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过秦论》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三 第十课)» 正文

《过秦论》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三 第十课)

[01-03 17:32:48]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432

概要: 编写人: 审核人: 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积累课文中常用的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2.体会文章叙事时极力铺陈,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 1.根据课文的特点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 2.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学习重点】 1、学习作者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章重要字词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2.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3.研读文章第一、二段,积累文言知识。一、自主学习 阅读1、2段,借助书下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务耕织( 从事、致力)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承接、继承 ) 于是秦人拱

《过秦论》导学案(人教版高二必修三 第十课),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编写人:       审核人:                       领导签字: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积累课文中常用的实词,巩固词类活用中的使动用法、名词作状语的用法。 
2.体会文章叙事时极力铺陈,议论时使用对比论证的写作手法     
二、能力目标 
    1.根据课文的特点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 
    2.学习作者把研究历史与指导现实相结合的可贵精神,从而明白“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的意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贾谊对秦王朝速亡原因和他所提倡的仁政思想在当时条件下的进步意义及其历史局限。 
【学习重点】 
1、学习作者从史实对比中引出结论的写作方法。 
2、掌握文章重要字词句。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准句读。
2.理解文章大意,把握文章结构。
3.研读文章第一、二段,积累文言知识。

一、自主学习
 阅读1、2段,借助书下注释,自己疏通课文 。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务耕织(  从事、致力)    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承接、继承 )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就这样) 西举巴蜀(攻取     )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       ) 以致天下之士(         )   相与为一(  )窥周室(  )    天下诸侯已困矣(        )  杜赫之属(       )     开关延敌(              )   因利乘便(              )               秦有余力而制其弊(           )     
2、 分析下面字词的活用现象。 
内(          )立法度                        南(         )取汉中                   
西(          )举巴蜀                        据肴函之固(                    )            
外连衡而斗(    )诸侯                        尊贤重(                 )士 
会盟而谋弱(       )秦         流血漂橹(               ) 
约从离(         )衡             有席(           )卷天下        
包(          )举宇内            囊(               )括四海之意     
追亡(        ) 逐北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词 
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因河为池)(                   ) 
流血漂橹    (                            ) 
九国之师    (                                )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2)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以赂秦。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二、研读分析1、2段,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第一段主要写的什么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提示:主要写秦国势力的崛起。先写秦的地理优势和秦孝公统一天下的雄心,然后写秦孝公的对内对外政策,最后写实施上述内外政策取得的成果。
2、本文题目是“过秦”,这两段说到秦的过错没有?既然没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呢?
提示:为下文作铺垫,以统一过程中的强大跟后来的迅速灭亡做对比。
3、九国的强大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这些内容在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答:明确:首先写出了诸侯们买通天下之士,采用了合纵策略缔结了盟约;其次写出文臣武将,人才济济,各有所长;最后写九国之师军队强大,而最后的结果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这样就反衬出秦国的强大,同时也含蓄地指出了秦国之所以强大的原因是“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种“仁政”,这种“仁政”得到秦国后代君王的继承,所以到了势力如此强大的地步,又间接地为中心论点的提出作了准备。
                      
《过秦论》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研读文章3—5自然段,理解文章内容,积累文言知识。
2. 学习文章的论证方法,赏析文章语言特色。
一、自主学习
阅读3、4段,借助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
1、解释古今异义词 
赢粮而景从    (                           ) 
山东豪俊并起   (                             ) 

[1] [2] [3] [4]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小说家谈小说 导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