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拯救之道——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 正文

拯救之道——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

[10-16 16:51:28]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836

概要:(3)改变昏沉散乱之心。我现在任教程度很不一样的两个班级,一(2)班是年级里成绩最好的,一(14)班是年级里成绩最差的。一个学期的接触观察,我发现这两个班的学生在智力上并没有多大差距,一(14)班的学生反应都很快,主要的问题出在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足够的定力。做事情热情有余,恒心不足,三心二意,心猿意马。佛教认为人的智慧来自定力,“戒定慧”是佛教最重要的义理,戒律千千万,法门万万千,都是为了摄心,摄心又是为了开智,开了智,才能知善恶,辨真伪,才能断无明,识本源。所谓“专心用心才能安心,心安人定才能看清”是也。佛教中关于摄心转心的方法非常之多,如观想,数息,念佛,止观等等。我曾向学生介绍过一个观想收心的方法,很受学生欢迎。学习疲倦的时候就暂时放下书本,让自己端坐在座位上,双腿摆正,含胸拔背,垂帘视鼻,静心默想:我穿着宽松白净的衣服裤子,结印端坐在车轮一样大的白莲花上,莲花静静地漂浮在浩渺无垠的大海上。我的头顶悬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清凉的月光如水般泻在我的身上。我的呼吸徐缓绵长,我的嘴角露出微微笑意,我的心里无比喜悦清凉。如果杂念纷飞,就反复默念“我真快乐——清凉——安详

拯救之道——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3)改变昏沉散乱之心。

我现在任教程度很不一样的两个班级,一(2)班是年级里成绩最好的,一(14)班是年级里成绩最差的。一个学期的接触观察,我发现这两个班的学生在智力上并没有多大差距,一(14)班的学生反应都很快,主要的问题出在注意力不集中,没有足够的定力。做事情热情有余,恒心不足,三心二意,心猿意马。佛教认为人的智慧来自定力,“戒定慧”是佛教最重要的义理,戒律千千万,法门万万千,都是为了摄心,摄心又是为了开智,开了智,才能知善恶,辨真伪,才能断无明,识本源。所谓“专心用心才能安心,心安人定才能看清”是也。佛教中关于摄心转心的方法非常之多,如观想,数息,念佛,止观等等。我曾向学生介绍过一个观想收心的方法,很受学生欢迎。学习疲倦的时候就暂时放下书本,让自己端坐在座位上,双腿摆正,含胸拔背,垂帘视鼻,静心默想:我穿着宽松白净的衣服裤子,结印端坐在车轮一样大的白莲花上,莲花静静地漂浮在浩渺无垠的大海上。我的头顶悬挂着一轮皎洁的圆月,清凉的月光如水般泻在我的身上。我的呼吸徐缓绵长,我的嘴角露出微微笑意,我的心里无比喜悦清凉。如果杂念纷飞,就反复默念“我真快乐——清凉——安详——”就这样修习几分钟,你的疲倦便会消失,你的头脑就会清朗。

(4)助长怀疑参究之心。

马克思在《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中曾饱蘸热情地写下这样一段话:“你们赞美大自然令人赏心悦目的千姿百态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散发出和紫罗兰一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我是一个幽默的人,可是法律却命令我用严肃的笔调。我是一个豪放不羁的人,可是法律却指定我用谦逊的风格。一片灰色就是这种自由所许可的唯一色彩。每一滴露水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现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但是精神的太阳,无论它照耀着多少个体,无论它照耀什么事物,却只准产生一种色彩,就是官方的色彩!精神的最主要形式是欢乐、光明,但你们却要使阴暗成为精神的唯一合适的表现;精神只准穿着黑色的衣服,可是花丛中却没有一枝黑色的花朵。精神的实质始终就是真理本身,而你们要把什么东西变成精神的实质呢?……”卡马·克思的这番话写于1842年,距离今天已有一个半世纪了,然而在我听来依然显得那样亲切。因为在我宣讲自己所理解的佛学思想时,我依然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来自周围环境的压力。每每这时,我就躬身自问:“是他们比我知道得更多吗?我该屈从外在的压力呢,还是应该倾听自己真实的声音,讲心中的真话?”反省让我明白他们在某些方面的所知其实并不比我高明,我虽然没有智慧和能力宣扬真理,但我应该有勇气和责任宣讲真话。在科学主义甚嚣尘上的今天,佛学的引进课堂至少可以打破“科学即真理”的专制。我多么希望在我们的学校里能听到各种声音:有唯物主义,也有唯心主义;有儒家思想,有佛道思想,也有基督教的教义……让我们的学生自己去辨别取舍,而不是预先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像当年蔡元培当家的北大校园里,既可以看到李大钊、鲁迅的身影,也可以与胡适、梁实秋碰个正着,甚至可以欣赏到辜鸿铭的绸衫长辫……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胸襟必定造就学术的百花园争奇斗艳,思想的怀疑和碰撞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生命力的活水源头。

(5)能更好的理解优秀的传统文化。

佛教与音乐舞蹈、美术建筑、书法绘画、文学哲学、医学武术等关系都是极为密切的。以文学论,要想走进大诗人王维、大文豪苏轼的诗境,不了解佛教怎么行?要想理解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一说,要想理解严沧浪《诗话》中“盛唐诸人唯在兴趣”的论断,没有禅宗的底蕴怎么行?两位鉴赏家对诗词的点评都是直接借用了佛教用语,如“无我”是佛典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而“水中月、镜中象”则是佛典借以说明世事幻化无实的常用譬喻。小说中,《西游记》是吴承恩根据唐玄奘天竺取经的故事改编铺演而成的,《红楼梦》更是一部宣扬佛教“世事无常”思想的旷世奇作。以建筑论,我国的敦煌、龙门、云岗、麦积山四大石窟,以及散布在山泉园林的大量庙宇塔楼,莫不是以相表义,借以体现佛教思想的,如果没有了这些佛像塔寺,大地河山必将黯然失色。以武术论,少林武术名扬天下,几乎成了中国的形象代表。而这些健身强体的拳术实在是圣人心髓之末屑。当年达摩见弟子们身体虚弱,所以在只履西归之前,将一些锻炼筋骨之法传授于他们,为的是让弟子们更好地习禅学佛。只可惜世人存椟还珠,学拳之人趋之如鹜;学佛之所,门可罗雀。可以说拒绝佛教就是给自己关上了通往传统文化的大门。

五、我思故我在

我是一个有着浓厚乡愁情结的人。这种情结不是远离亲人所致。事实上,在家里的时候,望着两鬓霜染的父母,环顾村里整日劳碌的乡人,我的内心总有一种落泪的冲动。在学校呆长了很想回家,在家呆久了,又很想回到学校。我的心总在流浪之中。为了排遣这种莫名的伤感,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曾拚命地用功,想通过忙碌来忘却自己。我经常跑图书馆,当时我很喜欢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书,他让我看清了自己当下的状况:人啊,他的一切忙碌其实不过是在逃避自己的空虚和无聊!我也曾深深喜欢过萨特的书:“他人就是地狱!”这是萨特的名言,很多时候,他人不正是让你烦恼的渊薮么?加缪的《西绪福斯神话》,我看了很多遍:西绪福斯被罚做推巨石的差役,他整天地推巨石,石头一旦到了山顶便又落回原处,西绪福斯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枯燥单调的工作,自己的生活不也正是这样吗?海德格尔一句“诗意的栖居”给过我很多暖意,但我终究无法明白怎样才能诗意地栖居在这浮躁喧嚣、充满功利的现代社会。

曾经,我的脑子里充满了各种问题:“生命何以会来到这个世界,又为什么会无一幸免地死去?在这天地之间,人啊应该依靠什么才是真实的?人生的意义究竟在哪里?人死之后身心俱灭吗?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纵欲行乐、今朝有酒今朝醉岂不是合情合理的人生态度?人死之后神识不灭吗?如果神识继续存在,又何以为证?肉体和精神,心与物到底存在怎样一种关系?林林总总的学说似乎都言之凿凿,我该怎样取舍……”走在路上,我的头脑里在进行着斗争,躺在床上,我的思想也不曾歇息。面对苍穹,我的内心弥漫着雾霭一般的荒诞和悲凉:在毫无生气的宇宙间居然有个地球却生气勃勃,地球上的人啊,居然是经由漫长的岁月从一堆无机物中进化演变而来,由物质元素变而成为有机物,由单细胞变而成为复杂生物体,由猿猴变而成为人类……我来到这个世界竟然是那样偶然:要是当年母亲没有向父亲回眸一笑,要是当年父亲移情别恋,要是当年父母偷欢的时候有只老鼠打窗前遛过搅乱了父母的性趣……那么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现在的我了!家长老师社会教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我是父母爱情的结晶,是父母行为的产物,那么我为什么要对自己--这个父母偷欢的后果--负责?自父母生下我后便是无止境的学习,由幼儿园而小学,由小学而中学,由初中而高中,由高中而大学,而研究生,而博士……然后是工作挣钱,追名逐利,成家立业,娶妻生儿,然后积劳成疾,衰老死去,平生万般辛酸荣辱终究是荒冢一堆草没了,不断地学习工作忙碌,这一切的一切到底为了什么?天地之间,红尘道中,若干年前未曾有我,若干年之后也必将无我,我的存在就像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这岂不是天地之间最为荒唐的事?问题想多了,人变得恍恍惚惚,脑袋承受不了,就钻到松树林里抱树痛哭,泪流得莫名其妙,也流得畅快淋漓。

在看西方非理性主义哲学的时候,内心常常是孤独苦闷的,大有“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命清高,看社会看世界就好像站在月亮上,还自称是这个社会的“局外人”。一个偶然的机缘让我订阅了上海交通大学主办并出版的《中国人体科学研究》杂志,这是一份研究人体特异功能的纯学术性杂志,一个季度一期,中英文两种版本。上面经常可以看到钱学森等大科学家的文章。九六年第四期上登载了一篇原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的文章《在1996年人体科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关于特异功能研究工作的回顾,言辞恳切严肃,让人肃然起敬,动情处又催人泪下,发人深省(对人体特异功能现象仍狐疑不信的人,如果能抛却成见,将伍绍祖先生的这篇文章找来一读,相信他一定能得出自己的结论,笔者手头至今仍保存这份资料)。还有一本由中国人体科学学会理事陈涛秋先生编撰的书《人体潜能史例选》(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也曾带给我极大的震撼,该书以翔实的史料为据,雄辩地证明了人体特异功能不仅真实存在,而且是人类普遍具有的潜能的显现。奇妙的人体潜能既散见于历朝历代的正史古籍,又没有地域、民族、阶层、性别和年龄的差别,既历史地存在过,也现实地发生着。我忽然发现眼前这个世界变得陌生了,神秘了。这些杂志和书籍使我确信“追忆前生”“思维传感”“意念致动”等人体特异功能现象的真实性毋庸置疑,也让我意识到佛道书籍中那么多关于生命奇迹的记载并非是子虚乌有的杜撰。此后我开始深入反省检点自己头脑中原有的一些观念。再后来我有幸看到了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的《物理学之道》一书,从此我开始对现代物理学和传统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感到自己的求知欲达到了从未有过的膨胀。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眼中“枝叶”与胸中“世界”:谈2016年浙江省高考作文题
《拯救之道——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相关文章
  1. 拯救之道——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
  2. 拯救之道——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拯救之道——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拯救之道——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拯救之道——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拯救之道——关于道德教育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