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论语十则》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正文

《论语十则》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378

概要: 《十则》学案一、作家作品知多少1、孔子,名 ,字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 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 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 、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课前预习内容 (一)、注音 盍( ) 诲( ì) 裘( ) 敝( ) 肱( )少( )者怀之 智者乐( )山 ,仁者乐( )水 知者乐( ),仁者寿。 (二)、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 ) ②知者乐,仁者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论语十则》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论语>十则》学案

 一、作家作品知多少
1、孔子,名   ,字      ,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         ”。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2、《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      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      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      、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二、课前预习内容 
  (一)、注音 
  盍(   )     诲(   ì)    裘(   )   敝(   )   肱(    )
少(  )者怀之     智者乐(  )山 ,仁者乐(   )水      知者乐(    ),仁者寿。
  (二)、通假字 
  ①可谓好学而已(    )  
  ②知者乐,仁者寿(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三)、词语解释 
  ①就有道而正焉。     就:      正:   
  ②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安:    信:    怀:    
  ③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  
④ 回虽不敏。       敏: 
  ⑤五十而知天命。     天命: 
  ⑥是智也。      是:
⑦盍各言其志 。          盍:
⑧敝之而无憾。           敝: 
⑨愿无伐善,无施劳。     伐:
⑩一曰克己复礼 。        一曰: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3、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


三、课内阅读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公冶长”篇)
1、疏通字词,掌握准确解释:
侍:        盍 :         尔:          蔽:            憾:  
伐:        施:          安:          信:            怀|:
2、这一章主要记在了孔子和弟子     、      通过闲谈的方式,表达各自      的事。
3、鉴赏“颜渊季路侍”中的“侍”的表现力:

4、从这段对话中,分析孔子、子路、颜回的性格特点。


四、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
五、拓展作业:
1、 搜集整理《论语》其他篇章中出现的成语、格言、警句5—6个,要求注明出处、含义。
2、 围绕“非礼勿视,非视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展开讨论。
3、 汇总归纳《论语》中有关“君子”语录,汇总归纳成为“君子”的标准,并阐释现代社会“君子”的标准。
六、相关补充
圣人的伟大之处   
【原文】  
  仲尼祖述(1)尧舜,宪章(2)文武,上律天时,下袭(3)水土。辟如大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4),辟如四时之错行(5),如日月之代明(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7)。此天地之所以为大也!  
【注释】  
  (1)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行为或学说。(2)宪章:遵从,效法。(3)袭:与上文的“律”近义,都是符合的意思。(4)覆帱(dao):覆盖。(5)错行:交错运行,流动不息。(6)代明:交替光明,循环变化。(7)敦化:使万物敦厚纯朴。  
【译文】  
  孔子继承尧舜,以文王、武王为典范,上遵循天时,下符合地理。就像天地那样没有什么不承载,没有什么不覆盖。又好像四季的交错运行,日用的交替光明。刀物一起生长而互不妨害,道路同时并行而互不冲突。小的德行如河水一样长流不息,大的德行使万物敦厚纯朴。这就是天地的伟大之处啊!  
【读解】  
  天地的伟大之处,就是孔子的伟大之处。因为孔于与天地比肩,与日月同辉。  
  这一章以孔子为典范,盛赞他的德行,为学者塑造了一个伟大、崇高而不朽的形象,使他流芳百世而成为后代人永远学习与敬仰的楷摸。  
七、高考链接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孔子遂行。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五年后)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召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选摘自《孔子世家》(有删节)
[注]  贾:同“价”,价格
冉求:与后面的子赣同为孔子的学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大司寇行摄相事           摄:代理
B.粥羔豚者弗饰贾             粥:通“鬻”,卖
C.季桓子乃语鲁君为周道游     周:环绕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中庸》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