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 正文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593

概要:广西梧州市二中 禤小云一、教材分析《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属于讲读课文。本单元由四篇风格形式都不相同的序言组成,是研究作家作品的重要资料。《胡同文化》是我国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艺小品文。作者诠释了北京居民建筑和市民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诙谐幽默,京味十足,极具张力。学生应该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的很好的材料。这篇课文处于前后教材的衔接位置,在教材内容安排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确立三维目标如下:知识目标: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归纳“胡同文化”的特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2)通过分析“居住方式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3)通过课文发掘有关本地文化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品读体验,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二)重点与难点重点:如何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

《胡同文化》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一),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广西梧州市二中     禤小云
一、教材分析
《胡同文化》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的第二篇文章,属于讲读课文。本单元由四篇风格形式都不相同的序言组成,是研究作家作品的重要资料。《胡同文化》是我国现代散文家汪曾祺为摄影艺术集《胡同之没》写的一篇序言,也是一篇文艺小品文。作者诠释了北京居民建筑和市民文化之间的关系。语言诙谐幽默,京味十足,极具张力。学生应该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写作训练的很好的材料。这篇课文处于前后教材的衔接位置,在教材内容安排方面,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依据新课程标准理念,确立三维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领会“胡同文化”的“封闭”和“忍”的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归纳“胡同文化”的特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
(2)通过分析“居住方式与城市文化形态的内在联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3)通过课文发掘有关本地文化的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写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品读体验,体味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如何理解胡同文化的内涵。
难点:作者对胡同文化所持的情感态度。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为了解决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使学生能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的原则。对本课的教学采用点拨法、归纳法、发现法、讨论法和品读法等五种教法。
用点拨法和归纳法分析文章要点,达成“认知目标”;
用发现法和讨论法等发掘研究课题、交流学习成果,促进共同提高,达成“能力目标”;
用品读法体验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情感态度,达成“情感目标”。
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同时也为了使教学过程更具科学性、艺术性和趣味性,本节课用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用Powerpoint制作的教学课件含建筑画片、背景音乐、课文层次结构动态演示、知识迁移引导等,在教学过程中贯穿全程,呈现出多姿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另外课件演示板书,能节省时间,加大容量,提高效率,体现教改的新理念。
四、学法辅导
根据新课标 “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以及高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特安排了以下两个步骤的学法辅导:
一,自主探究法,指导学生充分借助相关资料进行研读,理清课文思路,质疑生难。实质是教会学生掌握“自学程序”:理脉→析疑→归纳→提升,从中也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的能力,掌握套路,学会阅读文章的基本方法,形成技能,养成习惯。
二,合作探究法,分小组讨论,课堂交流,在教师的点拨下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探讨传统文化走向没落的问题,发掘研究课题,养练思维和写作的能力。实质是引导学生去创新学习。
五、教学程序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出重点、解决难点,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达菲“阅读教学策略”的理论,在本节课上设计了以下五个环节的教学程序:
创设情境        立足课文          重点内容         诵读品味       延伸迁移
引发兴趣        点拨导思          讨论演板         领会情感       分组讨论
(一)创设情境 ,引发兴趣。
首先是用多媒体循环播放一组有关胡同的各种图片,配以歌曲《故乡是北京》做背景音乐,让学生看看古老的胡同,感受浓浓的北京风味。通过本环节的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二)立足课文,点拨导思;
设计三道题目引导学生思考:(1)理清思路(2)北京的胡同有何特点?(3)胡同文化的内涵是什么?本环节运用引导——归纳法来进行。提示学生用找关键语句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我提问后,用课件展示答案纲要。本环节继续训练学生根据要求筛选归纳信息的能力,并为下一环节深入探究文章的思想内容做好铺垫。
(三)重点内容,讨论演板;
分两个步骤完成。1 发现疑难  →2 分组讨论 
1、发现疑难。(发现式学习)
每组学生根据课文的要点写一个疑难问题上交。教师先梳理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补充总结为以下两个:(1)探究胡同建筑特点、地域特点与文化的关系。(2)作者对胡同文化的态度。这一步骤意在突出重点,提出难点,并养成学生质疑的习惯。
    2、分组讨论(引导法、讨论法)
学生分小组就以上的两个问题展开深入探究,讨论完成,然后课堂交流。此部分的学习,教师应参与到各小组讨论当中启发、协助或质疑,并及时肯定学生的发现及思维的成果。如第一题,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胡同的建筑特点和北京长期处在政治统治中心的角度来思考,这里解决了教学重点;第二题教师指导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文化修养来谈,使学生从作品表面深入到作者的内心,也就理解了作者的感情,从而突破了教学难点。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分工和合作,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四)诵读品味,领会情感;
先看配套的画面听课文最后三段的配乐朗读,再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小组读——自由读——比赛读)进一步感受作者对老北京、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感情。
(五)延伸迁移,分组讨论。
1、拓展延伸
在第三个环节基础上拓展延伸,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传统文化?我们本地有没有正在趋向衰落的建筑文化存在?如果有,应该如何对待?请举例说明。
此题意在训练学生辨证思维的能力和创新能力。相信学生很快会说出“骑楼城”,然后分小组讨论,并把自己的见解写下来,派代表发言。之后教师应对这个问题作出自己的认识:传统文化的衰落从另一角度看恰恰是时代进步的表现,也不能一概否定,应继承发扬并有意识的保护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巧妙融合。使它成为当地建筑文化的一个品牌,交流之后,让学生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在课余时间深入研究。
2、迁移训练 
课外写一篇关于梧州 “骑楼城”文化的论文。要求写出对环境的思考。
学生分小组在课外对骑楼城作调查,获取资料,整合资料,最后写成小论文。这里指导进行研究性学习,借以教会学生寻找探究的门路和方法,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探究的能力,获得探究的乐趣。
以上五个课堂教学环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突出学生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板书设计]  

胡 同 文 化(汪曾祺)
胡   同  ———   正、俗、多、静
安土重迁(居住心态)
文   化           易于满足(生活态度)
不管闲事(政治态度)      忍
安分守己(处世哲学)
情   感  ———   怀旧、伤感
过往不多(人际关系)      封闭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新闻两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