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为你消得人憔悴——《边城》教学后记» 正文

研究性学习,为你消得人憔悴——《边城》教学后记

[01-04 21:14:13]   来源:http://www.51jxk.com  研究性学习   阅读:8937

概要:绵阳实验高中 向玉洪在我的个人教学资料库中,有这样一篇学生论文。沈从文小说与湘西 2004级1班 冯仕亮﹡执笔 金介甫在《沈从文传》的引言中说:“可以设想,非西方国家的评论家包括中国的在内,总有一天会对沈从文作出公正的评价:把沈从文、福楼拜、斯特恩、普罗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 确实,沈从文是足以凭借他风格独特的小说散文,列席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作家群而无愧色的。而被公认为沈从文最成熟最杰出也是最为读者所熟悉的《边城》,更是小说园中的一朵奇葩,赢得了广泛的喜爱与赞誉。《边城》是一部凄美的爱情悲剧,故事背景设置在美丽的湘西。这似乎是研读沈从文小说的一个重要信号,因为沈从文有相当数量的作品都是以湘西为写作对象和背景的,而沈从文本人也来自湘西美丽的古镇凤凰城。那么,沈从文与湘西,有没有什么深层次的、精神内蕴上的联系呢?这也正是本小组通过这篇论文想要探讨的问题。在中国广大版图上,湘西离中原地区较为偏远。地理上的隔阂,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的长期聚居,中国千余年的封建集权对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的鞭长莫及,所有这些原因,形成了湘西独特的人文风情。淳

研究性学习,为你消得人憔悴——《边城》教学后记,标签:研究性学习范文,http://www.51jxk.com



绵阳实验高中 向玉洪



在我的个人教学资料库中,有这样一篇学生论文。

沈从文小说与湘西

2004级1班 冯仕亮﹡执笔

金介甫在《沈从文传》的引言中说:“可以设想,非西方国家的评论家包括中国的在内,总有一天会对沈从文作出公正的评价:把沈从文、福楼拜、斯特恩、普罗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

确实,沈从文是足以凭借他风格独特的小说散文,列席20世纪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作家群而无愧色的。而被公认为沈从文最成熟最杰出也是最为读者所熟悉的《边城》,更是小说园中的一朵奇葩,赢得了广泛的喜爱与赞誉。

《边城》是一部凄美的爱情悲剧,故事背景设置在美丽的湘西。这似乎是研读沈从文小说的一个重要信号,因为沈从文有相当数量的作品都是以湘西为写作对象和背景的,而沈从文本人也来自湘西美丽的古镇凤凰城。那么,沈从文与湘西,有没有什么深层次的、精神内蕴上的联系呢?这也正是本小组通过这篇论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在中国广大版图上,湘西离中原地区较为偏远。地理上的隔阂,少数民族与汉族人民的长期聚居,中国千余年的封建集权对这个“天高皇帝远”的地方的鞭长莫及,所有这些原因,形成了湘西独特的人文风情。淳朴的民风、秀丽的山水,使湘西成为了一种理想化的外在存在。而沈从文正是在这样一种香格里拉般的地方出生、成长,以后又是从这里走出,进入湘西以外广阔得多的社会空间。在那个动荡的岁月,一介文弱书生的沈从文是郁闷的。他怀着浓烈的思乡之情,创作出众多的文学作品,写的都是他那有着纯厚民风的湘西呵。湘西之于沈从文,正仿佛桃花源之于五柳先生,是一种精神意志上的寄托,是自我意识的一种移情、任归、外化。

因此,不难理解沈从文会饱蘸艺术的美感将湘西之景与人悉录笔底了。《边城》中有相当一部分篇幅被用于描写湘西的自然环境和民风民俗,十分细腻,饱含深情。沈从文是要将《边城》作为自己的梦和理想来写,他用全部的心思精巧的打造着鲜活可爱的人物群像:翠翠、老船夫、天宝、傩送……在《边城》中没有你争我夺,没有尔虞我诈,没有世态炎凉,没有人情冷暖,有的只是最纯真最美好最温情的人性,一切情节的展开都是那样的温文尔雅、优游不迫、情味隽永,这也正是沈从文小说中一以贯之的风格。他精心创作的“湘西系列”中,有着他最为深刻而毫无保留的渴求。

然而也不要忽视笼罩在《边城》等作品之上的淡淡悲凉。沈从文是单纯而又单纯的,但他面对的毕竟是复杂的社会实体,而非幻设的世外桃源,也会有不和谐的躁动。沈从文在离开凤凰城后曾数次返回故乡,目睹了故乡的种种不愉快的改变,他敏锐的感到这里是在“走向衰落”了。而他又无力挽回什么,他只能将这里一切的悲与喜、苦与乐艺术的记录在作品中。所以在遥远的边城,翠翠注定要默默的守望下去,哀婉而凄凉:“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沈从文是怀着唯美的感伤记录着这一切的,有人批评沈从文对政治不敏感,但又有几人深刻的理解他内心似火的热情呢。他曾在写完《菜园》后对学生们说:“你们总是只欣赏到我文章中的清新,而文字后的东西你们照例是忽略掉了的。”这暗示着沈从文永远不是为写小说而写小说。分析《边城》之类作品,更不能忽略这一点。

没有湘西这块热土,就没有文坛上的沈从文;

而唯有沈从文这样的巨匠,才能真正发掘出湘西的艺术底蕴。

沈从文不能没有湘西,

湘西不能没有沈从文。

2003年5月



这不是平时习作,更不是考试作文,而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成果。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国家教委下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指出:

研究性学习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

识时务者为俊杰,一向喜欢探索的我在教学《边城》时引进了研究性学习。没想到,对于这个新生事物,学生一见钟情,并迅速爱不释手。

首先,分组。由学生自愿报名担任组长,在由组长和其他学生双向选择,形成最多不超过6人的小组。接着,我宣讲“研究性学习”的定义、意义和方法等问题,提高学生的认识。然后,进入学习阶段。整个“研究性学习”分三步:

1、 发现并选定论题。课前,我不作任何暗示,只让学生自渎课文,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多少不定)。同学们都有“千年农奴翻了身,中国人民从此来了”的感觉,虽然我并未布置一道思考题,但他们兴味盎然,不待我催促,很快把各人发现的问题汇总到组长,上交给我。我及时分类整理,加上我设计的问题,一共升华为10个论题:

①沈从文小说与湘西

②我看《边城》中的人类爱

③《边城》之美

④人生的形式——生命与文学

⑤从萧萧、三三到翠翠——论沈从文笔下的少女形象

⑥浅谈《边城》的歌声

⑦糊涂的智者——解读祖父

⑧《边城》中的虎耳草

⑨略论《边城》的得名

⑩边城与现实

然后课堂上分组选题,讨论,当众汇报研究方法,我给予适当指导,比如应该弄清哪些问题,查看哪些资料,构思是否严密等。

2、 广泛阅读,搜集大量资料。我给学生介绍了一批必读书籍,如《从边城走向世界》(凌宇,85/12,三联)、《沈从文传》(金介甫著,90/10,时事出版社)、《沈从文名作欣赏》(赵园,93/6,中国和平出版社)、《沈从文的故事》(符家钦著,93/7,中国友谊出版社)、《沈从文笔下的中国社会与文化》(金介甫 著,94/7,华东师范大学版)等。又带学生上网查寻。学生分组获得大量资料后,再分组坐下来整理加工、分析、讨论,形成观点,写出文章。仅仅两节课,每个小组的阅读量都在数万字,真的不可思议。要是平时,两节课读一万字都十分困难。照这样计算,高中三年,“读万卷书”完全可能。可见,研究状态下的学习,魔力无边!

3、 交流成果。分组演讲(宣讲)文章,其他小组可任意提问。在交流中论辩,在论辩中交流。

冯仕亮带领的一组在交流《沈从文小说与湘西》时,就有同学提出:“仅以《边城》来讨论‘沈从文小说与湘西’,是否有以偏概全之嫌?”还有同学问:“什么是‘唯美的感伤’?现实中的湘西究竟有何值得感伤?”……幸好他们准备充分、理解透彻,所以有问必答,说得大家心服口服。其他各组也大多能对同学们的质疑作出满意的答复。当然,也有一些问题尚须进一步探讨,如“沈从文笔下的少女与曹雪芹笔下的女性的区别”“沈从文与东方文化”等。虽然不是所有问题都有完美答案,但研究之乐在于过程,同学们那种深入研究的疯劲真是让每位教者心动。

整个过程有三大特点:

1、 尊重学生,从组长产生、小组成立、话题选择到研究方法的确立、文章写法,全由学生自己做主,教师只作指导,不加干涉。

2、 充分发挥集体智慧。教育学生善于合作,选题时,有的小组意见不一,甲喜欢A乙喜欢B,争吵不休,我就告诉他们只有合作才有力量,少数应该服从多数,也可轮转选题,实在不行,可一个人组成一个组研究。当然,单人小组研究中还是应主动求得其他组的帮助。交流成果时,本小组成员都有可能受到其他小组的问难,这就要求组员们密切合作。

3、 学习的过程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顺序循环推进。

4、 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知识的占有者、学术的权威者转变为学习过程的组织者研究的引航者、参与者、合作者和资料的提供者。要求教师首先广泛涉猎相关资料,深入研究,才能获得参与辩论、正确评判的资格。

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当锦江春色来天地,许多美妙等着你去发现之时,你如何会不怦然心动?因为学生真正自主,身心俱得解放,又能在发现的天空自由翱翔,他自会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所以,整个过程,学生异常踊跃。课前自渎津津有味,心细如丝,生怕漏过一个情节,生怕发现的问题没有深度,不够典型。搜索资料时,心无旁骛,孜孜不倦,阅读热情之高罕见,阅读效率之高空前。整理讨论时,巾帼不让须眉,男女界线消失了;你方唱罢我登台,怯懦不见了;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傲慢与偏见自然逃逸了。交流论辩时,整个课堂犹如一部交响乐,或大弦嘈嘈如急雨,或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时闹若春晓,风雨潇潇,啼鸟啁啾,人人自得其乐;有时静如秋夕,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个个陶醉其中。

有同学在周记中写下这样的话:

自从语文课成为我们自己的课后,我比以前更喜欢语文课了。“研究性学习”这个名词进入我们的世界后,或许出于好奇心,我们对这个新生事物都充满了欲望,总想着“研究性学习”这个词,于是天天盼着语文课。(2004级1班 王小见)

我们上课的气氛空前高涨,同学们都积极的思考,认真的研究。既学得轻松,又学得全面。同学们交流,竞争,互相学习,余勇可贾,对语文课充满了激情。(2004级2班 赵阳)

《边城》的教学已经过去了很久,但当时的情景仍历历在目。“研究性学习”之于学生,实在有如初恋之于青年,那就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作者邮箱: xyh6288@126.com

Tag: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研究性学习
上一篇: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