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高中学习高中语文高考复习资料高考语文安全问题» 正文

高考语文安全问题

[10-16 16:51:28]   来源:http://www.51jxk.com  高考复习资料   阅读:8712

概要: 三、表述不够准确 1、第3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的表述不够准确。此题第一句只能用“毕竟”(终究、到底),用“究竟”(用在问句中表追究)是错误的;第二句只能是“采用”(因合适而拿过来用),不能是“沿用”(继续用原来已用的);第三句虽然“鉴赏”、“鉴别”都能用,但总体上看已经可以判定B项正确,A、C、D项错误。所以这是一个正误题,而不是选优题,只能说“恰当的一组是”或“正确的一组是”,无所谓“最恰当”。 2、第4题成语使用题C项: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警方决定顺藤摸瓜寻找在幕后操纵的黑手,最终全面破获了这起产供销一条龙的制贩毒大案。 [析]这句话读起来总觉得很拗口,细细一想,发现其原因是句子前后时态不一致。“顺藤摸瓜寻找在幕后操纵的黑手”只是“决定”,应该说是将来时,而“全面破获了这起产供销一条龙的制贩毒大案”却是完成时。都没有采取行动,何来“最终破获了”?正确的应是把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的语气助词“了”去掉。 3、第3题同义词辨析题第②个句子: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

高考语文安全问题,标签:高考复习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三、表述不够准确 
1、第3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的表述不够准确。此题第一句只能用“毕竟”(终究、到底),用“究竟”(用在问句中表追究)是错误的;第二句只能是“采用”(因合适而拿过来用),不能是“沿用”(继续用原来已用的);第三句虽然“鉴赏”、“鉴别”都能用,但总体上看已经可以判定B项正确,A、C、D项错误。所以这是一个正误题,而不是选优题,只能说“恰当的一组是”或“正确的一组是”,无所谓“最恰当”。 
      2、第4题成语使用题C项: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供述,警方决定顺藤摸瓜寻找在幕后操纵的黑手,最终全面破获了这起产供销一条龙的制贩毒大案。 
      [析]这句话读起来总觉得很拗口,细细一想,发现其原因是句子前后时态不一致。“顺藤摸瓜寻找在幕后操纵的黑手”只是“决定”,应该说是将来时,而“全面破获了这起产供销一条龙的制贩毒大案”却是完成时。都没有采取行动,何来“最终破获了”?正确的应是把表示动作已经完成的语气助词“了”去掉。 
     3、第3题同义词辨析题第②个句子: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这一技术。 
[析]“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这一技术”这一分句缺少主语,如果说主语承前省略,是“两步发酵法技术”的话,它又和后文宾语重复;如果说主语是“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的话,它又是一个介词结构,介词结构是不能作主语的。实际上,这个句子所犯的语病就是滥用介词而使得主语残缺,正确的应把“迫使”去掉,让“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作主语。
4、第23题括号内的“在10~20字之间”
[析]此说法欠妥。“10~20字”是一个固定的范围,这里要把“之间”删去,改为“在10~20字内”;说“X与X之间”,其中的“X”、“X”只能是两个点,中间应是“和”、“与”之类的连词,而不能是“~” 
      四、设题与参考答案都有不严密的地方 
1、第2题,“天随人愿”。
[析]这个成语可以从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的《汉大成语大词典》中找到。意思是上天顺从人的意愿,形容事态恰如所望。高中语文试验修订本第四册课文《窦娥冤》中也有“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的唱词。而查许多大词典都找不到“天遂人愿”的影子。“遂”是满足,完成的意思;“随”是顺从,依从的意思。就是不管什么成语不成语,也应该说“天随人愿”、“天遂人愿”两个都行。所以,此题答案不唯一。 
2、第15题的文句翻译。
[析]参考答案把“身自耕佣”译成“亲自种田做工”不妥。“佣”,本义是受雇佣,出卖劳动力。它指的是用别人的生产资料、生产工具等,替别人劳动获取报酬的过程。“耕佣”应一起理解,说明这种劳动的性质是受雇于人,为人耕种。如“尝与人佣耕。”(《史记•陈涉世家》)译文中的“种田”、“做工”其实是一回事,不应并列。 
3、 第18题“三幅画面”……
[析]说法不够准确。“这些画面是如何组织到一起的”的问法也不科学。涉及层面太多,问得太宽泛,让人不知从何说起。而参考答案又限制过死,阅卷中只好把标准改变,放宽到答“对照”、“对比手法”等也给2分。就是这样,此题也只有一小部分考生得了2分,90%的考生得0分。 
4、第22题要求“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
[析]参考答案例1最后一句“它是人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中的“人类学”这个概念,原题中没有,是多出来的。另外参考答案中的两个例子中都把原来的“发展问题”改为“发展规律”,这也是没有道理的。 
     五、答案相互矛盾
1.12题文言文阅读与全国卷三(广西、海南、西藏、陕西、内蒙古卷)第12题都有对虚词“遂”的考查,而且都涉及到同一句话:“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可是,根据给出的答案,全国卷一对两个“遂”的解释是相同的,都解释为“就”,表示顺接;而全国卷三认为两个“遂”的意义和用法不同,前一个解释为“就”,后一个解释为“最终”、“终于”。根据具体语境,“郡不加寻察,遂结竟其罪”和“广遂上书乞骸骨”两句中的“遂”都是表示顺接关系的副词,解释为“就”,这一点应该不会有争议;而这样一来,“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一句中的“遂”在两份试题中就有了两种解释。联系司马迁创作《史记》时的心境和《屈原列传》夹叙夹议的述评式的写法,这句中的“遂”应该解释为“最终”、“终于”。所以,全国卷三的处理是正确的,全国卷一出了问题。


上一页  [1] [2] [3] [4] 


Tag:高考复习资料高考复习资料大全高中学习 - 高中语文 - 高考复习资料
上一篇:语文笔记六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