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当然,并非所有的病句都能用“类比”和“紧缩”这两种方法来解决,而且运用这两种方法也有一定的限度。例如有些固定的格式(成语、惯用语等熟语)就不能用类比法。比如不能因为不能说“管它四七二十八”,就连“管它三七二十一”的正确性也怀疑了。同样有些格式也不能随便紧缩,例如“这个人挺长的白胡子”如果把修饰语“挺长的”和“白”都紧缩掉,光剩下“这个人——胡子”,就简直不成话了。五、参考文献链接●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有删节)要把我们的意思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一般人所说“这句话不通”,多半不是语法上有毛病,而是逻辑上有问题。(这里说逻辑不一定严格地和逻辑学的范围相同,而是指一般人心目中的“道理”。)第一讲第一段里曾经说过,“语法不是逻辑”。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就是我们在那一段里说明的,尽管一个句子的结构是正确的,要是事理上讲不过去,这句话还是不通。那儿举的例子是“学习要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在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与植物之分”是一样的,但是“动物”和“植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备课参考2(人教版选修备课资料),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当然,并非所有的病句都能用“类比”和“紧缩”这两种方法来解决,而且运用这两种方法也有一定的限度。例如有些固定的格式(成语、惯用语等熟语)就不能用类比法。比如不能因为不能说“管它四七二十八”,就连“管它三七二十一”的正确性也怀疑了。同样有些格式也不能随便紧缩,例如“这个人挺长的白胡子”如果把修饰语“挺长的”和“白”都紧缩掉,光剩下“这个人——胡子”,就简直不成话了。
五、参考文献链接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有删节)
要把我们的意思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一般人所说“这句话不通”,多半不是语法上有毛病,而是逻辑上有问题。(这里说逻辑不一定严格地和逻辑学的范围相同,而是指一般人心目中的“道理”。)
第一讲第一段里曾经说过,“语法不是逻辑”。这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就是我们在那一段里说明的,尽管一个句子的结构是正确的,要是事理上讲不过去,这句话还是不通。那儿举的例子是“学习要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在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与植物之分”是一样的,但是“动物”和“植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是不通的。
“语法不是逻辑”的第二层意思是:有些话虽然用严格的逻辑眼光来分析有点说不过去,但是大家都这样说,都懂得它的意思,听的人和说的人中间毫无隔阂,毫无误会。站在语法的立场,就不能不承认它是正确的。例如:“好不热闹”,按说该是“很不热闹”的意思,但是实际上等于“好热闹”;跟这相反的是“好容易”,它不等于“很容易”,反而等于“很不容易”。……诸如此类的例子有好些。
这两层意思放在一起看,似乎是冲突的。同样是语法和逻辑分歧的例子,可是有一些句子我们说是不通,有一些句子我们又承认是正确。实际上这两层意思并不冲突。第一类例子代表一般的情形:一般地说,语法要服从逻辑,一句话不但要有适当的结构,也要事理上讲得过去,才算是通。第二类例子代表习惯语:习惯语是不容许分析的,并且是不容许援例的。语言是一种工具,我们使用这种工具去达到我们的目的。一句话,如果能引起说话的人所期望的反应,就可以说是完成了它的任务。第二类例子能满足这个条件,因而就应该算是正确的。第一类的例子就不然了。你说的话不依照一般的思想规律,人家不能一听就懂,你也就不能达到你说这句话的目的了。所以我们在说过“语法不是逻辑”之后,接着又说:“实际上离不开逻辑。”
●吕叔湘(老在捣乱的“的”,《吕叔湘全集(第12卷)》,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年;原载《语文近著》。有删节)
在说到数量的增减的时候,常常会出现不应当出现的“的”字,把正确的数量搞成错误的数量。举两个例子:“江西宾馆改革后……1984年的营业收入超过承包方案的65%。(人民日报1985年1月29日第二版)”,“服务业中大部分职工的工资约低于物资生产部门职工工资的百分之二十一点四。(光明日报1985年2月4日第三版)”按照例句里的措词,第一例是实际营业收入没有达到承包方案,不值得表扬;第二例是两类职工的工资相差太远了,前一类职工的工资只比后一类职工工资的五分之一多点儿。这显然都不是作者的意思。毛病出在两个“的”字上。是不是把“的”字去掉就行了呢?把“的”字去掉,意思是对了,但是一般读者不容易领会,所以最好是换一种容易领会的说法。第一例可以改做“1984年的营业收入为承包方案的165%”;第二例可以改做“服务业中大部分职工的工资比物资生产部门职工的工资低21.4%”。这个不该出现的“的”字天天在那里出现,在那里制造混乱。让我们提高警惕,彻底消灭这个捣乱的“的”字!
●沈阳(语言的结构规则——语法,《语言学常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词与词的组合关系可以从两个角度来说明:一是两个词构造的只有一种关系的简单词组可能有哪些组合关系;二是多个词构造的有许多关系的复杂词组可能有什么样的组合关系。
(1)简单词组的组合关系
这实际上是词的组合的结构类型问题。广义地说,只要是词与词的组合,即两个词合规则地结合在一起,就都是简单词组。比如汉语的“吃”是词,“饭”是词,所以“吃饭”是词组;又如“吃”是词,“的”是词,所以“吃的”也是词组。但“吃饭”是实词加实词(动词+名词)的词组,“吃的”是实词加虚词(动词+助词)的词组。这样就可以先把词组分为两大类:前一种词组主要利用了语序的语法手段,叫作“基本词组”;后一种词组主要利用了虚词的语法手段,叫作“特殊词组”。
“基本词组”的“基本”有两个意思:一是因为实词都是可以充当句法成分的词类,实词与实词的关系意义比较实在,所以语法分析时都必须作为组成成分;二是因为实词差不多是各种语言都有的词类,所以这种词组也是各种语言几乎都具有的结构类型。基本词组主要包括以下五种类型(暂不考虑例子中的虚词):一是“主谓词组”。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被说明和说明关系的词组,被说明成分是主语,说明成分是谓语。如“他很聪明”、“火车开了”,都表示人或事物怎么样,就是主谓词组。二是“动宾词组”。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动作和所支配事物的关系的词组,动作成分是谓语动词(也叫“述语”),被支配成分是宾语。如“修理汽车”,表示做什么事情或动作涉及什么事物,就是动宾词组。“吃面条、吃火锅、吃馆子”,尽管动词与名词的语义关系很不同,如“吃面条”是“动词+受事”,“吃火锅”是“动词+工具”,“吃馆子”是“动词+处所”,但都是动宾词组。三是“偏正词组”。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修饰限制和被修饰被限制关系的词组。偏正词组中有一种中心语是体词(整个结构是体词性的),修饰语是定语,如“优秀教师、学术会议”,表示什么样的人或事物。另一种中心语是谓词(整个结构是谓词性的),修饰语就是状语,如“马上出发”、“十分紧张”、“在家休息”,表示怎么样的性质状态和怎么样做某种动作或行为。四是“动补词组”。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动作行为和补充说明关系的词组,动作成分是述语,补充成分是补语。如“洗干净了”、“抬进去”、“摆得整整齐齐”、“饿得发呆”等,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趋向、状态和程度等。五是“联合词组”。即两个成分之间具有并列或互不从属关系的词组,一般都需要用连词连接,而且前后两个词可以互换位置而意义基本不变。如“能源(和)交通、策划(并)组织、坚定(而)沉着”等,都表示两个并列的事物、动作、状态、性质等,就都是联合词组。
“特殊词组”的“特殊”也有两个意思:一是因为实词与虚词的关系意义比较抽象,所以语法分析时虚词往往可以忽略不计;二是因为虚词常常包括不同语言中专有的虚词词类,所以特殊词组的小类比较多。例如汉语的助词词组(动词+时态助词),如“吃了、说过”;汉语的语气词词组(谓语+语气词),如“去吗、走吧”;汉语的方位词组(名词+方位词),如“桌子上、屋里、路边”等,就是汉语的一些特殊词组。汉语中还有三种比较重要的特殊词组:一是“介词词组”。汉语常常需要用介词来引导表处所、时间、工具、方式、对象等的名词来充当状语,如“在墙上(写字)”引出处所,“用毛笔(写字)”引出工具等,这些就是介词词组。二是“数量词组”。汉语数词后面必须有量词,如“一个人、三本书”中的“个、本”,而且很多“数词+量词”构成的数量词组常常可单独使用,作用差不多就相当于名词,例如“一个(都不能少)、(买了)三本、(说了)几句”等。另外汉语的数量词组还可以表示动作的量,如“(看)一眼、(打了)一顿、(去过)三次”;和表示时间的量,如“(歇)一会儿、(哭了)一天、(学过)三年”等。三是“‘的’字词组”。即“×+的”构成的词组,“×”既可以是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等实词,也可以是各种词组,如“公家的、吃的、新鲜的、我的、他买来的、买了票的、洗干净了的”等。“的”字词组也可以独立使用,并转指某类人或某种事物,例如“买了票的”就指某些人,“他买来的”就指某种东西。这也是汉语中一种作用相当于名词的词组。
上面是词组的主要组合类型。前面说过,词组与词的语法功能相同,因此词组(特别是实词词组)当然也可以建立类似词类的聚合类。词组的聚合类有两种分类法:一种是分为“体词性词组”和“谓词性词组”。“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体词的词组,如“微型汽车”是定中偏正词组,但整体相当于名词,就是体词性词组;此外还有体词性联合词组,以及相当于名词的“的”字词组、数量词组、方位词组等。“谓词性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谓词的词组,如“慢慢走”是个状中偏正词组,但整体相当于动词,就是谓词性词组;此外还有动宾词组、谓词性联合词组等,主谓词组、介词词组和动补词组等,也是谓词性词组。另一种是分为“向心词组”和“离心词组”。“向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相当于词组中心语的功能的词组,如偏正词组的功能与中心语相同,例如“木头房子”等于“房子”,“仔细看”等于“看”,就是向心词组;还有动宾词组、动补词组、联合词组等也是向心词组。“离心词组”指整个词组的功能不等于词组中任何成分的功能的词组,如汉语的“的”字词组的功能既不等于“的”前的成分,也不等于“的”,例如“吃的”,不等于“吃”,也不等于“的”,就是离心词组;还有主谓词组、介词词组等也是离心词组。这两种词组分类都不考虑词组有多少组成成分,只考虑词组的聚合性质,即整个词组与什么样的词类在语法上有相同的替换关系。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