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作文教学作文的一个公式» 正文

作文的一个公式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作文教学   阅读:8498

概要:汪官金 关键词:审题、想说什么、换说的技巧、虚化、句子的虚化、段落的虚化、全篇的虚化、日常生活的语言追求、思想建设与文章写作、文章的妙处、呕心沥血、借鉴与创新。今天谈作文问题。作为一个中学教师,我只能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今天我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虚化的技巧。我给学生谈到作文写得不够空灵活泼的问题,既要解决他们的思想建设不够的问题,还要解决技巧的问题。我的说法比较通俗,我就说不妨设想,“我要表达这个意思,让我来换个说法”。首先,我是说到庄子,庄子的文章满篇都是一些空灵活泼的东西。比如,他要说他不想做官,他说的是他愿意像一只在泥地上自由自在地爬着的小乌龟,如果换了我们,恐怕一时是想不出这么巧妙的说法的。庄子是最善于寓言说理的了。这个内容来自《庄子.秋水》: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于是,我引出一个公式:“想说A,换说B,来达到暗中说A的目的。”这个作文

作文的一个公式,标签:初中作文教学大全,http://www.51jxk.com




汪官金 
  

关键词:审题、想说什么、换说的技巧、虚化、句子的虚化、段落的虚化、全篇的虚化、日常生活的语言追求、思想建设与文章写作、文章的妙处、呕心沥血、借鉴与创新。

今天谈作文问题。作为一个中学教师,我只能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今天我的话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虚化的技巧。

我给学生谈到作文写得不够空灵活泼的问题,既要解决他们的思想建设不够的问题,还要解决技巧的问题。我的说法比较通俗,我就说不妨设想,“我要表达这个意思,让我来换个说法”。

首先,我是说到庄子,庄子的文章满篇都是一些空灵活泼的东西。比如,他要说他不想做官,他说的是他愿意像一只在泥地上自由自在地爬着的小乌龟,如果换了我们,恐怕一时是想不出这么巧妙的说法的。庄子是最善于寓言说理的了。这个内容来自《庄子.秋水》: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千岁矣。王中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于是,我引出一个公式:“想说A,换说B,来达到暗中说A的目的。”

这个作文的公式其实很简单,那就是把“这个意思,让我来换个说法”这句话代入字母,也就是“想说A,换说B,来达到暗中说A的目的。”举例来说,庄子想说他“不想做官”,这是A,他换说了他愿意做“在泥地上自由自在地爬的小乌龟”,这就是B,在这个过程中,他暗中说了A。

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讲高一册第四单元的时候,就分析过它的一点奥妙。《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触龙说赵太后》三篇课文有一个共同的奥妙,那就是善于劝说。

《烛之武退秦师》的劝说目的是让秦国不要攻打郑国,可是,烛之武说,从灭亡郑国来说,秦国得不到什么好处,反而有害处,怎么能够让一个远方的国家做自己的边境呢?更何况中间还夹了别的国家。从使郑国保全的角度来说,秦国可以得到外交上的绿色通道,行李之往来可以得到郑国供其乏困。再说,晋国是一个没有信用的国家,当初得了秦国的好处,可是,晋文公一渡过黄河就对秦国虎视眈眈地防备,根本就不记得什么恩情。这是在挑拔秦晋之间的关系,可以让秦君如梦初醒。再从长远利益来看,晋国占领了郑国之后,疆土将会扩大,那么,秦国的土地将会相对缩小,在以后的一对一的对抗中,秦国当然难免会吃亏的,而且,晋国占领了郑国之后,将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向秦国扩张,那时候,恐怕秦国将会在一块摇摇晃晃的石头上难以立足了。经过这样的利害关系的陈述,秦王当时就决定了退兵。由此可见,烛之武的劝说功夫的确了不起。烛之武善于分析利害关系,他说的是B,可是,他的说话目的是为了说A,那就是说你秦国不要打郑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的目的是齐王应该避免蒙蔽,广开言路,这是想说的A。可是他换说的B是别的内容,他用了设喻方法,说的是一个自己在妻妾面前受蒙蔽的故事。

《触龙说赵太后》一文中触龙劝说的目的是赵太后应该同意把太子作为人质,以国家利益为重,保全赵国。这是他想说的A。可是他换说的内容却是别的,他说的是对儿女的疼爱问题,引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话题,那就是应该为儿女作长远的考虑,让儿女自己去建功立业,让他们自立于天地间,而不应该只是一味地溺爱,因为人是在磨炼中成长的。他用的方法是迂回曲折的指评,而且言在此而意在彼。

所有这些,都是换说的技巧之运用。



这其中就有个技巧的问题。这个技巧我叫它为“虚化”的技巧。

《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这篇文章让我们有机会讲到这个问题。文章的意思很容易直说出来,这本来没有什么不好,可是,它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事实,那就是人的言语交际不能只是推出说话人的结论,更应该展示说话人的思维过程。庄子的思维过程是这样的:因为乌龟不愿意因为尸骨的高贵而死去,所以它选择了自由的生存,我们人当然比乌龟更喜爱自由,所以,我们不会因为做官能够使自己高贵而放弃自由,既然我不愿意放弃自由,那么,我当然就不愿意做官了,因为做官是很累人的,所以,庄子只说了一句他喜欢像小乌龟一样在泥地爬。他的意思就是说他不想做官了。

庄子的这一番话是有意把自己的意思了虚化了,他说的实际的内容是小乌龟的选择。也就是说,庄子的这一番话是虚实结合的很好的例子。按照虚实相生的艺术规律而论,想说的A,本来应该是实的,但是,它只是一个结论性的东西,人们是无法真正理解的,比如,庄子说他不想做官,可是,人家偏要执着地请他,你不想到人家家里去吃饭,人家偏要拖住你不放,所以,必须把它虚化,虚化了,反而更加具有说服力。虚化的技巧就是换说实实在在的B。作为实在的B,在艺术表现里是相对于虚的那个“实”了,这一换,那个想说的A倒成了“虚”的了。



“虚化”的几个要点:

1、关于想说A

这个问题包括学生不知道自己想说什么和读人家的东西不知道什么是A这两个方面。

我让学生说说王之涣的《登觀鹊楼》一诗作者到底想说什么,学生都傻了眼,这不就是一首写景诗吗?是的,作者还是有话要说的,作者想说的是人应该有豪情和抱负,是想说一条生活的哲理,更远更美的景象需要在更高的层次上才能看得到。可是作者换说的却是一次登楼的经历。关于这首诗,我曾经给学生命题做了一次作文。当时,有很多学生没有搞清楚自己的文章到底应该写一点什么。

我又问学生《寻隐者不遇》一诗的作者想说什么,学生又思考半天,只有少数同学说到了作者是想说自己对朋友的敬慕,可是事实上,作者还可能想说的是我们在寻求真理的过程中往往有明知道真理就在眼前却不能够发现或者找到的困惑。

这样一些换说的事实,如果让我们延伸开去,将会发现一些非常简单的事实,比如李清照的词《一剪梅》无非想说她想老公,而浩如烟海的爱情诗又都有一个相同的主题,那就是作者都在说两个字“我爱”。搞清楚了这个问题,我们才能搞清楚人家文章的换说的技巧。

在作文的时候,我们很多人就是不会反过来想一下,“我写文章时,我自己想说什么呢?”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比如,老师出了一个作文题目《我的母亲》,结果,学生写出来的却是一些家长里短,有谁想过自己想说的是我的母亲是最爱我的人,或者说我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善良的人、或者说我的母亲是一个有些愚蠢的人,或者------,还有无数个或者,有谁能够举得尽?有了这些内容的确定,那么写出来的东西就是有血有肉的,是有情趣的,具体的,活生生的,而且是空灵活泼的,能够表现一定的思想和感情的。于是,我让学生做了一个作文的审题练习,题目如下:

题目: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以我就是一道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

生于世界上,存于天地间,我不比别人多,也不比别人少,同顶炎炎烈日,共沐皎皎月辉,心智不缺,心力不乏,只要我一直在努力,勇于展示自己的才华、个性与风采,那么,我就没有必要去仰视别人,而看轻自己。

  这道题目的审题工作其实就是搞清楚作者要我们做学生的说什么,也就是,自己要搞清楚自己想说些什么。关于自我形象的设计与展示的问题不知多少书本都说过,学生也看过,可是,在做这个审题练习的时候,学生就是一时搞不清楚自己要说什么。如果搞清楚了这篇文章是要写自我形象的设计与展示的话题,那么不是好办得多吗?有谁最善于设计自我形象,又有谁最善于展示自我形象,自我形象的本质是什么,有哪些自我形象展示的故事,以及许许多多的相关问题和故事都会涌上心头。有一个学生当场就说了一个故事,说的是在一次外出旅行的时候,坐在一辆公共汽车上,一个小孩问一个当兵的叔叔,问他会不会打枪,问他有没有枪,那位叔叔都说得很肯定,可是,他是一个炊事员,除了入伍时的三个月短训,根本就没有摸过枪,他纯粹为了让小孩开心,当然这只有他自己知道。后来,上来了两个持抢劫的歹徒,全车的人都在惶恐之中,是他,那个当兵的叔叔站了起来,他说,“他那个枪是假的”,然后一个箭步冲了上去与歹徒搏斗,其他人这才醒悟过来,一齐用力制服了歹徒。我听完了这个故事,当时就鼓掌了,这个故事很好地表达了只要活出自己的个性就能展示自己的形象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很好地完成了作文题目的要求。而这个故事的写作,其实就是对写作要求要说和学生自己想说的话的换说。再比如,俞璐同学的《夹克和羊毛衫》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更加深刻的思索,她认为活出个性并不一定要超出常规,而应该尽可能地大众化。她的文章是这样写的:

[1] [2] [3] [4] [5]  下一页


Tag:初中作文教学初中作文教学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作文教学
上一篇:不要孤立地看对学生的批评与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