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备课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 正文

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

[10-16 16:46:19]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备课   阅读:8921

概要: 李白《静夜思》文体辩 作者:冷文洲引言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关于李白《静夜思》的总集,最早的应该是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宋敏求编纂、曾巩考次、毛渐校正、晏知止镂板的《李太白全集》。①以后在宋代也有许多关于收集《静夜思》的本子②。在对李白诗文全集以及选本的阅读中,不难发现有的选本把《静夜思》作乐府是选录,有的选本则作绝句选录③。本文拟对《静夜思》的文体进行讨论。一、作为乐府的《静夜思》乐府诗最初主要是指两汉至南北朝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入乐的诗歌,后来所谓的乐府或乐府诗也包括后世作家仿作之乐府在内。在盛唐诗坛上,李白创作的乐府诗的数量是最多的。据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所录,李白乐府诗共149首(四言1首、五言80首、七言13首、杂言55首)李白不仅是盛唐乐府诗创作最多的诗人,创作成就也是盛唐诗人中最高的。李白的《静夜思》许多古代诗歌选本学家和近现代评论家都认为是乐府,原因如下:1.《静夜思》的重字现象从现在《静夜思》的选本来看,确实重字较多,仅“明”“月”,就出现了两次,而且和近体绝句的平仄完全不同,因此就有很多人认为它不是绝句,而是乐府。就选本而言,现在我们看见的《静

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李白《静夜思》文体辩  

作者:冷文洲

引言
目前我们所能看到的关于李白《静夜思》的总集,最早的应该是北宋神宗元丰三年,宋敏求编纂、曾巩考次、毛渐校正、晏知止镂板的《李太白全集》。①以后在宋代也有许多关于收集《静夜思》的本子②。在对李白诗文全集以及选本的阅读中,不难发现有的选本把《静夜思》作乐府是选录,有的选本则作绝句选录③。本文拟对《静夜思》的文体进行讨论。
一、作为乐府的《静夜思》
乐府诗最初主要是指两汉至南北朝乐府机关所采集或编制的用来入乐的诗歌,后来所谓的乐府或乐府诗也包括后世作家仿作之乐府在内。在盛唐诗坛上,李白创作的乐府诗的数量是最多的。据郭茂倩的《乐府诗集》所录,李白乐府诗共149首(四言1首、五言80首、七言13首、杂言55首)李白不仅是盛唐乐府诗创作最多的诗人,创作成就也是盛唐诗人中最高的。李白的《静夜思》许多古代诗歌选本学家和近现代评论家都认为是乐府,原因如下:
1.《静夜思》的重字现象
从现在《静夜思》的选本来看,确实重字较多,仅“明”“月”,就出现了两次,而且和近体绝句的平仄完全不同,因此就有很多人认为它不是绝句,而是乐府。就选本而言,现在我们看见的《静夜思》并不是它的原貌。最早选录此诗的本子是北宋神宗元丰三年,敏求编纂,曾巩考次,毛渐校正,晏知止镂板的《李太白文集》第六卷“乐府四里”。此诗的标题和全文是:
静夜思
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
到了万历年间的本子《唐诗选》,文字上却发生了变化。“看月光”,变成了“明月光”,“望山月”也写成了“望明月”;而万历本《万首唐人绝句》中“山月”则写成了“明月”;乾隆本《唐诗别裁集》“看月光”写成了“明月光”。纵观这四种版本的文字分歧主要体现了在第一句和第三句上。从《静夜思》的流传上来说,宋蜀本是现存最早的《静夜思》选本,自然其中的文字也就是诗的正宗,且宋蜀本后的《全唐诗》在内的各种李白的集刻本所录《静夜思》文本均与宋蜀本相同。而成于明清时期的《李诗选本》,由于当时的臆改之风盛行,在加上印刷上的失误,则出现了与宋蜀本文本不同的选本,此后李攀龙的《唐诗选》的文本则认为是其刻意篡改的。
所以,在北宋刊本中的原诗中只有“月”字出现了两次,然而在绝句中有重字的现象也是常有的。《登芜城》“昔人登此地,丘垄已前悲。昔日又非昔,春风几能时。”④《宣城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欲断,三春三月忆三巴。”⑤
除去偶字句的《诗经》和《楚辞》,人们习惯把唐以前的诗歌即汉魏六朝的诗歌称作古诗,它包括乐府古辞,乐府民歌,也包括这时期文人的创作。古诗没有严格的格律限制,不讲平仄,押韵自由,可押平声韵,也可押仄声韵。就《静夜思》来讲,一二三句中的“光、霜、乡”押平声“ang”韵。就平仄关系来讲,完全不合平仄。这同乐府诗一样,没有严格的格律,句式自由,然而在乐府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古体绝句,也没有格律和句式的限制。就这方面来说把《静夜思》作为乐府,绝句都是说得通的。
2.《静夜思》自由灵活的句式
    李白乐府的思想内容和句式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继承了汉魏民歌的特点。胡震亨《唐音癸•卷六》“李白诗祖风骚,宗汉魏,下至徐、庾、杨、王亦时用之,善掉弄造出奇怪,惊动心目,忽然撇出,妙入无声。”他还说:“太白于乐府最深,古题无一弗拟,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合而若离,离而实合,曲尽拟古之妙。”今人姜宗伦先生的《李白及他的诗》中说到:“他的乐府诗明快秀丽,才思横溢……无不朴素和谐,情词感人,在很大程度上,不能不说是得力于民歌的结果。”这说明了李白的乐府诗受汉魏民歌影响非常大。
    在李白的诗集中,除了乐府诗具有“明快秀丽,语调明快,语言朴素,风格清新,句式自由”的这些民歌的特点,他的绝句是在乐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也具有乐府的特点:如: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渌水名秋月,南湖采白蘋,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渌水曲》
李白的《静夜思》和其乐府《子夜秋歌》很接近:
“秋风入窗里,罗帐起飘扬,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
有人认为《静夜思》是仿《子夜秋歌》写成的,因此《静夜思》也是乐府诗。但是我想任何诗人都不会用同一体裁,同一主题写成相似或相同的诗,况且《静夜思》和《子夜秋歌》都是家喻户晓名作。就像现代的作家,如果两篇文章都以“相思”为题材,其中句式、语言特点,其中很多文字很相似的话,那么这两篇文章能成为传诵的名篇吗?不能!所以《子夜秋歌》和《静夜思》作为李白诗歌的代表作,那么他们在文体上肯定是不属于同一种体裁。《子夜秋歌》是大家公认的乐府诗,作为同样出名的《静夜思》,那么也就只能是有别于乐府体裁的诗了。不然,从情理上是说不过去的。
3.《静夜思》同清商乐府的曲调相同并可合乐演奏
一般人认为《静夜思》可以合乐演奏的原因是《静夜思》的韵脚“光、霜、乡”,都是押“ang”韵,并和同清商乐府⑥的曲调相同。王士祯认为,乐府产生于汉初“世为产生于汉武非也。”在《唐人万人绝句》序中写道:“渔阳山人撰宋洪氏《唐人万首绝句》既成或问曰:“‘先生撰唐人万首绝句意何为?’应之曰:‘吾以庀唐乐府也。’”⑦由此可见绝句和乐府诗没有严格的界限的。丁龙友说:“绝句从六朝清商小乐府来。”《李诗纬》宋牧仲《漫堂说诗》中说:“五言绝句起自古乐府至唐而盛,李白,崔国府号为擅长。”李淮桢也说:“绝句之源出于乐府贵有风人之致其声,其趣在有意无意之间使人莫可捉著……”由此可以看出绝句是由南北朝民歌及汉魏乐府发展而来,在句式、语言等都深受其影响。在唐诗发展之前绝句是同乐府一样可以入乐的,那么可以看出无论是作为乐府的《静夜思》还是作为绝句的《静夜思》也是可以入乐歌唱的。因此,不能因为《静夜思》能入乐就断定它是乐府,这种分法是欠科学的。
二、作为绝句的《静夜思》
    把《静夜思》作为乐府讲,也是讲得通的,因为它的确是具有乐府诗的某些特征。如果《静夜思》是绝句,那么它是否符合绝句的特点呢?
1.《静夜思》的声律
“绝句盖取律诗之半,或截取首尾相联,或截前半首,或截取后半首,或截取中二联而成。”这就是绝句的含义,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类,律绝产生于律诗之后,由律诗发展而来,因此它就同律诗一样,具有律诗的格律要求:
(1) 律绝跟律诗一样,押韵限用平声押韵,并依照律句的平仄讲究粘对。
<1>A 仄起式:                    
a .首句不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b.首句入韵式。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B 平起式
a.首句不入韵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b.首句入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仄)仄平,  (仄)仄仄平平。
《静夜思》的平仄应是:
床 前 看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             — — ︱ ︱ —   — ︱ ︱ ︱ —
               举 头 望 明 月, 低 头 思 故 乡。
︳— ︱ — ︱   — — — — ︱
首先“床”押平声韵,所以应属于平起式,而“光、霜、乡”都是押“ang”韵,因此它又是首句入韵式,再将《静夜思》平仄不同B平起式中b类首句入韵中的平仄相对比,可以发现《静夜思》的平仄关系同律绝的平仄是完全不同的。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
上一篇:导学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
《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1. 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
  2. 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