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说“木叶”》学案(预习和课堂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正文

《说“木叶”》学案(预习和课堂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891

概要:3)“木叶”到“落木”,其与“落叶”或“树叶”的不同,关键点在哪?4)小结前三段:我国历代诗人们钟爱“木叶”这一形象,其关键在“木”字。(下文具体分析“木”的特征。)2、重点研读第4、5、6段(全文中心) 1)读第4段,探讨以下问题:(1)“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2)生读这段内容,找出引用的诗句,仔细体会其内涵。(方法:找文中关键词句来谈)1) 体会“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高木”的意味。 2) 体会“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中“高树”的意味。(3)比较其中不同,由此概括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是否还有别的特征?引入第6段研读。)2)读第6段,明确下列问题: (1)概括“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2)品读比较文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与“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蕴。(3)填表比较“(落)木(木叶)”与“树(叶)”的不同,进一步明确“木”的特征,以突出强调。3)读第5段,分析“木”何以会有如此特征,探讨诗歌语言的潜在暗示性问题。明确:(1)文中是怎样具体阐述这一问题的,结合实践准确把握其内涵。(2)明确诗歌

《说“木叶”》学案(预习和课堂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3)“木叶”到“落木”,其与“落叶”或“树叶”的不同,关键点在哪?
4)小结前三段:我国历代诗人们钟爱“木叶”这一形象,其关键在“木”字。(下文具体分析“木”的特征。)
2、重点研读第4、5、6段(全文中心)
 1)读第4段,探讨以下问题:
(1)“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
(2)生读这段内容,找出引用的诗句,仔细体会其内涵。
(方法:找文中关键词句来谈)
1) 体会“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中“高木”的意味。
 2)  体会“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中“高树”的意味。
(3)比较其中不同,由此概括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是否还有别的特征?引入第6段研读。)
2)读第6段,明确下列问题:
 (1)概括“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2)品读比较文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与“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 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蕴。
(3)填表比较“(落)木(木叶)”与“树(叶)”的不同,进一步明确“木”的特征,以突出强调。
3)读第5段,分析“木”何以会有如此特征,探讨诗歌语言的潜在暗示性问题。
明确:
(1)文中是怎样具体阐述这一问题的,结合实践准确把握其内涵。
(2)明确诗歌语言富有暗示性观点是本文作者的写作目的所在。
3、读第7段,作全文小结。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综上所述,全文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至三段为第一部分,列举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一个现象,就是“木叶”成为诗人笔下钟爱的形象。而“木叶”形象的关键在一个“木”字。第四至六段为第二部分,说明了“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第七段是小结。
五、课外延伸,训练能力
下面诗中“柳”这一意象,表达的情感不尽一致,试作一点辨析: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绊惹春风别有情,世间谁敢斗轻盈?楚王江畔无端种,饿损纤腰学不成。
——唐彦谦《垂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更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曾巩《咏柳》
明确:
贺诗:亭亭玉立,碧绿丰茂,枝条分披,细叶精致。诗人借咏柳赞美春色的美丽和自然的活力。
唐诗:纤柔轻盈,妖媚多情。反衬邀宠取媚的小人的无耻和朝政的腐败。
曾诗:乱条狂舞,柳絮纷飞。讽刺攀附权贵、得势猖狂的奸佞之臣。
课堂小结
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树与木有了不同的意味,诗人用“木叶”取代了“树叶”。“木叶”更能体现秋的性格:空阔、疏朗、微黄、干燥。正是有了诗歌语言的暗示性,我们的诗人才“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才有了“推敲”的美谈。
 

王静

上一页  [1] [2]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香菱学诗》导学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