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正文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05-14 00:52:47]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777

概要:3①古义:没有不是。今义:不外乎。②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③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虽然,表转折关系的连词。④古义:本来的样子。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⑤古义:悲愤激昂;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⑥古义:忠厚的人;今义:年长的人。⑦古:窗户和门,今:窗户。⑧古:向客人请求;今:邀请客人。三、文言虚词1焉(1)形容词词尾,……的样子(2)疑问代词,怎么(3)兼词,于之(4)句末语气词,不译2而(1)连词,表承接,不译(2)转折连词,却(3)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不译(4)连词,表并列,不译(5)连词,表递进,并且3夫(1)句首语气词,无实义(2)句间语气词,无实义4为(1)替,给。介词(2)解,做。动词(3)因为。介词(4)当作。动词(5)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6)被。介词5于(1)与。介词,引出对象(2)在,从。介词,引出动作的地点、处所(3)对于。介词,引出对象(4)到。介词。介绍出动作、行为的时间。(5)被。介词,表被动。(6)比。介词,介绍出比较的对象。四、1如果用楼观亭榭来对这座寺院装饰一下,和江水山峦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3①古义:没有不是。今义:不外乎。②古义: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③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虽然,表转折关系的连词。④古义:本来的样子。今义:连词,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⑤古义:悲愤激昂;今义:充满正气,情绪激昂。⑥古义:忠厚的人;今义:年长的人。⑦古:窗户和门,今:窗户。⑧古:向客人请求;今:邀请客人。
三、文言虚词
1焉(1)形容词词尾,……的样子(2)疑问代词,怎么(3)兼词,于之(4)句末语气词,不译2而(1)连词,表承接,不译(2)转折连词,却(3)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不译(4)连词,表并列,不译(5)连词,表递进,并且3夫(1)句首语气词,无实义(2)句间语气词,无实义4为(1)替,给。介词(2)解,做。动词(3)因为。介词(4)当作。动词(5)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6)被。介词5于(1)与。介词,引出对象(2)在,从。介词,引出动作的地点、处所(3)对于。介词,引出对象(4)到。介词。介绍出动作、行为的时间。(5)被。介词,表被动。(6)比。介词,介绍出比较的对象。
四、1如果用楼观亭榭来对这座寺院装饰一下,和江水山峦相配合,(其景色)自然应该比金山强得。2(就连)脉络相连和筋骨相接的地方,我都没有拿刀去尝试过,何况是大的骨头呢?3即使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的方,我看到那里很难解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目光因此集中到那一点,动作也因此放慢下来。4我听说汉王用千斤金子和万户封邑来悬赏我的头颅,我给你这个恩惠。
五、1状语后置句2定语后置句3宾语前置句4宾语前置句5判断句6状语后置句7宾语前置句8定语后置句9定语后置句10状语后置句11被动句
【定点训练】
一.
1.D(本题考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在题干所给的五个句子中,③⑤分别表现汉军对项羽的围困和项羽决不苟且偷生的气概的。其他各句都是表现项羽的骄傲自大和刚愎自用的。)
2.C(反:通“返”,使……返回。)
3.D为:动词,做,成为。(A.其:助词,表期望语气;助词,表反问语气。B.而:连词,表顺承关系;连词,表修饰关系。C.以:介词,把;介词,按照。)
4.C(①是许诺,③是托词,⑥是盟约,在文中均无践行的体现。)
5.B(通知内容应为不要投降楚国。)
6.(1)郑国是明白的,宋国是糊涂的;去晋国的使者不会受害,而我却定会被杀。
(2)这不是我不讲信用,而是你丢弃了它,快去接受你该受的刑罚吧!
(3)即使这样,兵临城下被逼签订盟约,就算让国家灭亡,也不能答应。
二.
2. 【答案】A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
【解析】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B、C、D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A项“次”解释做动词“排列”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停留”。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A项正确。
3.【答案】D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与‘新修一柱峰亭’有直接关系的一组”。①句写的是作者到临川的目的,意在引出下文,与新修一柱峰亭没有关系;②句表现的是作者登山的感受。⑥句介绍的是李侯的胸怀与气魄,虽说与新修一柱峰亭有关系,但非直接关系。③④⑤涉及新修一柱峰亭的原因、契机和发起人,故有直接关系。本题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①②⑥的选项均可以排除。
4. 【答案】B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
【解析】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是时,彭泽邑令咸在,亦为赧然愧”可知是因为牧羊亭破败不堪,在场的彭泽县令认为是自己失职所致,羞得无地自容。作者在此并无任何指责彭泽县令失职之语,故B项信息乃无中生有,所以是错误的。本题误区在于望文生义,对原有信息没有仔细的推敲与揣摩。
5. 【答案】(1)我为你新修那座这亭子,并重新命名为“一柱”,可以吗?
(2)(我)体察李维肃给新亭命名的用意,也能据(此)约略看出他的为人。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解析】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新”是形容词作动词“新修”;“更”是动词“重新”,“题”也是动词为“命名或题名”的意思;“可乎”表反问语气,也要体现出来。第(2)题翻译时应补出省略的主语“我”。本题的难点为虚词“以”字的用法。“以”在这里作介词,引出动作、行为的工具或凭借,可译为“凭、根据”等。“少”为通假字通“稍”,可译为“约略、大概”等。

上一页  [1] [2] [3] [4]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秋水》教学案例(苏教版 必修三 板块三 )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相关文章
  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2.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
  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赏析示例《长恨歌》教案(人教版...
  4. 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
  5.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名句默写专题训练 导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6. 《中国古代诗文中的“秋”》教学设计
  7.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设计总纲(人教版高三必修教案设计)
  8.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因声求吟咏诗韵”教学设计总论...
  9.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散而不乱气脉中贯”教学设计总...
  10.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鉴赏》(选修)第二单元集体备课交流材料(人教...
  11.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六单元(人教版高二上册)
  12. 《语文》必修3及《中国古代诗文欣赏》选修中易写错的字 教学总结(...
  13.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建议 说课(人教版高二...
  14.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15.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16.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17.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2017年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