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教学实录《胡同文化》课堂实录(第二课时)[2] (人教版高一必修)» 正文

《胡同文化》课堂实录(第二课时)[2] (人教版高一必修)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教学实录   阅读:8293

概要: 我又往下问:“第2段呢?” 学生回答:“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 我接过话题:“对,都很有来源。下面播放几张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中的照片,请同学随口说说胡同名。” 学生边看照片,边用文中的胡同名称抢说着,气氛活跃。这样既避免了照读原文的呆板,也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 “第3段——” 这时学生参差不齐了:“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我笑着追问:“到底是哪一句?” 学生迷惑了:“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对,都是,可又都不是。现成的两句话都不全面,必须用自己的话将这两个意思同时归纳进去,该怎么表达?” 学生马上恍然:“胡同的大小和数量。” 我趁机向他们传授方法:“所以在‘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凭借文中的有关语句,另一种则要自行组织语言。” “第4段呢?”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对。这段很明确,不会有异议。” 3.胡同文化。 顺着文脉,“胡同”之后,就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胡同文化”了。我是这样过渡的:“一

《胡同文化》课堂实录(第二课时)[2] (人教版高一必修),标签:教学实录范文,http://www.51jxk.com



  我又往下问:“第2段呢?”

   学生回答:“胡同的取名,有各种来源。”

   我接过话题:“对,都很有来源。下面播放几张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中的照片,请同学随口说说胡同名。”

   学生边看照片,边用文中的胡同名称抢说着,气氛活跃。这样既避免了照读原文的呆板,也发挥了多媒体的作用。

   “第3段——”

   这时学生参差不齐了:“胡同有的很宽阔,如东总布胡同、铁狮子胡同。”“北京人说:有名的胡同三千六,没名的胡同数不清。……”

   我笑着追问:“到底是哪一句?”

   学生迷惑了:“好像都是,又好像都不是。”

   “对,都是,可又都不是。现成的两句话都不全面,必须用自己的话将这两个意思同时归纳进去,该怎么表达?”

   学生马上恍然:“胡同的大小和数量。”

   我趁机向他们传授方法:“所以在‘概括要点,提取精要’时,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凭借文中的有关语句,另一种则要自行组织语言。”

   “第4段呢?”

   “胡同是贯通大街的网络。”

   “对。这段很明确,不会有异议。”

   3.胡同文化。

   顺着文脉,“胡同”之后,就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胡同文化”了。我是这样过渡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百姓,北京胡同造就了特有的胡同文化。让我们看看北京人的胡同文化是什么样的。”

   先让他们快速阅读,提取精要,找出体现胡同文化内涵的关键句。学生反应迅速:“胡同文化是一种封闭的文化”“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北京人易于满足”“北京人爱瞧热闹,但不爱管闲事”“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

   然后我让他们自由发言:“这些内涵,你感受最深的是哪一个?自由发言,谈谈你的感受和理解。”

   高中生已进入了“思想期”,因此语文课需要让学生说出他们的理解,说出他们的思想,解放他们的心灵和智慧,让学生的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尽情地得到释放。

   果然,学生发言踊跃,思想的火花不断迸发出来——

   学生1: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封闭性。我们国家的封建社会太长了,一直处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下,身为五百年古都的北京就是其中的代表。封闭的思想必然带来观念上的保守与落后,我们现在虽然“入世”了,国门打开了,不再闭关锁国了,但我们的思想观念还是很封闭的,所以要跟上世界步伐,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思想观念问题。

   我表示欣赏:“说得够深刻。”

   学生2:我印象最深的是“处街坊”这一节。他们表面上是有来有往,礼尚往来,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可见他们的来往仅仅是一种礼节上的应酬,他们的内心还是封闭的。

   我不禁称赞道:“你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

   学生3: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爱瞧热闹、不爱管闲事。这挺让我感到意外。我故作惊讶:“为什么?”

   “毕竟北京是民主运动的策源地呀!”

   我继续引入:“是呀,太矛盾了。可仔细想想,又在情理之中。你能解释吗?”

   “还不能。”

   我给他留下余地:“你不妨再思考思考。”

   这时,另一学生抢着回答:“我想出来了!那是因为他们生活在首都——不对,古代应该称京城。”

   我进一步挑明:“对!生活在皇城根下。”

   全班马上接过来:“生活在皇帝的眼皮底下!”

   我满意地点头:“越说越清楚了。”

   那位学生马上往下接:“所以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我反过来引:“否则——”

   “否则随时都有杀头的危险,所以他们只能忍!”

   我水到渠成地朗声道:“所以北京胡同文化的精义是一个字——”

学生异口同声:“忍!”

   我话题一转:“那我们该怎样评价这个‘忍’呢?”

   一个学生回答:“那个时候,‘忍’是他们的生存法则,以‘忍’为上,明哲保身。”“对。”我插话道,“任何现象的出现都有其历史背景、社会原因,所以西方一位哲人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这位学生马上抢回话题:“但也正因为明哲保身,敢于站出来者少,所以我们的封建社会缺少活力,政治变革少,社会发展慢。现在,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生活小事上应提倡‘忍’,这样人际(关系)才能和谐,社会才能和睦;但对于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我们不该‘忍’,不该袖手旁观,而应见义勇为,否则我们的社会就没有正气;对于国家利益,我们更应该有积极的爱国热情,要像海空卫士王伟那样,勇于维护我们国家的尊严,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

   “对。鲁迅留学日本时曾写过这样的感人诗句: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大家马上接下去。

   我点头赞许:“这位同学说得不但辩证,而且感人。”然后转移话题:“另外,北京人也有一个极大的优点,你们发现了吗?”

   一位学生回答:“北京人易于满足。”

   我马上“抓住”他不放:“对。作者有几句非常典型的细节描写,你能念念吗?要念出韵味来,念出北京人的满足感和得意劲来。”

   (好的语言需要引导学生品味、涵泳,而且要与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环境的整体感受融为一体,如果照搬“教参”的顺序,在课文内容分析完后才单独分析语言,效果会打折扣。)

   可惜这位学生读得平淡无味,念得很快:“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结尾的“嘿”也念成了短促的去声。

   同学们笑了起来。

   我也笑了:“从同学的笑声中,就可发现问题了。要读出韵味来,读出北京人的满足感和得意劲儿来。特别是最后一个字,不能按常规读法念去声,应把这个音拉长,并且把声调往上提。请大家推荐一位同学来朗读。”

   大家推荐“朗读家”××同学范读。

   这位学生读得抑扬顿挫,京味十足,同学啧啧称赞,体验到了京腔京韵的魅力。

   我忍不住夸奖:“不愧是‘人民代表’,不负众望。”然后面向全体:“接下来让我们齐声朗读一遍,读出韵味,读出满足感和得意劲,品味京味儿语言的魅力。

   (范读与齐读相结合,让每个人在朗读中领悟内涵,感受魅力,并掌握朗读技巧。)

   然后问他们:“品味出京味儿语言的魅力了吗?”

   “有点儿。”

   “那我就让各位再‘多点儿’。请齐读屏幕上的话。”

   我打出屏幕上的话:“有窝头,较好。大腌萝卜,好。小酱萝卜,更好。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很好。虾米皮熬白菜,最好!”

   学生边读边笑,读完后大笑。

   “笑什么呢?笑它好还是不好?”

   “不好!”

   “怎么个不好?”

   “呆板,单调。”“不活泼,没有生活气息。”“也不风趣。”

   我笑着说:“被你们批评得一无是处了。不过这么一比较,京味儿语言的魅力就品味出来了。还只是一点儿吗?”

   有学生拉起了长音:“多乎哉,很多也!”

   也有学生忍不住赞叹:“汪老先生真神!”

   我接过话题:“对。汪老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他对传统文化有很深的感情。让我们也带着感情,带着对胡同文化内涵的理解,认真朗读一下这些段落。方式是:以小组(6人)为单位,每人选一段自己较满意的读给小组成员听,然后互相评点。”

[1] [2] [3]  下一页


Tag:教学实录教学实录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教学实录
上一篇:《胡同文化》课堂实录(第二课时)[1] (人教版高一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