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可是鲍照的趣味就是下层的,因而是活泼的、真实的。鲍照不仅写出了自己的人生历程,而且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和宫体诗,他的边塞诗是中国边塞诗史上重要的一环,是唐朝之前边塞诗最值得珍视的作品。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艳情诗,写女性的情与态,大胆而又露骨——他笔下的女子,也是富于激情的。他的这些艳情诗,又是梁陈宫体诗的先声。一个热衷于江山塞漠的人也醉心于宫廷闺闱,这似乎不大和谐,其实却十分合乎逻辑:因为无论边塞还是闺闱,都是最能激发生命冲动的地点;无论敌人还是美人,又都是最能让人热血沸腾的对象。鲍照是一个生命力特别强大的人,是一个激情澎湃的人,他需要杀戮与征服,需要死亡与爱恋——马背与女人的玉胸,是他的天堂,而死亡与生殖,最能搅动他的热血。 我们选一首他的艳情诗看看,《代淮南王》其二: 朱城九门门九开,愿逐明月入君怀。 入君怀,结君佩,怨君恨君恃君爱。 筑城思坚剑思利,同盛同衰莫相弃。 你看这样的女子,是不是柔情似水更热情似火? 在鲍照的那个时代,陶渊明转向了田园,谢灵运
新课标《选修古代诗歌第一单元》学案(人教版高二选修),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可是鲍照的趣味就是下层的,因而是活泼的、真实的。
鲍照不仅写出了自己的人生历程,而且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和宫体诗,他的边塞诗是中国边塞诗史上重要的一环,是唐朝之前边塞诗最值得珍视的作品。他还创作了大量的艳情诗,写女性的情与态,大胆而又露骨——他笔下的女子,也是富于激情的。他的这些艳情诗,又是梁陈宫体诗的先声。一个热衷于江山塞漠的人也醉心于宫廷闺闱,这似乎不大和谐,其实却十分合乎逻辑:因为无论边塞还是闺闱,都是最能激发生命冲动的地点;无论敌人还是美人,又都是最能让人热血沸腾的对象。鲍照是一个生命力特别强大的人,是一个激情澎湃的人,他需要杀戮与征服,需要死亡与爱恋——马背与女人的玉胸,是他的天堂,而死亡与生殖,最能搅动他的热血。
我们选一首他的艳情诗看看,《代淮南王》其二:
朱城九门门九开,愿逐明月入君怀。
入君怀,结君佩,怨君恨君恃君爱。
筑城思坚剑思利,同盛同衰莫相弃。
你看这样的女子,是不是柔情似水更热情似火?
在鲍照的那个时代,陶渊明转向了田园,谢灵运游荡于山水,他们对这个世界,一个是淡泊相忘,一个是厌恶相烦,他们给这个世界的,是背影。他们是那个时代的“悟者”,他们看穿了,看厌了,也就心冷了。可是,诗人都远离了去,还有谁对这个世界、对人生、对人的生活保持着那一份关注?此时的鲍照,就显得非常重要了,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迷者”,迷恋着这个世界上光怪陆离的一切,红尘滚滚,情欲深深,而且他在才华上、艺术上又如此毫不逊色。那时代的三支笔,一支写田园,一支写山水,一支写社会;一支写两相忘,一支写两相烦,一支写两相缠。有淡泊的,有厌恶的,他们都想抽身而出,但这边还有一个羡慕的,他却投身而入,他是面向世界的。陶渊明写出了世道的凶险与肮脏,为了全身,他退出了。而鲍照则正相反:“凌燋烟之浮景,赴熙焰之明光。拔身幽草下,毕命在此堂。本轻死以邀得,虽糜烂其何伤!岂学山南之文豹,避云雾而岩藏。”(《飞蛾赋》)轻死邀得,死而不悔,以身殉利,堂皇不惭。“君子树令名,细人效命力,不见长河水,清浊俱不息。”(《行京口至竹里》)这是一种蓬勃的生命力,世道虽然黑暗,但并不是所有的生命都雌伏以避,还是有强韧者搏击其中:“ 戾长风振,摇曳高帆举。惊波无留连,舟人不踌伫。”(《代棹歌行》)人生风浪固然险恶,但君子仍然自强不息。鲍照向我们展示了来自下层的活力,这是一个社会不死的保障,是生活之河不会停滞的保障。当上层社会对人生厌倦时,下层社会仍然对人生充满渴慕;当上层社会对一切丑陋麻木并从中获益,或对之绝望而“怀宝迷邦”时,下层社会的反抗就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我们看到当陶渊明描写着他的淡泊无争,谢灵运在竭力表达着他的遁世无闷时,鲍照在他的诗歌里表达着他的愤怒。因为他对这个社会还在生气,所以,不仅他的作品虎虎有生气,而且也显得这个社会尚有生气。当“悟者”抽身而去,弃世界如弃敝屣时,“迷者”如鲍照,就成了这个世界中真正的战士。他歌唱的,才是真正的战歌。他可能不够纯洁,但是,这个世界有时候不需要纯洁的婴儿,而需要血污斑斑的战士。
【我的研究专题】
1、鲍照《拟行路难》18首思想情感探微
2、古代诗歌中的“愁绪”梳理
结合“推荐作品”(阮籍的感时伤怀、陶渊明的时光易逝壮志难酬、李白的怀古伤今、李清照的离愁别恨)
3、逆境中,中国古代文人的活法:中国古代文坛有许多怀才不遇的文人,他们往往在诗文中表现自己的人生感悟,如王勃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白写《行路难》,歌“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苏轼感“人生如梦”,说“一蓑烟雨任平生”;请收集并阅读相关诗文,看中国古代文人面对不幸与逆境时所持的人生态度。
蜀 相
【任务性预习】
1、填空:
杜甫(712—770),字 ,自号 ,盛唐大诗人,号称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 、 。杜甫思想核心是儒家仁政思想,有 的宏伟抱负,是伟大的 诗人,他的诗具有丰富社会内容、强烈时代色彩和鲜明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 。杜诗风格,基本上是 。宋朝张戒言:“韵有不可及者,曹子建是也。味有不可及者,渊明是也。才力有不可及者,李太白韩退之是也。意气有不可及者,杜子美是也。”
你所知道的杜甫诗歌名句有:
①
②
③
参考答案:
子美 少陵野老 “诗圣” 杜拾遗 杜工部 “致君尧舜上, 再使风俗淳” 现实主义 “诗史” 沉郁顿挫 杜甫诗歌名句略
2、这首诗是杜甫游武侯祠之后写的,最能表现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这些诗句包含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参考答案: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用刘备三顾茅庐衬托诸葛亮杰出才能,“天下计”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诸葛亮的忠心报国,表达了诗人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然而诸葛亮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长使英雄泪满襟”,诗人表达感伤的同时,流露了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3、诗人壮志难酬的苦痛和对诸葛亮仰慕、叹惋之情在前两句诗中有没有表现?如果有,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参考答案:
“丞相”比 “蜀相”亲切,体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寻”是特意去找,寻访武侯祠,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仰慕之情。 “柏森森”令人联想到《诗经》中的《召南•甘棠》,暗示出蜀人对丞相的敬爱;以“柏”衬托诸葛亮的形象,表达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满院碧草映衬台阶,黄鹂在浓阴密叶中发出婉转鸣叫,“自”“空”二字却使诗意逆转, 赏心悦目之无限春色与诗人无关,由此很自然地使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寂寞、感伤、叹惋。虽写景,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以乐景写哀情,情景交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