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正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567

概要: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5.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一、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

邹忌讽齐王纳谏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5. 认识除蔽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一、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战国策》语言活泼流畅,粗中有细,刻画人物栩栩如生,如善于讽涑的谋臣邹忌,任性顽固的贵族老妇人赵太后,追逐功名富贵的策士苏秦。另外,还特别善于运用一些讽喻性的小故事作比,如“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等。《战国策》不愧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枝奇葩,它对后世史学和后世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2、解题  
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变著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籍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谋士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yin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人治。
二、读准字音。  
帙丽      朝服       衣冠      窥镜       期年       朝于齐       间进 
三、《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知识系统解析: 
1. 通假字: 孰:通“熟”,仔细。例:孰视之。 
2. 实词: 
① 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私:偏爱)③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诚:的确,确实)④ 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 
⑤ 时时而间进(间:间或,断断续续地)⑥ 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⑦ 期年之后(期:满一年) ⑧ 能谤讥于市朝(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讥:微言讽刺)(注:讽:微言劝谏) 
3. 虚词: 
“于” 
① 欲有求于我也(于:介词,对)② 皆以美于徐公(于:介词,比) 
③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于:介词,在)④ 皆朝于齐(于:到) 
“而” 
①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而:连词,并且)②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而:表顺接连词,于是)③ 时时而间进(而:连词,表修饰) 
4. 词类活用: 
① 名动:朝服衣冠(服:穿戴)② 名状:朝服衣冠(朝:早晨)    暮寝而思之(暮:夜晚)    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当面) 
③ 使动: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听到)④ 意动:吾妻之美我者(美:认为…美) 
5. 古今异义: 
① 讽[今] 用含蓄的话劝告或讽刺,不单用,用在含贬义的“讥讽”“讽刺”等词语中。 
[古] 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② 明日:[今] 今天的下一天。[古] “次日”“下一天”。不限于指今天的下一天,课文指后天。 
③ 美丽: 
[今] 不能用于修饰男子,只能修饰妇女。[古] 能修饰男子。 
④ 地方: 
[今] 部分、区域、本地,跟“中央”相对的行政区划。 
[古] 两个单音词。地。土地,国土。方,方圆,纵横。 
6. 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① 与(之)坐谈(省宾语)② 问之(于)客曰(省介词“于”) 
判断句: 
①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③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状语后置:皆朝于齐(应为“皆于齐朝”) 
被动句: 王之蔽甚矣。 
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应为“忌不信自”) 
固定格式: 孰与…”和“与…孰”疑问句经常用来比较人物的高下或事情的得失,成选择疑问句中的一种,介词“与”的宾语是用来作比较对象,句末的形容词则是比较的标准。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四、练习
①朝服衣冠  (                )      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③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  
  ④闻寡人之耳者(              )     ⑤今齐地方千里 (                 )  
  ⑥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⑦邹忌讽齐王纳谏(           )       ⑧能谤讥于市朝(                 )  
一词多义 
有   莫不有求于王(    ) 
    邹忌修八尺有余(    ”) 
朝   朝服衣冠(               ) 
    于是入朝见威王(         ) 
    朝于齐(                ) 
    谤讥于市朝(            ) 
孰   吾与徐公孰美(          ) 
    孰视之(               ) 
美   吾妻之美我者(         )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 
甚   君美甚(           )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女娲补天》学案(人教版七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