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尤振河 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职业,就没有不爱他的理由。一个甘于退缩的人,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快乐。 ——题记 对一篇文章的理解,我们往往从构思、选材、谋篇、布局、背景等方面着手,或从文章立意、写作目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把握。但在学习过程中,大可不必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只要能从一两个方面深入理解,然后一点带面,或由此及彼,思有所获,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如此也就体悟到语文学习的真谛。 就内容而言,高一十六篇文言文涉及历史散文、诸子言论、名人趣事、治国征战等。其中蕴涵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智慧,不屈不挠的精神。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岁月褪不去动人心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孕育出多少人间精英、群星闪烁、耀眼长空。文中描景壮物,令人心驰神往;写人记事,叫人回肠荡气。这里有秀丽瑰奇的自然景致,也有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有披肝沥胆的劝世良言,也有刻骨铭心的警世忠言;有立志为学的高谈阔论,又有坦荡忠诚的身体力行 ;有功成名就的豪情万丈,还有官场失意的人生叹息。徜徉在语文天地,
诗情画意解篇章——文言文教学偶得,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尤振河
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一职业,就没有不爱他的理由。一个甘于退缩的人,永远享受不到真正的快乐。
——题记
对一篇文章的理解,我们往往从构思、选材、谋篇、布局、背景等方面着手,或从文章立意、写作目的、表现手法、语言风格方面把握。但在学习过程中,大可不必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只要能从一两个方面深入理解,然后一点带面,或由此及彼,思有所获,学有所得,学以致用。如此也就体悟到语文学习的真谛。 就内容而言,高一十六篇文言文涉及历史散文、诸子言论、名人趣事、治国征战等。其中蕴涵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的智慧,不屈不挠的精神。悠悠几千年的历史,岁月褪不去动人心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故事;灿烂辉煌的华夏文明,孕育出多少人间精英、群星闪烁、耀眼长空。文中描景壮物,令人心驰神往;写人记事,叫人回肠荡气。这里有秀丽瑰奇的自然景致,也有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有披肝沥胆的劝世良言,也有刻骨铭心的警世忠言;有立志为学的高谈阔论,又有坦荡忠诚的身体力行 ;有功成名就的豪情万丈,还有官场失意的人生叹息。徜徉在语文天地,神游于知识的殿堂,会让学生目不暇接,美不胜收。在语文的课堂上,让同学们感到求学的充实,做事的乐趣,为人的自信。由此看来,我们可以抓住一点,旁及其余,摸索到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法,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那么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定会迎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胜景。
在整体理解的基础上,我把每一篇课文用七字打油诗的形式来总结。这里有统治者的得失利弊,有作为人臣的赤胆忠诚,有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有对先人的由衷的景仰,等等。另者,七言的形式虽只二十八个字,可真正写起来绝非易事。我也同样要求学生在领悟课文,然后从内容、主旨、情感、思想、表现手法等一个或两个方面寻找仿写角度。这种概括可能受题材的限制,学生也不太懂声律方面的知识(本人的水平也有限),但完全可以让学生放开手脚,让其自由想象,任意发挥。几次下来,学生的语言虽有些稚嫩,可那种平常少有的兴趣和认真促使学生去发现,去探讨。过程本身重于结果。让学生在过程中享受快乐,难道不比一味填鸭而带来的沉闷更令人欣慰吗?
附: 《感言》等三十六首
感言
——读《烛之武退秦师》
文王访贤怀大志, (历史上周文王为实现平定天下的大志而求访贤士姜
郑主临难不为迟。 子牙,郑文公在郑国大难临头之时启用壮志未酬的烛
老当益壮心犹在, 之武到秦国游说。结果,烛之武不负众望,凭着自己
开口却敌百万师。 的一张三寸不烂之舌,智退秦师,让郑国转危为安。)
吴王鉴
——读《勾践灭吴》 (吴王夫差旋剑自刎之前,突然明白原来勾践为
忽忆越王伏马镫, 自己牵马坠镫,忍辱负重是为了今天。此时的夫差
夫差蒙面羞贪生。 后悔莫及,他感到自己死后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
早料风平酿翻船, 要求蒙面自裁。如果他能早料到有今天,不如与勾
呼来长叙解怨情。 践和睦相处,共同构建吴越大地的美好未来。)
邹忌讽齐王
——读《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时期,中原大地,狼烟四起,时世造就 - 中原大地起狼烟, 了大批的谋臣策士,他们纵横捭阖,用言辞驰骋天下。
说客脱颖秀看官。 由于齐威王采纳了谋士邹忌的进谏,最终成就了霸
谁替星辰耀千古, 业,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成为可圈可点的有道之君。)
威王名字可点圈。
吟触龙
——读《触龙说赵太后》
妇人最喜示婉情, (天下的女性最喜欢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最温柔
怜子破颜失体统。 的情感。赵威后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到齐国做人质,
老翁趋身迎冰火, 不顾天子尊严,声明“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
折起薄面说苦衷。 必唾其面”。大臣触龙为了国家的利益,以儿女之爱的
长与远、利与弊、得与失进行委婉讽劝,最终打动太后并答应让长安君“质于齐”。)
治国策
——读《论语••先进篇》
谁言少年语任狂, (孔子门下,人才济济。师生谈笑之间论及家国之事,
且言且笑论家邦。 透过他们个性的言谈举止,我们可以窥见其各自的治国
时人不冷春秋史, 理想。如果我们今天能借鉴春秋大思想家孔子的言论,
乐业安家国富强。 用其“仁政”的治国之道来治理我们的国家,那么,我 们所渴望的“大同”社会在不远的将来定能实现!)
谏惠王
——读《孟子 梁惠王上》
惠王蹙眉声叹长, ( 梁惠王自己认为治国尽心尽力,但是“民不加多”。
兴业无计独彷徨。 孟子针对惠王想通过战争强国的疑惑而以战争作喻,
儒学经伦意领会, 阐述了“保民而王”的思想。我们可以设想,如果
解甲休士学农桑。 惠王能按孟子的主张治理国家,那么人民就能远离
战争,在家从事农业生产,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新劝学
——读《荀子 劝学篇》
景奇路险难望穿, (自古及今,治学之路漫长、艰难,但大凡成功者,
学海泛舟巧撑船。 或毅力过人,或精力专注……再愚钝的人,只要持
愚钝书生不辍学, 以恒,最后都能成就学问与事业,让后人称叹。)
识博才厚可称叹。
秋水新篇
——读《庄子 秋水》
百水灌河视茫茫, (百川灌河,致使黄河横贯北国,浩浩荡荡,奔腾
小神称幸不思量。 不息。河神河伯不加思量,“欣然自喜,以为天下
望洋方觉胸宽阔, 之美为尽在己”。当他“至于北海,东面而视”的
来者明鉴笑大方。 时候,才“望洋兴叹”自己的目光短浅。我们后来
者更应该以河伯为鉴,以免贻笑大方。)
秦之失
——读《过秦论》
八王开疆撼天下, 秦国经过八代君王地打拼,一统天下,威震华夏,
乱世难拒一隶氓。 建立了开天辟地的功业;但秦的暴政,又导致豪强
虚席常邀孔孟致, 并起,最后在乱世之中却抵挡不住一氓隶之人地进
不怪后世费评章。 攻而土崩瓦解。如果秦王能恪守“仁政”治国,那
么也许秦国真的能做到万寿无疆,后人谁还会对它
绞尽脑汁地说三道四、评头论足呢?)
与项羽
——读《鸿门宴》
鸿门宴事传久长, (鸿门宴的故事千年流传,许多文人墨客也都借刘
文人杂言寄弦张。 邦项羽抒写过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与理解。刘邦经过
刘氏百年苦征讨, 长期的征战,建立了汉家政权。但千百年来,人们
多情自古楚霸王。 已经淡忘了刘邦当年的威赫皇权,到是项羽与虞姬
演绎的一场“霸王别姬”的故事让后人永远传颂。)
解兰亭
——读《兰亭集序》
兰亭宴集信可乐, (兰亭之宴,“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天朗气清,
静躁殊异痛由生。 惠风和畅”;朋友们“流觞曲水”,“畅叙幽情”;的确
为说虚无作感慨, 是一件乐事。由于人的情趣不同,人生态度各异,因
生死后人自聪明。 此而或喜或悲。作者感慨时世流逝,人生无常;生就
生,死就是死,应该正视。作者的这一人生态度对我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