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韩云生审核:备课组 时间:2013-2-28 学生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2. 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 理解并初步运用象征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自然生成象征手法的有关知识;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情感目标: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 2. 难点: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第二课时一.品味语言,写法: 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二.思考:1. 课文题目中的“
《白杨礼赞》第二课时 教学案例(苏教版八年级下册),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韩云生
审核:备课组 时间:2013-2-28 学生班级: 姓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 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把握本文的主旨。
2. 品味语句蕴涵的情感,赏析关键语句。
3. 理解并初步运用象征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文本学习,让学生自然生成象征手法的有关知识;朗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层层深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情感目标:学习北方抗日军民的顽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象征手法及象征意义的揭示;
2. 难点:分析人与树的相似之处。
第二课时
一. 品味语言,写法: 语言犹如文章的衣服,一篇好的文章离不开精彩的语言,你认为文中哪些词语、句子用得最帖切、生动、富于表现力。
二. 思考: 1. 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
2. 朗读,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三.下列问题,学生能提出来更好,否则教师应适时点出:
1. 课后思考与练习二。
2. 第七自然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用了什么手法?作用是什么?
3. 赏析四个“难道”句式的妙处?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