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柳子厚墓志铭》导学案 (语文版高二选修)» 正文

《柳子厚墓志铭》导学案 (语文版高二选修)

[10-16 17:20:2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540

概要: 设计人:罗宏涛 审核人:刘增杰 使用时间:2012.10班名: 组 名: 姓 名: 【学习目标】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学习重点】 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难点解决】 体会“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理。。【学习内容与过程】NO.I 预习导读 一、导言 面对亲人、朋友的逝去,除了伤心、流泪,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呢?也许你想到一个词“长歌当哭”,用歌咏诗文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这是祖先留传给我们多好的一种祭奠亡灵的方式啊!《祭十二郎文》、《祭妹文》、《芙蓉女儿诔》等等,在这些饱蘸伤痛与泪水的一篇篇祭文中,有这么一篇祭文被称作“古今墓志第一”,这就是韩愈哀悼柳宗元的《柳子厚墓志铭》。 为什么韩愈的这篇祭文被称作

《柳子厚墓志铭》导学案 (语文版高二选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设计人:罗宏涛   审核人:刘增杰   使用时间:2012.10
班名:            组  名:            姓  名:          
【学习目标】
1、了解墓主一生主要经历和事迹,理解有识之士在封建社会的倾轧中生存的痛苦和愤慨。
      2、认识文章既重叙事、又重议论,两者相得益彰地表现人物特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写作特点。
      3、领会作者概括的“士穷乃见节义”的生活哲理和“文穷而后工”的艺术规律。
【学习重点】    认识文章夹叙夹议的写法特点。
【难点解决】  体会“士穷乃见节义”“文穷而后工”的哲理。。
【学习内容与过程】
NO.I  预习导读
 一、导言
       面对亲人、朋友的逝去,除了伤心、流泪,还有什么方式可以寄托我们的哀思呢?也许你想到一个词“长歌当哭”,用歌咏诗文来表达对逝者的缅怀,这是祖先留传给我们多好的一种祭奠亡灵的方式啊!《祭十二郎文》、《祭妹文》、《芙蓉女儿诔》等等,在这些饱蘸伤痛与泪水的一篇篇祭文中,有这么一篇祭文被称作“古今墓志第一”,这就是韩愈哀悼柳宗元的《柳子厚墓志铭》。      为什么韩愈的这篇祭文被称作“古今第一”,相信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研讨后,同学们自然会得出满意的答案。
二、简介
    1、介绍柳宗元(根据课前搜集的知识讨论交流)
    2、介绍碑文:碑文自古以来,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几种常用的碑文有:
    (一)墓碑
    墓碑通常有抬头、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抬头:抬头主要写死者的生前职务、职业等,有的也可以省去不写。
    2.正文:正文主要写明立碑者对死者的称谓及死者的姓名。如“先考王君××大人之墓”。
    3.落款:落款写明立碑人的身份、姓名。立碑时间可写可不写。
    (二)墓志铭
    墓志铭常常由标题、正文和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一般由死者名和文种名组成。如《柳子厚墓志铭》。    2.正文:一般分为“志”“铭”两部分。“志”用散文,记述死者姓氏、仕履及一生主要事迹;“铭”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赞颂和哀悼。起先,一般将墓志铭刻石,埋入墓中,后来则立石于墓前,成为墓碑。
     3.落款:注明立碑的单位名称、撰文者姓名,同时署上成文日期。有的墓志铭立碑单位名称或撰文者个人姓名已写在标题下,所以落款只注明成文日期即可。
    (三)功德碑:通常也有标题、正文、落款三部分组成。
    1.标题:通常由功德人姓名称谓和文种名称构成。如《某某先生捐资建校纪念碑》。
    2.正文:叙述在何时、何地、为何原因、何人作了什么好人好事,同时正文也要阐明立碑单位或个人的感激之情。            3.落款:署上立碑者名称或姓名,并署明立碑日期。    
  三、疏通文句
    1、自读、掌握每段重点词句(提示如下):
      第一段:皇考   以
      第二段:逮   有子   俊杰廉悍   踔厉风发   屈
      第三段:用事者   例出   泛滥停蓄
      第四段: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  教禁  顺赖  以男女质钱  子本相侔没  与设方计  令书其佣  比一岁  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
      第五段:亦在遣中  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拜疏  士穷乃见节义  诩诩强笑语以相取下  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
      第六段: 勇于为人 贵重顾藉  推挽  穷裔 道不行于时也 自持 有出于人  自力以致必传于后 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第七段:立然诺  尽  竟
      第八段: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
四、理清文章思路
    1、思考:文章各段分别写什么?可分为几部分?
2、讨论: (明确)        全文八段,可分为三部分:(一)(1)写死者家世。  
  (二)(2—6)选取柳宗元一生五个主要方面叙写:少年才俊、出仕被贬、柳州政绩、以柳易播及文学成就。             (三)(7—8)写子厚之死、归葬及铭辞。
 五、朗读、翻译全文。
                      
                   NO.2  研读探究  
一、阅读与探讨:
1、阅读文本后,请概括出柳宗元一生的经历与事迹。(检查上节所学)
( 明确:墓主家世、少年才俊、出仕被贬、柳州政绩、以柳易播及文学成就。)
 2、在这些经历中你认为哪部分写得最感人、最精彩?表现了柳宗元怎样的品格?
    (举例:第五段——以柳易播,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3、请概述“以柳易播”的事件经过。
( 明确:元和十年(815),柳宗元由礼部员外郎贬为永州司马期满进京又外任为柳州刺史。同时,他得知刘禹锡(字梦得)也被贬为播州刺史。柳宗元落着泪说:“播州不适合人居住,非常荒远,而梦得是个孝子,家有老母亲,我不忍心梦得身陷困境,又没有可以劝慰老母亲的话语,且没有母子同去播州的道理。”于是,柳宗元向朝廷请求,上奏疏给皇帝,愿用自己任所的柳州与刘禹锡对换,就是再加一重罪,也死而无怨。恰好有人把梦得的事上报给皇上,梦得被改任连州刺史。
   (补充 “以柳易播”事件背景:刘禹锡写了《玄都观看花诗》恼怒了执政者,柳宗元也跟着受牵连,才被贬柳州,但柳宗元不但不怨刘禹锡,反而为刘禹锡着想,冒死上请以自己将被贬的柳州交换刘禹锡要去的播州。)
4、柳宗元这样做的理由是什么呢?(找原文词句)
    (明确:播州非人所居,梦得有老母健在,不易远行。)
 5、可见,柳宗元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至孝之心,这种孝心与柳家的家风不无关联,请找出文中的依据。
    (明确:  原句: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
二、进一步探讨: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写柳宗元的为人的?摘出具体语句。  ( 讨论;主要从他为人的品格、学业成就和做官的政绩等方面加以介绍。)


    2、给你印象最深的是柳宗元怎样的为人?选取文章精彩语段,说说柳宗元令你敬佩的地方,赏析作者写人的方法。
   ( 提示:第四段——为政才能高,选取典型事例;传播文化的功劳,他人拜其为师,衬托手法。    第五段——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选取典型细节,对比写法。)
    
3、赏析多处对比的具体作用。
  
 4、贯穿文章诸多材料的主线是什么?文章第7段是否为闲笔,为什么?铭文有何深意?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送李愿归盘谷序》导学案 (语文版高二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