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一、几种标点符号的重要用法——抓住特殊,口诀判断(一)问号1、选择问,倒装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和倒装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选择问: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2006年省级示范校模拟题)谁来代言北京奥运 ?孙悟空?大熊猫?藏羚羊?还是丹顶鹤?这个全国人民猜了几年的问题,在4天后,也就是北京奥运倒计时整整1000天的时候,将要水落石出了。“孙悟空?大熊猫?藏羚羊?还是丹顶鹤?”是选择问,“孙悟空”、“大熊猫”、“藏羚羊”后的问号改为逗号。倒装问: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2004年浙江题)“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本题为倒装问,“呀”后面的问号改为逗号,“小祖宗”后面的的叹号改为问号。2、还要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例:(1)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高三备课资料),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一、几种标点符号的重要用法——抓住特殊,口诀判断
(一)问号
1、选择问,倒装问,全句末尾才用问——选择性和倒装性的问句,中间的停顿用逗号,只在全句末尾打一个问号。
选择问:a、你打算到西安去呢,还是到广州呢? b、你打算今天去呢,还是明天去呢?(2006年省级示范校模拟题)谁来代言北京奥运 ?孙悟空?大熊猫?藏羚羊?还是丹顶鹤?这个全国人民猜了几年的问题,在4天后,也就是北京奥运倒计时整整1000天的时候,将要水落石出了。
“孙悟空?大熊猫?藏羚羊?还是丹顶鹤?”是选择问,“孙悟空”、“大熊猫”、“藏羚羊”后的问号改为逗号。
倒装问:a、怎么了,你? b、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同志们?
(2004年浙江题)“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本题为倒装问,“呀”后面的问号改为逗号,“小祖宗”后面的的叹号改为问号。
2、还要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特指性的问句,每个问句的末尾都要打上问号。(连续几个问句不是表示选择关系,而是各自发问,那么有多少问,就要用多少个问号)
例:(1)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2)这个问题该由谁来解决呢?该怎么解决呢?
(2005年湖北题)“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哇,还是留一面啊?”(本题为特指问,“先凿哪面墙呀”后应为问号。)
3、一句回答选择问,每句回答特指问——选择问和特指问的区别是:当所提的问题能够用一句话来回答时,这些提问是选择问;当所提问题必须分开回答时,则这些提问是特指问。
例:(1)你打算今天去呢,明天去呢,还是后天去呢?
答:我后天去。(一句就可答出,证明原句是选择问)
(2)除了他能去,还有谁呢?你吗?你能去吗?我看你不能去吧?
答:张三能去,不。我不能去。你说得对,我是不能去。(需要分开作答,证明原句是特指问)
4、尤其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有些句子的局部虽然带上疑问句,但整个句子的语气是陈述语气,这样的句子就不能打问号。区别的办法是看原句是否需要作答。例:
(1)我不知道他叫什么。
(2)让我们来看看这个评价是否恰当。
(3)基础知识究竟扎实不扎实,对今后的继续深造有重要影响。
(2006年山东题)记者由此推想,在“五一”这个劳动者的神圣节日里,农民工到底能够有多少人享受到法律赋予他们的休息权?(本题是一个陈述句,句尾应为句号。)
(二)感叹号——关键注意倒装叹,全句末尾才用叹。
倒装性的感叹句,感叹号要打在全句末尾。例: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多美呀!祖国的春天。(×)
你放着罢,祥林嫂!(√)
(2006年山东题)老人拿到医疗救助金后感动地说:“如今有这么好的政策,有这么好的医疗条件,虽然得了重病,并不可怕,我呀!还得活一阵子呢。”
本题为倒装叹,叹号应放在句尾。
(三)顿号
1、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并列性的谓语之间和并列性的补语之间打逗号,而不打顿号。例:
(1)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并列谓语)(2)这个故事讲得真实,动人。(并列补语)
(3)这个省今年的水利建设,任务重,工程难,规模大。(并列谓语)
2、集合名词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集合名词是紧密的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如“江河湖泊”“工农兵”“父母亲”“党政干部” “公安干警”“中小学(生)”“大专院校”“男女老少”等等,其间就不能用顿号。例:
(1)兄弟姐妹们,让我们团结起来吧! (2)这个县有30多所中小学。
3、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概数即约数,是不确切的数目,中间不能打顿号。例:(1)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仃的样子。
(2)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注意:要区别于表示两种并列的情况。
如:国内的大学要求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都必须选修一门外语。
4、三个以上并列词,连词用在后两个——顿号相当于并列连词“和”(“或”“及”“与”)只有两个词语并列时,一般用连词不用顿号,但也可用顿号。三个以上词语并列时,前边用顿号,后一个用连词,也可都用顿号。例:
(1)人类幸福有两种敌人:痛苦与厌倦。
(2)生命的油灯里有三根芯:大脑、热血和呼吸。
5、“啊”、“呀”结尾来并列,拖音用逗不用顿——虽然是并列的词和短语,但作者为了表达的需要,以使节奏慢下来,在词和短语的后面加了“啊”、“呀”等语气词,这时就应用逗号而不能使用顿号。
(1)这里的山啊,水啊,树啊,草啊,都是我从小就熟悉的。
(2)(2007年黄冈模拟题)大街上到处摆着饰物摊,手链啊,布包啊,丝巾啊,胸针啊……真是让人眼花缭乱。
6、表并列性的引号、书名号之间不用顿号,一定要用,只能使用逗号。
如:近期我观看了许多出色的电影,如《英雄》《无间道》《美丽人生》等。
这时课堂里响起了“向孔繁森学习”“向孔繁森致敬”的口号。
(四)分号
分号用在分句间,只表并列和强调。但并不是所有复句中的分句之间都能用分号,只有在两分句是并列关系且分句内已有逗号时,或两分句虽不是并列关系但前后之间有表示强调的意味时才能用分号,否则有误。例:
1、我们过苦日子时,他来了;我们过好日子时,他却走了。(表并列且分句内有逗号,正确。)
2、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表并列且分句内有逗号,正确)
3、天才出于勤奋,知识在于积累。(分句之间没有逗号,不可以直接使用分号)
4、幻网里也许织着诱惑;我的依恋便是个老大的证据。(表强调,强调后句之“证据”,分号使用正确。)
5、(2007年江西师大附中模拟题)提倡幽默作为一个口号、一种标准,正是缺乏幽默的举动;这不是幽默,这是一本正经的宣传幽默,板了面孔的劝说。(分号前后是两个完整的句子,不是并列的分句,分号改为句号。)
6、来的人可分为两类:一种是为名而来的沽名钓誉者;一种是为利而来的爱财舍命者。(虽为并列分句,但用逗号已能区分清,故分号改为逗号。)
注意:非并列关系的多重复句,第一层关系处也用分号。
如:这样的人往往经验很多,这是很可贵的;但是,如果他们就以自己的经验为满足,那也很危险。
(五)冒号
冒号两点像天平,“提示”、“总结”两作用。一般管到句号处,两边内容要相等。例:
1、下午他拣了好几件东西:两条长桌,四个椅子,一副香炉烛台,一杆台秤。(表提示下文)
2、教师爱护学生,学生尊敬老师:师生关系非常融洽。(表总结上文)
3、(2005年江西题)实践,要靠认识来指导;认识,要靠实践去检验;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实践和认识是密切相关的”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实践”前的分号改为冒号。)
4、(2006年山东题)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存在一种奇怪的现象:一方面很多毕业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一方面很多民营企业以及西部边远地区招不到需要的工作人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奇怪的现象”和“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在于大学毕业生没有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对应,应把“工作人员”后的逗号改为句号。)
(六)引号
1、引用原文用引号,局部完整要分清——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表示。引文从能否独立成句的角度,可分为完全引用和局部引用。
引文完整又独立成句,叫完全引用,用冒号加引号的形式。
例:(1)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2)(2006年省级示范高中模拟试题)《反不正当竞争法》第8条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或者其它手段进行贿赂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在帐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的,以行贿论处;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在帐外暗中接受回扣的,以受贿论处。”
(“经营者不得采用财物……以受贿论处”是对原文的引用,所以句号应在引号里。)
引文不完整或虽完整但不能独立成句时,叫局部引用,直接用引号即可。
例:(1)“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2)(2006年黄冈模拟题)它不同于:“美女妖且闲,采桑歧路间;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中的落叶,因为那是春夏之交饱含着水分的繁密的叶子。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