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备课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高三备课资料)» 正文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高三备课资料)

[10-16 16:46:19]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备课   阅读:8999

概要: 一、表现手法: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 、照应 、对比 、白描等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些诗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高三备课资料),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一、表现手法:
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抑扬、比兴、象征 、照应 、对比 、白描等
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 ,如不了解典故往往会影响对诗的理解。如: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辛弃疾是个擅用典故的人。些诗中连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宋文帝、佛狸、廉颇),都是京口这地方的历史掌故,典故的思想与这首诗的思想性紧密相连。
◆姜夔《扬州慢》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即化用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此处化用,使扬州城昔日繁华与眼前萧条形成鲜明对比,伤今怀古更深一层。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用了“庄周梦蝶”和“望帝啼鹃”的典故。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三国赤壁之战,如果没有火烧赤壁没有成功,放火船的时候连风也不帮忙的话,那么在大乔小乔的命运就是被曹操俘获,安置在铜雀台里了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绝句》
2、衬托
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的近似或对立的条件,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的表现手法。它可以使被陪衬事物显得更加突出、形象。衬托有正衬、反衬两类。利用事物的相似条件来衬托的是正衬;利用事物的相反条件来衬托的是反衬。
(1)正衬
是指从正面映衬,就是利用与主体事物相类似的事物(陪衬体)作陪衬。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
(2)反衬
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这是一种在作品中为了使对某事物的描写更清楚、突出,而采用相反的、相对立的事物从旁陪补的方法。
◆诗句“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诗句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浩瀚无边的“大漠”与“孤烟”对比反衬,烽火台燃起的一股浓烟显得格外醒目;那横贯沙漠的“长河”与“落日”对比,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的深切感受,把自己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中。从例子里看出,反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相衬的两个方面是相反的两个反面。
3、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相关联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如:
◆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人由柳枝的纷纷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
◆叶绍翁《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后两句诗形象鲜明,构思奇特,“春色”和“红杏”都被拟人化,不仅景中含情,而且景中寓理,能引起读者许多联想,受到哲理的启示:“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4、想象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形象的思维过程。(“狼爱上羊”而且还“爱的疯狂,他们相互搀扶去远方”。)如:
◆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注释:青螺,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诗歌选择了月夜遥忘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李白:“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的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是都是关于想像的名句。
5、抑扬
这是指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表现手法。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
(1)先抑后扬
◆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前两句写诗人兴致高昂、慕名游园,然而,乘兴到来却不能如愿以偿,一扇冰冷的柴门把满腔的热情挡在了胜景之外,好不扫兴。后两句却兀地一转,以一枝出墙的红杏写出满园的春光,游园不值,却又另有所得,前面遗憾,后面高兴,情绪在先抑后扬的落差中跌宕,春色在由喜转忧再由忧转喜的变换中更加美丽。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这首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2)先扬后抑
◆李商隐的《贾生》:“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诗的首句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责之意,以“求”“访”等字突出了孝文帝爱惜人才、遍访贤臣的虔诚与谦恭。次句高度概括地写出贾谊少年英姿、议论风生、华采照人的精神风貌,暗中包含着汉文帝对贾谊的推服赞叹。如果不看下文,读者几乎会误认为这是一篇圣主求贤的颂歌。第三句承、转交错,把孝文帝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自知膝之前于席”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更通过这一细节巧妙地把文帝求贤若渴的形象褒扬到了极至;与此同时,貌似轻描淡写的“可怜”一词又埋下伏笔、留出悬念,意味深长而浑然无迹。末句陡然直转,有如拉满的劲弓直射靶心,原来,先前的郑重求贤、推崇叹服,乃至虚席而问,都只不过是一种假象,文帝高度关注的并非治国安民之道,而是虚空无形的鬼神之事。反差之大,足以显现作者失望之深;感慨之沉,足以显现作者讽刺之烈。
整首诗先紧紧围绕“重贤”逐步升级,节节上扬,再盘马弯弓,引而不发,及至捧到高处,却顺势一撒手,任其摔落,于是,前面的褒扬一并转化为贬抑的势能,正所谓“捧得愈高,摔得愈惨”,诗人对当政者崇佛媚道、不任贤才的讽刺也就更加深刻、更加有力。
◆“对比、象征、比兴”三种手法例举见《高考语文》P192—193
【说明】
这里要说明的是:诗词的表达技巧是不一而足,以上所列只是在高考中常见的一些。而不同的技巧之间也有相通之处,因此在鉴赏技巧的时候要注意,一首诗或词的表达技巧往往不是单一的,在作具体分析时,应该多方面地去想一想,不要漏说最主要的技巧,同时分析要尽量具体些,说出道理来。如:
◆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后面两句。可以作如下的分析:
(1)以乐景写哀情。花开鸟鸣本是令人喜乐之景,但由于战乱不断,家庭离散,诗人见乐景而倍生伤痛之情。
(2)这种乐景写哀情也可以说成是反衬。以乐景反衬哀情,以倍增其哀。
(3)如果答拟人手法,也未尝不可。诗人感时伤别让花也溅泪,鸟也惊心,是诗人移情入景,将自己的主观感移到花鸟身上,从而表现出诗人伤痛之深。
四、规律总结
我们平时阅读和练习时,要有意培养自己的“品评意识”,多从审美和评判的高度去审视作品,去辨析考题,以增强阅读和应试的自觉性。平时多读一些名作或自己感兴趣的诗词,多研读一些关于古诗词赏析的文章,增强感悟能力,有利于提高分析评价能力。
1、答题技巧:
如果对所给诗歌的表达技巧进行赏析,一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入手: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
上一篇:跨越时空的思念(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师随笔)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高三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1. 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高三备课资料)
  2. 小升初语文阅读:中国古代建筑的色彩
  3. 2016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4.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6年高三...
  5. 2016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6. 2016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
  7.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赏析示例《长恨歌》教案(人教版...
  8.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
  9.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学案:意...
  1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默写专题训练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11. 中国古代诗歌专题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三上册)
  1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登岳阳楼》(人教版高二选修教学设计)
  13. 《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秋”》教学设计
  1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高三备课资料)
  1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高三备课资料)
  1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高三备课资料)
  1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古代诗歌表达技巧之表现手法(高三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