话说明了孔子的哪些特点?
子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2.请认真体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论语•子罕》) 3.“君子多乎哉,不多也”中的“君子”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孔子能够领会的超过他的老师,这固然是孔子天性聪慧,但也说明他学的用心。
2.不要以为知识多、记性好,就一定是大学问家,还要看他有没有“一以贯之”的东西。这个东西,可以是基本观点,也可以是基本方法。
3.这里说的“君子”,并非道德意义上的,而是阶级意义上的,指的是那些出身高贵、生活优越的贵族子弟。
训练落实篇——听来终觉浅,绝知要躬行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慎而无礼则葸 (sī)
B.不迁怒,不贰过(èr)
C.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rǔ)
D.弟子人则孝,出则弟(tì)
答案 A
解析 “葸”读xǐ。
2.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B.敏于事而慎于言
C.今也则亡
D.出则弟
答案 B
解析 A项“女”通“汝”,你;C项“亡”通“无”,没有;D项“弟”通“悌”,敬爱兄长,泛指敬重年长之人。
3.下列句中,加点的“而”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
A.生而知之者
B.困而学之
C.困而不学
D.鲤退而学《诗》
答案C
解析 C项为转折关系的连词,译为“却”。余下各项均为顺承关系的连词,译为“就”。
4.名句默写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就有道而正焉, 。
(2)弟子入则孝, 。谨而信,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3) ,无以言。
(4) ,无以立。
答案 (1)敏于事而慎于言 可谓好学也已 (2)出则弟泛爱众而亲仁 (3)不学《诗》(4)不学《礼》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
答案:我不是生下来就知道的人,而是喜欢古代(文化)、勤勉地去追求它的人。
(2)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译文:
答案:一味喜欢勇敢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乱、闯祸;一味喜欢刚强却不爱好学习,它的弊病是狂妄而不知天高地厚。
(3)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译文: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