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诗词鉴赏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分类讲练(人教版高三)» 正文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分类讲练(人教版高三)

[10-16 16:58:4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诗词鉴赏   阅读:8528

概要: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答题示例2】塞下曲 李白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答: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颈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分类讲练(人教版高三),标签:诗词鉴赏大全,http://www.51jxk.com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参考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答题示例2】
塞下曲 李白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注】折柳:即"折杨柳",古乐曲名,多为伤春悲离之辞。楼兰:西汉时楼兰的一个国王,曾屡次派人拦杀汉使,后被大将军霍光派人用计杀掉。
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答:颔联用典,也使用了反衬手法。"笛中闻折柳",听到有人吹起了曲子"折杨柳",自然引人想起家乡的春色和亲人,但眼前春色全无,亲人遥遥不能相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将士积极参战,英勇杀敌。颈联言简意赅,对表现战士们对国的忠勇,起了有力的衬托作用。(要切合原诗,有观点、有分析。)
[实战演练]
1.阅读韩翃的《寒食》,回答后面的问题。
寒   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寒食,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一般在冬至后105天,清明前两天。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汉宫:指唐宫,言唐为汉,是以汉代唐的现象。
这首诗写唐代京城长安寒食节禁火、改火景象,是唐诗中的名篇。全篇构思新巧,语言清丽,章法绵密,使诗意层层连属,步步推进。试对此作简要分析。
答:                                                                                                  
 [解析]这首诗之所以历代传诵,主要是把京城春景写得生动,给人以触处生春之感。首句描绘春城到处柳絮、杨花纷纷扬扬,“无处”“不”强调有力。后两句写帝王赏赐烛火传到“五侯”家中,可以看出帝王的恩宠,是对宦官或外戚专权、朝政腐败的委婉讽刺。
古诗很注意章法结构。除常见的“起——承——转——合”外,还有许多其他的结构形式。或层层推进,或倒装逆挽,或前后照应,或环环相扣。阅读此诗,要仔细思考如何做到结构绵密的。
[参考答案]这首诗,章法细密,使诗意层层连属,步步推进。“春城”生出“御柳”,“东风”照应“飞花”,“飞花”又用“柳斜”印证,而“寒食”则是“传蜡烛”的伏笔,“传蜡烛”自然接以“轻烟”,并借“散入”而点出“五侯家”。真可谓环环相扣,细针密线,足见诗人构思布局之精心。
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山 居 即 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
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注】荜门,柴门。
(1)诗的颔联“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有何含义?第三联“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在写景上有何特色?
答:                                                                                                  
(2)简要概括这首诗的主要内容。
答:                                                                                                  
 [解析]对颔联的艺术手法的理解,要抓住“松树遍”、“荜门稀”中的“遍”和“稀”的含义进行分析。赏析第三联,要把握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体味作者对自然景物的色彩、声息、动态等细致入微的描写艺术。概括诗歌的内容,要建立在对全诗的仔细阅读理解的基础之上。
[参考答案](1).颔联运用了反衬的艺术手法,以“鹤巢松树遍”来反衬“人访荜门稀”,不仅描写生动形象,对仗工整,还隐隐含有人比鸟势利、人不如鸟的意味。
第三联风景如画:嫩绿的新竹上有一层薄薄的新粉,更加显示出其勃勃的生机。残荷如衣着鲜艳的采莲女,褪下残破的红衣,换上翠绿的靓妆,依然风姿绰约,风韵不减!第三联由于作者观察细腻,写景入微,抓住了嫩竹和残荷的特点来写,敷色鲜艳,比拟动人。
(2)此诗主要写山居幽静闲雅的生活和傍晚美丽动人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之情。
3. 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2007年高考湖南卷)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供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Tag:诗词鉴赏诗词鉴赏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
上一篇:《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第四单元教案(人教版高二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