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备课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 正文

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

[10-16 16:46:19]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备课   阅读:8921

概要:绝律也要求同律诗一样讲究粘对。A 粘:指联与联之间的关系,粘就是粘合,把几联粘在一起,形成以一个整体,也就是说下联出句的平仄必须与上联的对句的平仄是相同的类型,平粘平,仄粘仄。B 对:是指律诗的内容各联出句和对句之间的平仄关系,对就是对立,相反,即是说每个联的对句和它的出句在平仄上必须相对或者是相反的类型。如: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别君, — — ︳ ︳— — ︳ 对今日花开又一年。 ︳ ︳— — ︳︳— 粘世事茫茫谁难料, ︳ ︳ 一 一 一 ︳ ︳ 对春愁黯黯独成眠。 一 一 ︳ ︳ ︳一 一 而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写得很随意,容易看出它是既不符合律绝的平仄,粘对,也不对仗,因此它不属于律诗。(2)古体绝句是绝句的一种,产生于

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2>绝律也要求同律诗一样讲究粘对。
A 粘:指联与联之间的关系,粘就是粘合,把几联粘在一起,形成以一个整体,也就是说下联出句的平仄必须与上联的对句的平仄是相同的类型,平粘平,仄粘仄。
B 对:是指律诗的内容各联出句和对句之间的平仄关系,对就是对立,相反,即是说每个联的对句和它的出句在平仄上必须相对或者是相反的类型。如: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别君,     — — ︳ ︳— — ︳  
                                               对
今日花开又一年。     ︳ ︳— —  ︳︳—   
                                               粘
世事茫茫谁难料,     ︳ ︳ 一 一 一 ︳ ︳   
                                               对
春愁黯黯独成眠。     一 一 ︳ ︳ ︳一 一  
而李白的这首《静夜思》写得很随意,容易看出它是既不符合律绝的平仄,粘对,也不对仗,因此它不属于律诗。
(2)古体绝句是绝句的一种,产生于律诗之前,受乐府民歌的影响较大,古绝为五言古绝和七言古绝,以五言为多,其特点有:
<1>每首四句(同近体诗的绝句)
<2>不讲究平仄,粘对(不同于近体诗的绝句)
<3>不讲对仗(不同于近体诗中的绝句)
<4>可以押仄韵.
古绝孕育形成于南北朝时期,唐代律诗产生以后,历代诗人仍有用古绝的形制写诗,李白作为盛唐诗坛的泰斗也不例外,经上面对《静夜思》平仄押韵粘对对仗的分析,它与古绝的特征完全吻合的。虽然不属于绝律,但是他符合古绝要求。
2.绝句的语言风格和内容
(1)清新活泼、自然朴实、极具民歌风味
丁龙友《李诗纬》:“小乐府之遗,唐人裁为绝句,体之流变,盖微有辩焉。”这就指出了李白绝句与民歌的关系。民歌的本色便是语调明快,语言朴素 ,风格清新,李白正是学习了民歌的这些优点,不仅求形似更求神似,才创作出大量的具有民歌风韵的绝句佳作。比如:
“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臃上,何处不可怜?”(《吴声歌•子夜》)
“泛舟采菱叶,过摘芙蓉花。扣缉命童侣,齐声朱莲歌。”(《神弦曲•采莲童》)
“送欢板桥湾,相持三山头。遥见千幅帆,知是逐风流。”(《西面•三洲歌》)
南朝民歌的形式,以五言四句为主,约占总数的三分之二。其余的四言及杂言体诗,篇幅也很短小。这种短小的篇幅、隽永的情味、整齐的形式对形成明快的诗风,具有关键的意义。南朝民歌中占主导的五言四句的格式,对五言绝句的形成,也起了极大的作用。
《静夜思》也被普遍认为是仿《子夜秋歌》而成。在通过对两首诗的比较中不难发现,李白在向乐府民歌学习的同时,在语言与意境上,民歌对他都很明显的影响。李白并没有停留在对民歌的继承上,而是对民歌加以发展,使其意境更优美,语言更凝练。这也成了李白诗歌特别是绝句的主要特色。这种风格看似很简单,其实是要经过长期的磨练才能达到的境界,正如王安石所云:“看似寻常最奇崎,成如容易却艰辛”(《题张司业诗》)。从风格形成上来说,除了向民歌学习外,还与李白那种真诚自然的性格有关。只有具有他这种性格的诗人,才能写出这样自然、真率、清新、明快的诗句来。《静夜思》与李白的《杜陵绝句》的这种自然、真率、清新、明快语言风格很是相近: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李白认真继承了六朝以来的民歌,所谓“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大子夜歌》),道出了这类民歌那种具有很浓的生活气息,而且调子轻快,风格明快,给人呈现出清新明丽的美,读起来新鲜、亲切、使人有身临其境的美妙感觉的这种特色。
(2)含蓄蕴藉、感情真挚、诗味隽永、耐人寻味、重炼意与炼字
李白的绝句确实自然、清新,似乎脱口而出,着笔即是,往往使人忽略诗人的锤炼功夫。其实李白是颇用心于炼意与炼字的。只是因为他的艺术技巧高超,而使种种努力显得不露痕迹。李白的《静夜思》就是这样“不用意”写成的。他诗中那种精炼含蓄的高超艺术,历代评论家赞不绝口,也是历代诗人学习的楷模。比如: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诗人写一位贵妇人思念自己的丈夫不至而产生的幽怨情绪。诗人饱蕴情感,吐出了主人公的一个“怨”字。这就说明了主人公对丈夫的思念之切,感情之深。《静夜思》也不例外,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诗人紧扣“思”字,写出了诗人客居他乡那种惆怅、寂寞、思乡的真挚感情。诗的最后一句“低头思故乡”,中的“思”字,包含了许多内容,足以给读者留下丰富的余想,当诗人那思乡的闸门打开之后,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明月,故乡的亲人,故乡的往事……都纷纷涌向脑海。清人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评论这首诗说:“旅中之思,虽说明却说不尽。”沈先生是深得其中的韵味的。只有“说不尽”才能诗味隽永,耐人寻味。诗中那晓畅而又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更使诗增添了异彩。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绝句的艺术特色,就如傅振商所言:“随意写万象酝含,尤为神化,固非学力所能闯其藩也。”《唐诗风雅元音题词》也如《唐诗别裁》所说:“只眼前景,口头语,而有弦外音,使人神远。”绝句把诗人感情世界种的瞬间呈现,他开朗的性格、率真的情感、以及洒脱的气息,全都灵光一闪地反映出来,脱口而成绝唱。
像《静夜思》这样的思归之诗,是诗人在大自然怀抱中瞬间触发的情思和片刻的景象,属心到神会,一挥而就的自然之作。胡应麟:“太白诸绝句信口而成,所说无意于工而无不工者。”因为这是一种高不可攀的境界,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王安石曾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此李白所得也。”《静夜思》是一首绝去雕饰,纯出天然的诗作。全诗都是平常话,口头语,字面上也没有什么惊人的地方,构思也并不新颖。而深挚的情感在平淡之中,经得起咀嚼和回味,受得住时间的洗磨。“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 就如“清水出芙蓉”一般自然清新。
三、结论
绝句是由南北朝乐府发展而来,因此乐府和绝句两种诗体没有严格的界限,绝句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继承了乐府的自由灵活的句式、清新朴质的风格。但是绝句和乐府毕竟还是有差异的。特别是在语言上,乐府的语言率直自然,表现出民歌民谣特有的清新质朴的风格,正因为这种风格,所以它就没有绝句注重“凝字”、“炼意”的特点。况且把《静夜思》作为乐府讲,有些地方是讲不通的,而把它作为绝句讲的话,虽然它不符合律绝的平仄要求,但是和古体绝句那种不重平仄,语言清新、句式自由的特点是相符合的,而且绝句是在继承乐府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当然也就具有乐府的一些特点,这也是很正常的。因此也就不能因为这些特点说它不是绝句,这是很不科学的判断。所以从诗歌发展上讲,我认为《静夜思》作为绝句讲更合理。
 

孙延喜

上一页  [1] [2]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
上一篇:导学教学要让学生“动”起来
《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相关文章
  1. 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
  2. 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李白《静夜思》文体辩(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