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正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

[10-16 17:20:20]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116

概要:再质疑: 小结: 【教后反思】:第三课时 【巩固训练方案】 一、知识点整理: 1.通假字 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2.古今异义 ①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 ②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方。) ③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时时,古义:不时,有时候;今义:时常,经常。) 3.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服,名词活用作动词,穿戴。)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偏爱。)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活用作动词,当面。)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4.特殊句式 (1)省略句 A.朝服衣冠〔即“(邹忌)朝服衣冠”,省略主语“邹忌”。〕 B.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即“与(之)坐谈”,省略宾语“之”。〕 (2)判断句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为判断句的标志。)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苏教版九年级下册),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再质疑:
 
 
小结:
 

【教后反思】:






第三课时
  【巩固训练方案】 
      一、知识点整理:
    1.通假字
    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仔细。)
   2.古今异义
  ①明日,徐公来(明日,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
   ②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义:土地方圆;今义:名词,地方。)
  ③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时时,古义:不时,有时候;今义:时常,经常。)
  3.词类活用
  ①朝服衣冠(服,名词活用作动词,穿戴。)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私,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偏爱。)
  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词活用作动词,当面。)
  ④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听到”。)
  4.特殊句式
  (1)省略句
  A.朝服衣冠〔即“(邹忌)朝服衣冠”,省略主语“邹忌”。〕
  B.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即“与(之)坐谈”,省略宾语“之”。〕
  (2)判断句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者也”为判断句的标志。)
  B.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者,……也”为判断句的标志。)
  (3)倒装句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即“我与城北徐公孰美”,宾语前置的倒装句。)
  B.能谤讥于市朝(即“能于市朝谤讥”,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即“皆于齐朝”,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即“此所谓于朝廷战胜”,状语后置的倒装句。)
  (4)疑问句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吾孰与徐公美?
  C.徐公何能及君也?
二、链接中考
(一)、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12-16题。(10分)( 2010年襄樊市)
邹忌修八尺有余,……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⒓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⑴朝服衣冠                             ⑵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⒔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邹忌修八尺有余  乃重修岳阳楼     B.窥镜而自视  下视其辙
C.王之蔽甚矣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D.皆朝于齐  朝而往,暮而归
⒕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译:
⒖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分)
本文先写邹忌在与徐公比美的过程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接着写邹忌以         设喻讽谏齐王,最后写            及其结果。
⒗邹忌成功说服齐王纳谏的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着这样的启示?
 
(二)、阅读下面文言,完成18—22题。(14分)(2011河南)
邹忌修八尺有余,……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8.下边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今齐地方千里(地域,表处所)B.朝服衣冠,窥镜(察看)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当面)D.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
19.与例句中加点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A.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B.暮寝而思之
C.臣之妾畏臣                         D.何陋之有
20.文中邹忌从与徐公的比美中,悟出的治国的道理是:(3分)
答:
 
21.文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的作用是:(3分)
答:
 
 
22.将下边这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
  (三) 文言文比较阅读(2011全国名校中考模拟卷  )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乙]   景公披狐裘坐于堂,晏子入见。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臣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受教矣。“乃令出裘发粟,以与饥寒者。
    1、解释下面的词语。
(1)王之蔽甚矣(    )  (2)臣之妻私臣(     )
(3)皆以美于徐公(   )(4)以与饥寒者(    )
    2、下面句中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   (1)四海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2)能谤讥于市朝
     B:之   (1)饱而知人之饥            (2)面刺寡人之过者
     C:以   (1)以与饥寒者              (2)皆以美于徐公
     D:而   (1)时时而间进              (2)雨雪三日而不寒
    3、翻译。
(1)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译:                      
(2)    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译:                       
    4、[甲]文,邹忌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齐王纳谏;[乙]文,晏子进谏的目的是为了劝景公                           。[甲]文邹忌进谏时采用类比的手法,现身说法说服了齐王;[乙]文晏子进谏时采用了    方式,同样达到了目的。
5、请进一步探究以上两文的相同点,找出你的一点发现(试题已涉及的除外),并简要说明。
 
 
 
【反思】:
 
 
 
 
 













参考答案:
课:2、第一部分(第1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从中悟出妻、妾、客赞美自己的原因,由此引起讽齐王的想法。第二部分(第2段):写邹忌讽喻齐王,将宫妇左右、朝廷之臣、四境之内和妻、妾、客进行类比,所喻之理浅显易懂,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辨析并修改病句讲义(教师用) 导学案(人教版高三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