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围绕什么是“仁”,孔子既从肯定的方面作答,又从否定的方面作答,告诉人们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既从如何对待自己的角度作答,又从如何对待别人的角度作答,从而使人们对“仁”有一个全面而透彻的了解。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的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
先秦诸子选读(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备课资料(人教版高二选修),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围绕什么是“仁”,孔子既从肯定的方面作答,又从否定的方面作答,告诉人们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既从如何对待自己的角度作答,又从如何对待别人的角度作答,从而使人们对“仁”有一个全面而透彻的了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仁的学说的第一个精华,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它的基本精神在现代仍然具有巨大的意义,它意味着,我们不是在他人对我们好的情况下,才回报式地对他人好;我们对他人好,也根本不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回报;我们无条件的对他人好,只根据自己的心来体贴他人的心。这凸显了孔子以及中华民族纯正而崇高的道德精神。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当你想要站得住的同时,也要让别人站得住;但你想要自己全面的话,也要让别人事业发达。而不是建立在推倒别人而自己站稳了,也不是损害他人发展了自己。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推己及人,我们想到的,别人也会想到;我们想做的,别人也会有同样的想法。
发散迁移 ※思考※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论语•八佾》)
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 问子西。曰:“彼哉彼哉!” 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子路曰:“桓公杀公子纠,召忽死之,管仲不死。”曰:“未仁乎!”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1.孔子认为管仲的“仁”主要表现在哪几点?
诞生于公元前三四世纪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宣称:“毗耶婆说:你自己不想经受的事,不要对别人做;你自己想往渴求的事,也该希望别人得到——这就是整个的律法;留心遵行吧。”
(《摩诃婆罗多》“圣教王”) 2.这一段话从儒家思想角度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观点?
参考答案:
1.孔子认为管仲体现了仁,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其一,管仲不为一人而殉死,愿为天下苍生而苟活;其二,管仲有功于天下;其三,管仲有功于齐国;其四,管仲有功于齐国国君。
2.体现了孔子“仁”的学说,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训练落实篇——听来终觉浅,绝知要躬行
【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请问其目 目:目的
B.樊迟未达 达:到达
C.是不可以不弘毅 毅:坚强
D.死而后已 已:已经
答案:C
解析:A项,目:条目,详情;B项,达:明白,理解;D项,已:停止。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
A.在家无怨 B.尧舜其犹病诸
C.非礼勿视 D.不仁者不可久处约
答案:C
解析:A项“家”古义为“古代大夫的家庭”,B项古义为“担忧”,D项古义为“贫穷”。与今义均不同。
3.下列各句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克己复礼为仁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何事于仁,必也圣乎
D.举直错诸枉
答案:D
解析:“错”通“措”,译为“安置”。
4.名句默写
①己所不欲, 。
②士不可以不弘毅, 。
③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 。
④不患人之不己知, 。
答案:①勿施于人 ②任重而道远 ③有杀身以成仁 ④患不知人也
【阅读与鉴赏】
一、课内精读
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译文:
答案: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赞许你是仁人了。要做到仁靠的是自己,难道靠别人吗?
(2)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译文:
答案:选拔正直的人安置到邪恶的人之上,能够使邪恶的人变为正直的人。
(3)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
译文:
答案:假如有一个人能够广泛地给人民许多好处,并给有需要的民众以帮助,怎么样呢?可以说是仁吧?
(4)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
答案: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二、课外拓展
阅读下文,回答2—6题。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欲俱叛,乾不听,遂杀乾。太祖使乾子整将乾兵,与诸将击兰、封。兰、封破,从平兖州诸县有功,稍迁青州刺史。整卒,典徙颍阴令,为中郎将,将整军。魏书曰:典少好学,不乐兵事,乃就师读《春秋左氏传》,博观群书。太祖善之,故试以治民之政,迁离狐太守。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