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 洪申健【论文说明】本文曾在网上交流,得到中国人民大学何建明教授、复旦大学王雷泉教授、武汉大学宫哲兵教授、南开大学张斌峰教授、中国社科院黄夏年教授、山东大学王新春教授和英国伯明翰大学杜小安教授的积极肯定和热情评点,并为台湾大学“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佛教天地”“慧海佛光”“佛教导航” 和“太极易——易经学术网”等著名网站收录或转载。2003年10月参加《教学与管理》杂志社组织的“全国第五届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获一等奖。【论文提要】现代社会似乎文明昌盛,物阜民乐,但本人总怀杞人之忧:环境污染,核武阴影,贪污腐败,信仰失落,精神空虚,心理危脆……无不让人愁聚眉峰,耿耿难寐。诸问题中尤以普遍性的道德沦丧为最。芸芸众生追名逐利,争强好胜,纵情声色,物欲横流,致使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笔者以为世上的学问林林总总,其实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关于如何谋生立足的学问(即安身的学问),一类是关于如何生活得充实幸福的学问(即安心的学问)。两者都不可偏废。在社会上无以立足,连起码的生活都难以为继,自然免谈精神的追求;但如果一味追求财色名利而不思惟人生的终极意义,不
拯救之道——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浙江省富阳市新登中学 洪申健
【论文说明】
本文曾在网上交流,得到中国人民大学何建明教授、复旦大学王雷泉教授、武汉大学宫哲兵教授、南开大学张斌峰教授、中国社科院黄夏年教授、山东大学王新春教授和英国伯明翰大学杜小安教授的积极肯定和热情评点,并为台湾大学“佛學數位圖書館暨博物館”“佛教天地”“慧海佛光”“佛教导航” 和“太极易——易经学术网”等著名网站收录或转载。2003年10月参加《教学与管理》杂志社组织的“全国第五届教学与管理优秀论文评选”获一等奖。
【论文提要】
现代社会似乎文明昌盛,物阜民乐,但本人总怀杞人之忧:环境污染,核武阴影,贪污腐败,信仰失落,精神空虚,心理危脆……无不让人愁聚眉峰,耿耿难寐。诸问题中尤以普遍性的道德沦丧为最。芸芸众生追名逐利,争强好胜,纵情声色,物欲横流,致使人心不古,世风日下。
笔者以为世上的学问林林总总,其实不外乎两类,一类是关于如何谋生立足的学问(即安身的学问),一类是关于如何生活得充实幸福的学问(即安心的学问)。两者都不可偏废。在社会上无以立足,连起码的生活都难以为继,自然免谈精神的追求;但如果一味追求财色名利而不思惟人生的终极意义,不思惟世界的真实状况,这又好像一个人处在悬崖的边缘,却仍故意闭目塞听光顾着歌舞享乐,全然不计堕入深谷一样的愚蠢危险。对于每个人来说,有些事情必须趁早想清楚:一个是我活着,一个是我终将死去,出生入死是谓人生,我们应该尽早思惟如何向死而生。检讨目前的中学教育,其最大的失误可能就是过于功利而浮躁,只顾了强调谋生的学问,技术层面的学问,而忽略了做人的学问、伦理价值的学问;只重视了知识结论的教授,而忽略了怀疑精神的启迪;只顾了现代科学的传播,而割断了传统文化的继承。
本文意在纠正“佛道是迷信”的观念,呼吁基础教育应该重视传统文化尤其是佛道文化的精髓,为我们的学生提供精神的依怙,挽道德于倒悬之中,让我们的学生真正明白个人的幸福是与自己的行为密切相关的,个人的命运是与众生的利益、天地的环境须臾不违的,从而升起对所为的责任心,对众生的慈悲心,对自然的敬畏心。
论题较大,字不足难以尽其意,长篇累牍而又言不尽意,浪费诸评委的宝贵时光,敬请谅解;所论观点或有异类之嫌,但字字句句皆流自肺腑,若能海涵,不求全责备,则深以为幸。
【关键词语】
佛道文化 科学理性 迷信 体性相用 主体客体 分别妄心
三世因果 六道轮回 业力 自作自受 善待生命 道德重振
附全文结构:
一
我的呼吁
史怀哲——基督徒
观念和行为必定相应无违,有怎样的信仰,便会有怎样的行为。教育应启迪心智,丰沃心灵,涵养情思,让学生对自然和生命深怀敬畏,我们的教育应该在中学阶段引进哲学宗教课程,尤其是传统文化中的佛道精髓。
李叔同——佛教徒
同乡蒋敏德——基督信徒
同学孙永军——佛教居士
二
走近佛教
(1)佛教是迷信吗?
1、浅谈对迷信的理解。
2、佛教的创立与传播。
3、史书对轮回的记载。
4、西方对轮回的认识。
(2)佛教宣扬什么?
1、生命十大层次,奥妙全在一心。
2、命运自己把握,三业决定三世。
3、人身极为难得,生命弥足珍贵。
4、因果丝毫不爽,心净自然解脱。
科学认识论与佛教认识论之比较
(1)科学认识论及其局限
1、科研方法,主客对立。
2、浩瀚宇宙,不可尽知。
3、微观世界,难以穷析。
4、身边事物,无法看清。
(2)佛道的大智慧
1、圆觉妙心,人人具足;分别去尽,慧日自现。
2、天人合一,物我无别;心镜空灵,朗鉴万物。
(3)东西文化,殊路同归
1、科学要诀,由相达本;万象森然,只怕迷路。
2、东方奥义,明心见性;以简驭繁,纲举目张。
3、东西文化,殊路同归;科学佛道,圆融无碍。
见地未到,徒自攻讦;圣贤大家,拈花含笑。
三
学佛的意义
风景那边独好
1、台湾香港东南亚,佛教文化大弘扬。
可怜内地祖师庭,花落鸟啼好凄凉。
2、道德教育唱高调,空洞无聊少成效。
若能识得自家宝,十亿人民皆舜尧。
学佛的意义
1、涵养慈悲恻隐、宽厚仁爱之心。
2、培养豁达乐观、大度能容之心。
3、改变昏沉散乱之心。
4、助长怀疑参究之心。
5、正确理解传统文化。
四
我思故我在
浅谈自己的学佛心路和受用。佛道文化曾经改变了古往今来无数的众生,今天也正改变着我的生活方式,相信它也一定可以改变人们的道德观念,只要我们能继承并传播佛道文化中的精髓。
一、我的呼吁
日前教授《我的呼吁》一文,查阅了史怀哲的相关资料。史怀哲于1875年出生于法国一牧师家庭,自小聪慧,胸怀大志。在他十几岁的时候即已为自己的人生作了设定:30岁以前研究哲学艺术,30岁以后奉献社会。而立之年,拥有哲学、神学、音乐、医学四个博士学位的史怀哲辞别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携妻子前往非洲刚果,为热带雨林中的人们医治身心的疾病,一去便是四十多年。忍常人之所不能忍,行常人之所不能行。他那无私的爱不仅泽被非洲苦难的民众,同样也光耀热带丛林中的动物:他为收养的每个小动物取了温暖的名字,还经常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清凉的月光之下为这些可爱的生灵演奏巴赫的音乐。他称桌子上的蚂蚁是"我家的蚂蚁",不容客人伤害她;他向记者介绍自己是"一只头发蓬乱的老狗"......史怀哲医生像关爱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样地关爱着一切众生,没有贵贱之分,没有亲疏之别。在诺贝尔奖颁奖仪式上,史怀哲医生作了《我的呼吁》的演讲,向全人类大声疾呼要重视尊重生命的伦理,善待一切生命。悲悯救世,挽道德于倒悬之心殷殷可感。史怀哲对于真善美的追求,对于生命神圣的感悟,源于宗教--他是牧师的儿子,神学的博士,《耶稣生平研究》一书的作者。
史怀哲医生的行迹与情怀让我想起了现代文坛奇人李叔同。李叔同是我们浙江海宁人,出生于巨富之家,曾留学日本。对于文学音乐、书法绘画均有极高的造诣。漫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均是他的学生,教育家夏丏尊是他的挚友。39岁那年李叔同先生在杭州虎跑寺出家,法号弘一,以后成为重振佛教南山律宗的一代高僧,毕生刻苦精进,慈悲为怀。每每坐上椅子之前总要摇动再三,免得压死虫子。圆寂之际仍挂心于蚁虫的生死,嘱咐其弟子在他的荼毗仪式上放置四碗清水,以免蚁虫闻到气味而葬身火海。弘一法师的人生信念和处世态度源于他对佛理的深究领悟。
这些大德的巍巍人格,又让我联想起富阳同乡蒋敏德先生。蒋先生资产殷富,每年要拿出百万家产资助穷困的学生上大学,新近又捐资1000万给教委设立助学兴教基金会。而他自己的生活却过得极其清贫简单。为社会贡献甚多却仍耿耿萦怀于自己的力不从心--不能为富阳人们创办一所属于自己的大学。蒋先生是位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的高尚行为,他的奉献精神是受到宗教教义的启示。我有一位同学六年的好友,88年曾以浙江省第五名的成绩考入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后进入美国名校普林斯顿大学攻读社会心理学博士。新近皈依浙江三门多宝讲寺敏公老法师,成为在家修持的佛教居士。吾友学识渊博,名利淡泊,志趣高远。其父因车祸而没,获赔偿金十余万,他发心悉数捐于慈善事业,后因众亲阻拦未遂,乃捐出万余元修建村道。平时衣食极其苛俭,不近荤腥,过午不食。而对别人的求助则慷慨之极,我曾亲见他在恩波广场布施乞丐的情形,来者不拒,袋里没有了一元二元的零钱,他就五元十元地给,从不吝啬。
而环顾社会上的其他一类人,他们或沉湎于棋牌麻将的娱乐,或纵情于吃喝嫖赌的刺激;或打架争斗,杀人越货;或钩心斗角,尔虞我诈;或剽名窃利,无有廉耻;或得志而不可一世,或失意而寻死觅活……种种劣迹丑态都源于自私的心理和贪嗔痴的炽盛。倘若追问他们何以如此自私自利,往往会听到这样的回答:“人生那么短暂,死后一切灰飞烟灭。我当然得好好享受生活,增加生活的密度和质量。否则岂不枉来人世一趟?”这话的背后就隐含着“死后一了百了,什么都没有”的断灭思想。正是这种思想支使着许多人过着“纵情声色,及时行乐”的生活,支配着许多人肆无忌惮地做着伤天害理的恶事。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