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学案《散步》教学案例» 正文

《散步》教学案例

[10-16 17:21: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学案   阅读:8491

概要:铜陵县流潭中学:芮小兵 设计说明:本篇教学设计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情景导入, 创 设情 境。第二部分为师生互动,学习新课。第三部分为学生表演,激发兴趣。第四部分为课外延伸,激发情感。第五部分为发挥想象,动手创作。本篇教学设计贯彻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互组、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和理念,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着力培养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通过教师的设计突出学生情感的培养。《散步》课堂实录一、情景导入: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师:听着这温馨和谐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感到家的温暖和舒适。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家人在一起都喜欢做哪些事情呢?生1:一起去散步。生2:看电视。生3:去公园玩。生4:去逛市场。生5:八月十五吃月饼,过年放礼花,吃好东西……生6:去看各地的名山奇水,感受自然之美。(笑)师:哇,好惬意。看来你和家人在一起真是自由自在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投影出示课题并介绍作者)同学声朗读全文,带着问题思考: (1)“我”为什么要出来散步?(2)散步时谁和谁发生了什么

《散步》教学案例,标签:语文学案大全,http://www.51jxk.com



铜陵县流潭中学:芮小兵

设计说明:本篇教学设计分五部分,第一部分为情景导入, 创 设情 境。第二部分为师生互动,学习新课。第三部分为学生表演,激发兴趣。第四部分为课外延伸,激发情感。第五部分为发挥想象,动手创作。本篇教学设计贯彻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互组、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和理念,将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和价值观三位一体,着力培养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特别是通过教师的设计突出学生

情感的培养。



























《散步》课堂实录

一、情景导入:

播放音乐《让爱住我家》

师:听着这温馨和谐的音乐,我想同学们一定会感到家的温暖和舒适。我想问问同学们,你们家人在一起都喜欢做哪些事情呢?

生1:一起去散步。

生2:看电视。

生3:去公园玩。

生4:去逛市场。

生5:八月十五吃月饼,过年放礼花,吃好东西……

生6:去看各地的名山奇水,感受自然之美。(笑)

师:哇,好惬意。看来你和家人在一起真是自由自在的。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作家莫怀戚一家人去散步的情景吧。

二、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投影出示课题并介绍作者)同学声朗读全文,带着问题思考:

(1)“我”为什么要出来散步?

(2)散步时谁和谁发生了什么矛盾?

(3)这矛盾又是如何解决这矛盾的?

(学生自由放声朗读全文并思考)

师:谁来说说“我”提出散步的原因也就是我出于什么考虑?

生 1:为了年老体弱的母亲,文中说“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走走。”

生2:外面的空气很清新,景色优美。比如课文中说“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师;在这里生命是什么意义呢?

生2:生命指“新绿”、“嫩芽”、“咕咕地起着水泡的冬水”,这些都显示着春天所特有的勃勃生机,充满着希望和憧憬。

师:你来读读,试着读出这勃勃生机来。(生2读)

师:读得怎样?

生3:我认为还要突出“初春”、“浓”、“淡”“密”这些词,才能使人感到春天景色的美丽。

师:那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生3声情并茂地朗读)

师:谢谢你的朗读,我好象也置身于这美丽的春色中去了。“我”最希望谁能呼吸到这清新的空气,感受到这春天当中的生机?

生(齐声):母——亲——

师:看来“我”出来散步主要是为了母亲,可是母亲本身体不好,不愿出来,假设你是文中的“我”,你准备怎样劝说呢?。(同时荧幕出示与课文描写极一致的南方初春田野的风光图,体绘奏优美的风光)要求以儿子的口吻,结合课文与荧幕展示的图片来说

生1:妈妈,你看,外面的景色多美,空气多新鲜,让我们一起出去散散步吧。

师(学母亲的口吻):我的身体也不好,走远一点就觉得很累,不想出去。

生1:妈妈,正因为你身体不好,才要出来走走,舒活舒活筋骨,对你的身体有好处的,不是说生命在于运动吗?

师(学母亲的口吻):那好吧,我听你的。(大家笑)谁再来劝说劝说?

生2:妈妈,你看,外面田里的油菜花开了,池塘里的水满了,空气很清新,你这一个冬天身体都不好,也没出来走走,趁今天天气好,我们出去散散心吧。

师(学母亲的口吻):好,好,我去拿件衣服就跟你出来。

师:看来同学们还挺会劝说人的。我们知道文中的景物描写也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它包含了我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一片孝心。现在再请同学们一起来朗读,欣赏这南国初春美丽的田野风光,感受作者的浓浓孝心。(学生齐声朗读)

师:于是一家人有说有笑地散着步,可是发生了矛盾,什么矛盾呀?

生1: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他认为小路有意思。

师:小路真的那么有意思?

生1: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师:你来读读,可要读出有趣味和有意思的那种语气来哟。(生1读)

师:这样美丽的景色,我们要读出缓慢、抒情的语调。

同桌生2:我来读读。

师:那你就来抒情一下吧。(生2读)

师:我真的好象看到那池塘里有小鱼悠闲地游来游去呢,让我们一起照着这样的语调来抒情一下吧!(师生齐读)

师:既然这么有意思,“我”是否就选择走了小路呢?

生:没有,“我”选择走了大路。因为“我”担心母亲身体,担心小路不好走,她会摔倒。

师: “我”做这个决定为难吗?

生1:为难。因为文中说“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生2:为难,因为一家人都听我的。文中说“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 到了责任的重大”。

师:你们能理解文中“作者”作出的决定吗?你觉得“我”是不是个合格的父亲吗?

生1:我能理解,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与母亲在一起的日子不多了,所以先要考虑母亲。

生2:其实“我”也很爱儿子的,文中说“委屈”了儿子,可见他知道儿子的心情,也很心疼儿子。

师:是啊,作为一个中年人,他上有父母要照顾,下有孩子要抚养,他的担子确实很重很重,同学们的理解也表明了你们很懂事。现在请同学们再次朗读一下这一段,体会一下父母这一辈人的沉重负担。(学生集体朗读)

师:矛盾是否因“我”的决定而解决了吗?

生:不,奶奶为了孙子,走了小路。文中说“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师:这是个怎么样的奶奶?你准备怎么读?

生:慈祥和蔼。要突出“摸摸”这个词,还有奶奶的话要慢些并温和些。(学生朗读)

师:看来这一家人,又敬老又爱幼,过得很和睦。下面有个非常感人的画面,同学们找找看,试着读读,读出感情,最好是让人感动。

1:(朗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师:真的非常感人,你是怎么做的?

生1:“我”关心母亲,妻子疼爱孩子。认为“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要读慢、轻、沉。

师:生2:(朗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这里“蹲”、“背”“高大”瘦“胖”“幼小”给人以画面感,情景很感人。

师:那好,老师来读一下,同学们可以闭上眼睛感受这一感人至深的温馨画面。(师范读)

(然后学生齐读)

师: “整个世界”在这里该怎么理解?

生1:“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一句中可见母亲、我和妻子、儿子加起来是一个世界,我和妻子做的最多,承担的最多。

生2:“整个世界”可以理解为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而文中的“我”觉得过去的,也就是母亲是很重要的。文章也是在告诉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只看将来的。

师:是啊,“整个世界”是由上一代,中年一代,下一代组成,而中年一代不仅要承担抚养下一代的责任,更要承担赡养上一辈的责任。

三、学生表演、激发兴趣

文中这一家子过得乐融融,奶奶慈爱、孙子活泼可爱、妻子贤惠,而我更是孝敬母亲,叫上母亲,出来散步;为了母亲,选择大路;背着母亲,走过小路;我想,文中的母亲肯定会为有这么一个儿子而骄傲不已。

(投影出示: 练习说话 假如你就是文中的母亲。一天与一位老朋友拉起家常,你会怎么向她讲诉儿子那天带你出去散步的情境呢?请你学学老人的口气说出你当时的感受。) (学生互相说话,准备练习说话)

生1:我的儿子,孝顺极了,我身体虚,他为了让我锻炼一下身体,配着我一起出去散步,散步时,我的孙子要走小路有意思些,他为了我,选择了走大路,后来我见孙子很想走小路,就走了小路,在走小路时,一些地方很难走,他还背着我呢,那时啊,我激动极了,热泪盈眶,趴在他的背上,我觉得有股暖流直用心头。

师:我真羡慕你有这样一个孝顺的儿子。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学案语文学案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学案
上一篇:《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