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一、学习内容借助工具书和文中的注释,掌握课文重点文言词。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训练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二、课前自学1、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 》,作者 , 代文学家。2、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老师范读 读通顺(标好生字注音) 藐 唳 强 怡 砾 蹲 壑 读出情感(轻重音、升降调)—感情体会在词语解读之后再进一步,或者本堂课结束时进行。读出停顿(用铅笔标画“/”,每句标一处) ①能张目对日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③又留蚊于素帐之中;④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⑤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⑥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⑦余年幼,方出神。3、词语解释(结合原文语句)第一组词语: 细 察 故 私 昂 首 项 第二组词语: 强 素 唳 盖 方 鞭 驱第三组词语: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夏蚊成雷第四组词语:怡然
《童趣》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一、学习内容
借助工具书和文中的注释,掌握课文重点文言词。
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训练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做到读音准确,停顿恰当。
二、课前自学
1、文学常识:本文节选自《 》,作者 , 代文学家。
2、朗读课文:学生朗读,老师范读
读通顺(标好生字注音) 藐 唳 强 怡 砾 蹲 壑
读出情感(轻重音、升降调)—感情体会在词语解读之后再进一步,或者本堂课结束时进行。读出停顿(用铅笔标画“/”,每句标一处)
①能张目对日 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昂首观之,项为之强;③又留蚊于素帐之中;
④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
⑤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⑥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⑦余年幼,方出神。
3、词语解释(结合原文语句)
第一组词语: 细 察 故 私 昂 首 项
第二组词语: 强 素 唳 盖 方 鞭 驱
第三组词语:明察秋毫 怡然自得 庞然大物 夏蚊成雷
第四组词语:怡然 庞然 呀然 以……为……
4、学生边读边梳理、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1)找出文中音同形不同的字:
(2)找出文中义同字不同的字:
(3)找出文中字同义不同的字:
(4)找出文中意义相对、相反的字词:
(5)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6)找出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7)找出文中的省略句:
三、课堂研讨:(概括内容)
①第一节是全文中心,找出中心句:
②文章第二、三、四节各写一件趣事,用四字语概括: , , 。
四、朗诵竟赛
五、作业布置:作业本1——5题
七年级语文导学稿 备课组:七年级语文备课组 主备人:杨本树
使用时间 第 周 审核人: 易翔云 胡淑红 审核人:谢文通
《童趣》第二课时导学稿
学习内容:
1、把握课文内容;2、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进行思考。
二、复习巩固:
1.为加点字注音:怡然称快: 庞然大物: 癞虾蟆: 项为之强:
2.上文选自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
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昂首观之: 怡然自得: 素帐: 方出神: 鞭数十: 驱之别院:
4、出自本文的成语(至少写出三个):
5.翻译句子:(1)又留蚊于素帐中。 (2)以丛草为林。
三、课文研讨:
1、文章第3段中,“林”“兽”“丘”“壑”俱全的美妙境界完全出于敏锐的童心,各指什么?第4段中“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句中庞然大物指什么?所拔之山,所倒之树又分别指什么?
2、文中有哪些描写作者神态的句子?表现出儿时的作者怎样的心理变化?
四、深入探究:
3、臧否人物:你认为少年沈复是个怎样的孩子?
4、“趣”既在事中,拟夏蚊为群鹤舞空等,更在超乎物外的稚情,那么,这种“物外之趣”是怎样产生的?
5、阅读启示: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情趣丰富的人?
五、课堂自测
1、课文第三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从作者的思路入手,作者儿时看到了一个“癞虾蟆”,为什么说它是庞然大物? 2、课文第四段,表现作者的情绪变化的句子。 3、作者为什么“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而不将它打死?
4、结合课文,给古今词作如下分类,每一类举一例并作分析。
(1)古今意义没有变化的词: (2)消亡不再使用了的词: (3)意义转移了的词:
5、“鹤唳”是鹤鸣叫,你知道关于“风声鹤唳”的成语故事吗?请简单叙述。
6、“又留蚊于素帐中”句中“素”的意思是 ,写出两个含有“素”的成语。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