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结构,落实新课程理念——语文能力型课程初探» 正文

改革教学结构,落实新课程理念——语文能力型课程初探

[01-04 21:07:44]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新课程   阅读:8591

概要:胡柳摘 要:运用能力型课程理论,从改革教学结构入手,在制度和技术层面上,建构统合化的学以致用的课程与教学机制,保障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改革结构 能力中心 学以致用 落实理念 传统的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课程,以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为主。由于它过分强调教师的外在诱导和灌输,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客体,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冷落了发现和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独立性、能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实新课程理念,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能力型课程是一种以培养人的一生必备的基

改革教学结构,落实新课程理念——语文能力型课程初探,标签:语文新课程标准,http://www.51jxk.com



胡柳

摘 要:运用能力型课程理论,从改革教学结构入手,在制度和技术层面上,建构统合化的学以致用的课程与教学机制,保障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体现新课程的基本理念,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键词:改革结构 能力中心 学以致用 落实理念
传统的以知识学习为中心的课程,以传递—接受的教学方式为主。由于它过分强调教师的外在诱导和灌输,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客体,过分突出接受和掌握,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冷落了发现和探究。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培养出的学生缺乏独立性、能动性,缺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呢?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落实新课程理念,变他主学习为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呢?
能力型课程是一种以培养人的一生必备的基本能力为核心,具有学以致用的教学结构。它为解决上述问题,为新课程的实施,提供了统合化的理论和技术。结构决定功能。我在进行语文科的能力型课程实验研究中,运用能力型课程的“组织指导论”和“认识实践论”,从改革教学结构入手,在制度和技术层面上,为落实新课程理念,保障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由他主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做了如下尝试,写出来就教于大家。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赖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而教学方式转变的核心,是教学结构的转变。因此,要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就必须改变语文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就必须革新传统的教学结构。能力型课程的教学本质的组织指导论认为,现代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组织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现代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过程,因此,学生的学习,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掌握上;教师的教学,就不能仅仅停留在知识的传授上;教学的重点,应转移到夯实“双基”,突现应用,应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应用语文知识以及人生观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来。因而,教师的任务就已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了,教师更重要的工作是组织学生学习;教师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教师应在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应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学习呢?自然,教师必须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来组织指导学生学习。那么,现代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怎样一个过程呢?它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呢?能力型课程认为,现代学生的学习过程,已不仅仅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应该是一种特殊的认识与实践有机结合的过程。它大多从感知理性知识开始,通过例证分析、尝试实践、独立应用三个阶段的学习活动来完成。学生通过学习,对教材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理解到巩固到应用,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科学的思想观念和思想方法的培育。显然,这是一个学以致用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在学以致用的认识和实践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与传统的“特殊认识论”相比,能力型课程的“认识实践论”,特别强调知识的学习和知识应用的有机结合,而且强调知识学习重在实践,重在应用。因此,传统的知识课程教学的“传授——接受”式结构,应该转变为“学以致用”的教学结构。
下面以诗歌单元的教学为例,加以说明。
一、以能力为中心确定全面育人的教学目标
课程目标是课程的出发点,又是课程的归宿,决定教学的方向,贯穿教学始终。它是支配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教师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准绳,也是衡量课程设计和教学工作质量的标准和尺度。因此,教学目的的确定,不仅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而且也对教学方式的运用提出了要求。能力型课程从改革课程目标的内容和结构入手,变知识中心为能力中心,要求以为学生奠定全面发展的基础为目标,以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为统帅,以适应变化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中心,以德、智、体、美、劳各育的知识、能力、观念的学习与应用为基本内容,来建构教学目标体系。因此,我认为语文学科课程目标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和一树立:即培养学生读语文书获取语文知识的能力,应用语文核心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用人生观、世界观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初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据此,根据新课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理念,我们把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具体确定为:
1、理解有关诗歌的本质、作用和特点的具有整体性结构的知识,掌握读语文书和进行表达交流的核心知识;
2、初步具有应用诗歌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具有读语文书的能力和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
3、初步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的理想。
二、按照学以致用的原则处理设计教材
教材是课程理论和学科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是教师、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材料和依据。教材质的好坏,对于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的发展,是一个具有决定性影响的重要条件。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地研究国家教材,结合学校和学生生活实际,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的要求,补充、调整处理好教材。根据上述目标,我从结构改革入手,按照学以致用原则的要求,对诗歌单元教材的结构进行了如下分析和重新设计。
诗歌教学单元,以培养学生阅读、欣赏和评价诗歌的能力为核心来组织。人教社标准实验语文教材,除了安排有系统的语文专业知识外,还配套安排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表达和研究性课题,每一课的学习又设有“导读”、“小资料”及“实践活动”等内容。这样的教材为我们建构学以致用结构的教学机制,提供了基本条件。教师在实施课程时的研究,就是要联系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根据我们确定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处理好教材,设计好教学方案。如何处理好教材和设计好教学方案呢?依据整体性原理和教学特殊认识实践论,能力型课程主张既要按照学科内在的逻辑顺序,同时也应遵循学以致用结构的要求,在隐性课程可能提供的环境里,统一考虑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教材的安排,其结构应以单元规律性知识为纲,从上位到下位,按知识性教材、技能性教材、能力性教材顺序编写,从而为教学提供具有学以致用结构的能力型语文课程教材。据此,本单元运用能力型课程的结合型教学模式,遵从简约性规律,以规律性知识的学习与应用为主线,对本单元教材做了如下调整、补充和处理,形成了本单元的学以致用的教材结构。
首先我们确定了本单元应教学的的规律性知识:一是原教材的诗歌陈述性知识:诗歌是一种文学体裁,语句凝炼、隽永、含蓄,富含哲理;二是我们补充的方法类的程序性知识:即读诗歌和进行赏析的方法。我们以本单元诗歌知识和方法类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主线,按“教”、“学”、“用”三环节处理教材,组织学生学习,把教学过程变成学以致用的过程。
“诗歌教学单元”学以致用结构教材内容一览表
教学环节 教学目标 教材内容
“教”
知识学习教材 1、理解“痴想、铁青、凝成、诱惑、喧腾、漫湿”在诗中的意思,探究“山”、“海”所蕴含的意思。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品味推敲重要词句在上下诗句中的意义和作用。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正确理解“海”的涵义,树立远大的理想。
5、明确诗歌的特点以及哲理诗歌的学习方法。 在山的
那边
“学”
技能训练教材 1、理解“耕耘、洁净、沐浴、诧异、嚎”的意识,体味“藏、邀、伏”在诗中的含义。
2、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4、正确理解“对岸、渡船”的象征意义,陶冶自我情操。
5、学习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
6、运用诗歌的特点以及诗歌的学习方法学习。 对岸
“用”
能力培养教 材 情感目标:激发搜集诗、读诗、写诗的兴趣,激发竞争意识;了解家乡,初步具有热爱家乡,关心社会的情感。知识目标: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意境、情感、语言的三大特点,掌握学习、欣赏和评价诗歌的方法。能力目标:初步具有阅读、欣赏和评价诗歌的能力 三峡
移民颂
三、以能力培养为中心设计和实施课程
依据整体性原理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按先教、后学、再用的顺序,以学习应用诗歌知识为基本内容,以培养学生应用诗歌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读书能力和应用正确的人生观去解决问题并进行表达的能力为主线,寓人格素养的培育于其中,按照略读、精读、研读的读书程序,组织学生自己读书、表达,实施新课程,落实新理念。现以诗歌教学单元为例谈谈“教”“学”“用”的具体教法。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新课程语文新课程标准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新课程
上一篇:新课程语文考试的思考与实践 (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