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故乡》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正文

《故乡》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594

概要: 《故乡》教学案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 2、掌握字词 3、学会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4、研读重要段落及句子深刻理解主题教学重点、难点:3、4教学过程:一、 激情导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关于故乡的话题,历代文人骚客唱出了许多凄婉的心声。然而,处于变革时代的思想家鲁迅先生,凭着满腔爱国热情,以其敏锐的感觉,深沉的思索,写下了《故乡》这篇小说。 二、自主学习(一、)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他生平著有大量的杂文和小说等,以笔为武器,抨击时弊,唤醒世人,其作品文字犀利,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全部作品结集成《鲁迅全集》。《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 背景 ( 二)时代背景:《故乡》作于1921年1月鲁迅于1898年第一次离开老家绍兴, 1919年12月又最后一次回故乡绍兴接他的母亲等人来北京居住。《故乡》的故事情节便是根据这段生活经历演绎而成的。不过,这只是触发故事的一点,而作品真正反映的却是更为广阔深邃的社会背景。 《故乡》反映的

《故乡》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故乡》教学案

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   2、掌握字词  3、学会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4、研读重要段落及句子深刻理解主题
教学重点、难点:3、4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关于故乡的话题,历代文人骚客唱出了许多凄婉的心声。然而,处于变革时代的思想家鲁迅先生,凭着满腔爱国热情,以其敏锐的感觉,深沉的思索,写下了《故乡》这篇小说。 
    二、自主学习
(一、)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浙江绍兴人。他生平著有大量的杂文和小说等,以笔为武器,抨击时弊,唤醒世人,其作品文字犀利,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有着深远的教育意义。全部作品结集成《鲁迅全集》。《故乡》选自小说集《呐喊》。 背景 
( 二)时代背景:《故乡》作于1921年1月鲁迅于1898年第一次离开老家绍兴, 1919年12月又最后一次回故乡绍兴接他的母亲等人来北京居住。《故乡》的故事情节便是根据这段生活经历演绎而成的。不过,这只是触发故事的一点,而作品真正反映的却是更为广阔深邃的社会背景。 
《故乡》反映的是辛亥革命十年后的中国农村社会情况。辛亥革命虽然赶跑了一个皇帝,但并没有改变中国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性质。作者回乡期间,耳闻目睹了农村疮痍累累的残酷现实,加之在这个风雨如磐的社会中求索了三十余年的生活体验,于是写出了悲凉沉郁的《故乡》这篇小说。 
   字词(音、形、义) 
1.  阴晦huī, 2.    篷隙péngxì, 3.    萧索xiāosuǒ, 4.    断茎jīng, 5.    凄凉qī 6.    寓所yǜ,不7.    捏niē8.    猹chá, 9.    胯下kuà, 10.    祭祀jìsì, 11.    弶jiàng, 12.    毡帽zhān, 13.    竹匾biǎn, 14.    秕谷bǐ, 15.    缚fù, 16.    罩zhào, 17.    獾huān, 18.    鹁鸪bógū,“ 19.    刺猬wèi, wěi 20.    畜生chù, 21.    伶俐línglì 22.    潮汛xùn 23.    凸颧骨tǖquán, 24.    髀bì, 26.    愕然è, 27.    鄙夷bǐyí, 28.    嗤笑chī, 29.    惶恐huáng 30.    瞒mán, 31.    絮xù, 32.    应酬chóu, 33.    瑟索sè 34.    磕kē 35.    寒噤jìn, 36.    廿niàn, 37.    苛税kēshuì, 38.    深黛dài39.    惘然wǎng 40.    潺chán, 41.恣睢zìsuī
词语 .:
    苍黄:灰暗的黄色。本文形容天色不好。
悲凉:悲哀凄凉。 
   凄凉:多用来形容环境或景物寂寞冷落。本文形容人物神情悲伤难过。 神异:神奇,不同一般。
   家景:家里的生活状况。 
  祭祀:旧时备供品向神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伶俐:动作灵活。 景况:光景,情况。本文指生活状况。 . 
   秕谷:空或不饱满的稻谷。 
  伶仃:瘦弱。本文用来形容杨二嫂两条纤细的腿站立如圆规的姿态。
   惶恐:惊慌害怕。 .   
 絮絮:形容说话连续不断。    
 潺潺:象声词,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偶像:原指用木头、泥土等雕塑的供迷信的人敬奉的神像。也比喻盲目崇拜的对象。  
   茫远:渺茫、遥远。
.    大抵:本文是大都的意思。 
( 三) 划分结构,理清思路:
  1、 提示: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安排情节。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巨大变化。 
故事情节的开端为第1—5段,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我”见到故乡时的复杂心情,交代“我”回故乡的目的。 
故事情节的发展和高潮为第6—77段,“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所感。 
故事情节的结局为第78—88段,“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未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将来和下一代。 
2、辨结构 
结构示意图 
回忆中的故乡 
     ↓    杨二嫂 
故乡的景色 → 变←故乡的人 
      (对比手法)         闰土 
     ↓     
现实中的故乡 
理想中的故乡        
( 四) 对比手法    儿时的“故乡”,给“我”许多欢乐、甜蜜的回忆,甚至可以说代表了一种“理想”,而现实的“故乡”,却面目全非,沉寂、毫无生气,昔日的人物,也失去了纯真与温情,变得冷漠、麻木和猬琐。使“我”感到“希望”的幻灭,心中无比“悲哀”。其实以前的“故乡”也和现实的“故乡”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那时“我”是以纯真少年的眼光来看这个世界,所以世界显得那样单纯、美好,甚至有一丝神奇。我们读这篇小说,要从作者对“故乡”的感觉变化中,探讨小说要表达的主题。  
这篇小说的主题,众说纷纭,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 
1.“故乡”是中国人精神的反映。从孩子的纯真、有生气到成年人的麻木、愚钝,表现了中国普通民众的生命和活力怎样被扼杀。以闰土为例: 
少年闰土: 
外貌:十一二岁,紫色圆脸,头戴小毡帽,颈上套一个银项圈,有一双红活圆实的手。 
动作:活泼刚键,动作干脆利落,说话脱口而出,朴质、生动;有智有勇,热情、纯真。 
对“我”的态度:“只是不怕我”,送“我”贝壳和鸟毛,告诉“我”很多稀奇的事。对“我”友好,热情,和“我”建立了纯真的友情。 
对生活的态度:天真活泼,无忧无虑。 
中年闰土: 
外貌:身材增加了一倍,脸色灰黄,很深的皱纹,眼睛周围肿得通红,头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提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手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动作:说话吞吞吐吐,断断续续,谦恭而又含糊,显得迟钝麻木。 
对“我”的态度:对“我”恭恭敬敬,称呼“我”为老爷,和“我”之间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对生活的态度:悲哀,痛苦,生活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而他把幸福的希望寄托在神灵身上。 
理解这样的主题,可以深入探讨演变的原因:过去→现在(推断原因)。 
2.表现中国社会愚昧、落后、贫穷的轮回。从闰土父子和杨二嫂身上,可以看出这样轮回的影子: 
闰土:少年→中年→? 
水生:少年“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中年?→? 
杨二嫂:年轻→中年→? 
也许他们的后代,也会步他们的后尘,在这样的轮回中挣扎。因为中国漫长的封建时代,广大民众就是这样一代又一代地过来的,好像黑暗隧道中看不到尽头(无数农民起义推翻封建王朝,然后又建立新的封建王朝,再爆发农民起义,再……历史不停的轮回着,民众的苦难也不停地轮回着)。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多收了三五斗》教学案(苏教版九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