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备课《早寒有怀》赏读(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正文

《早寒有怀》赏读(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10-16 16:47:43]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备课   阅读:8889

概要: 【作家素描】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孟浩然的一生经历简单,诗歌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多为山水田园的逸兴和羁旅行役的心情。虽然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但由于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所以其诗往往即景会心、清新幽远,且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推崇。【创作背景】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入世之志。开元十七年作者应进士举不第,后归襄阳并漫游吴越。某年秋天入秋不久,天却相当寒冷。作者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 【名篇细品】1、思想感情复杂,层层递进。首联作者抓住了当时典型性的景物,并点明题目,为颔联的抒情张本。颔联通过“襄水曲”“楚云端”指出家乡与身在之处的空间距离极大,“遥隔”更进一步,表明两地隔绝,音书不通,不能归去;这两句已经委婉地点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颈联运用“对写法”,点明不仅自己思乡,而且想象家人遥望着“天际”的“归帆”,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去,使思乡之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早寒有怀》赏读(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作家素描】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王维交谊甚笃,李白、王昌龄都是他的好友。孟浩然的一生经历简单,诗歌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多为山水田园的逸兴和羁旅行役的心情。虽然不时流露出一种失意情绪,但由于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所以其诗往往即景会心、清新幽远,且有壮逸之气,为当世诗坛所推崇。
【创作背景】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入世之志。开元十七年作者应进士举不第,后归襄阳并漫游吴越。某年秋天入秋不久,天却相当寒冷。作者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 
【名篇细品】
1、思想感情复杂,层层递进。
首联作者抓住了当时典型性的景物,并点明题目,为颔联的抒情张本。颔联通过“襄水曲”“楚云端”指出家乡与身在之处的空间距离极大,“遥隔”更进一步,表明两地隔绝,音书不通,不能归去;这两句已经委婉地点出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颈联运用“对写法”,点明不仅自己思乡,而且想象家人遥望着“天际”的“归帆”,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去,使思乡之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然而,思乡之情并不是本诗的完全内涵。孟浩然进则政治上失意,退而为隐士,但生逢大唐盛世却又甘如此了却一生。只能漫游各地(当时人们追寻名声大震的另一种方法),离乡而又思乡,隐居又欲从政,矛盾集于一身。故末联“迷津欲有问”一句,作者用典故表明隐居与从政在自己内心的冲突;“平海夕漫漫”一句,作者用阴暗的景色,烘托出自己此时此刻迷茫的心情。
2、各种写作手法,交相辉映。
①“兴”的手法  首联作者勾画了一幅落叶萧萧、鸿雁南飞、北风呼啸的画面,颔联则写家乡与身在之处的距离极远,乡情油然而生。故对于首联,我们可以说是运用了“兴”或是渲染或是烘托的手法。
②对写法  “对写法”的实质就在于:一实一虚,大力想象,以虚衬实。对于颈联,自己思乡是实;家人想望自己是虚;以家人想望自己来衬托自己的乡思。
③以景结情  它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结束诗歌,使得诗歌显得意犹未尽,并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在这首诗中,作者以景结情,把思归的乡情和内心的冲突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当然,以上三种手法基本上都属于借景抒情的方式。
【拓展训练】 
1、阅读李白的《春思》,指出该诗开头两句所运用的写作手法。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纬。
2、(2005全国卷ІІ12题)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问题: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
3、(2006年上海春季高考语文卷15题)阅读宋词《喜迁莺•端午泛湖》:“梅霖初歇,乍绛蕊海榴,争开时节。角黍包金,香蒲切玉,是处玳筵罗列。斗巧尽输年少,玉腕彩丝双结。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回答:画线句的描写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这样的写法好在哪里?
参考答案:
1、两地春光两地相思,想象与真景结合,烘托感情和夫妻之间的亲切传达出来。
(解析: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可以视作“兴”。“燕草如碧丝”,当是出于思妇的悬想;“秦桑低绿枝”,才是思妇所目睹。诗人巧妙地把握了思妇复杂的感情活动,用两处春光,兴两地相思,把想象与怀忆同眼前真景融合起来,据实构虚,造成诗的妙境。所以不仅起到了一般兴句所能起的烘托感情气氛的作用,而且还把思妇对于丈夫的真挚感情和他们夫妻之间心心相印的亲密关系传写出来了,这是一般的兴句所不易做到的。)
2、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像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的。
3、(1)动静映衬,鲜明对比(2)寓情于景,韵味无穷(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可)(解析:画线句从全词的位置上看,在结尾处,且是描写,属于典型的“以景结情”的写法;从题干的提示语“与前面的热闹场景截然不同”得知是“寂静”的场面,自然是“动静对比”。如果不知道“以景结情”的表达技巧,此题的回答就不完整。)
 

巨东涛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
上一篇:诗歌背诵方法浅谈(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