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备课文艺随笔阅读技法浅说(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正文

文艺随笔阅读技法浅说(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

[10-16 16:47:43]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备课   阅读:8262

概要: 【基本特点】概念 现代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杂文的一种,又叫随感。所谓“随”,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之义;但随笔的重点还是个“感”字,作者要有感而发,哪怕是一点点感受、一霎间闪光的意念都可以带到文章中去,并保持一种随意的行文笔调。文艺随笔是一种以文学艺术领域的某些现象、观念、理论为写作对象而随意性地发表见解的随笔,当然也侧重在“感”上。类属 就类属而言,常见的现代随笔可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分,也可以从所表现的内容的角度去分。 文艺随笔又的作文艺短评,是从随笔的内容角度来命名的。单从其所使用的表达手法这个角度来看,“短评”的“评”即议论是主要的,所以文艺随笔具备议论性随笔的一些基本特点。表现形式 常常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讲究文采,短小活泼。随笔的作者,或展示作者对作品的独到感受,或表达某种新的见解,或谈论某种独特的美学价值。他们往往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或者爱好者,由于文艺随笔内容的针对性,他们常常既专业又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同时由于他们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字表达能力也使得文艺随笔的篇幅长短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所以,“文艺短评”这一叫法中的“短

文艺随笔阅读技法浅说(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标签:语文备课资料,http://www.51jxk.com



 
 
【基本特点】
  概念  现代随笔是文学体裁中杂文的一种,又叫随感。所谓“随”,有随手记下而非刻意为文之义;但随笔的重点还是个“感”字,作者要有感而发,哪怕是一点点感受、一霎间闪光的意念都可以带到文章中去,并保持一种随意的行文笔调。文艺随笔是一种以文学艺术领域的某些现象、观念、理论为写作对象而随意性地发表见解的随笔,当然也侧重在“感”上。
类属  就类属而言,常见的现代随笔可以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去分,也可以从所表现的内容的角度去分。 文艺随笔又的作文艺短评,是从随笔的内容角度来命名的。单从其所使用的表达手法这个角度来看,“短评”的“评”即议论是主要的,所以文艺随笔具备议论性随笔的一些基本特点。
表现形式 常常不拘一格,形式多样, 讲究文采,短小活泼。随笔的作者,或展示作者对作品的独到感受,或表达某种新的见解,或谈论某种独特的美学价值。他们往往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专家或者爱好者,由于文艺随笔内容的针对性,他们常常既专业又生动地表述自己的见解。同时由于他们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字表达能力也使得文艺随笔的篇幅长短不受字数的限制,短的几十字,长的几百字,所以,“文艺短评”这一叫法中的“短”极为贴切。
写作样式 文艺随笔和其他随笔一样,在写作样式上没有什么固定的限制。常见的有借事说理,夹叙夹议等基本形式。借事说理: 作者着力描写或叙述一件事,不用太多的语言去发议论,做点评,而是把事情写清楚,以小见大,指出事件背后的深层次问题,文章的结尾往往有个简单的点题。读者通过读作者叙述的这件事,就能受到触动,明白一些道理,道理喻于事件之中。夹叙夹议:作者在叙述一个事件的同时,发表自己的见解,一边叙述一边评论。也可以是把事件先叙述完,再做评论,触及一点,延伸开去。
语言特点  文艺随笔既具有议论文的严谨性,又具有散文的形象性。所以,警辟概括、议论形象化是其基本的语言特点。“警辟”是指其语言如黄钟大吕一样具有引发人们理性思考,而且妙语佳句频频出现;“概括”是指文艺随笔的叙述往往有所侧重是为相应的议论服务的:“议论形象化”是指文艺随笔摆脱了那种板起脸孔训人的严厉或者干巴巴的枯燥说教,而用这种生动、形象乃至于幽默的议论,较为活泼的笔调常常使表达观点和说理在一种轻松或者愉悦的氛围中深入浅出地完成。
【阅读策略】
注重文艺随笔的一点时代性。既然随笔包括文艺随笔可以算作文学体裁中杂文的一种,而杂文的创作往往具有一定的时代背景,那么,我们中学生在追星的同时,也应当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一些在文艺界反响较为激烈、容易引发讨论的事件作为阅读和写作的素材。如近年的典型事件(不是所谓的大事件):赵本要不要上春晚;作协主席写错别字;杨丽娟追星,其父跳海自尽;李宇春选秀夺魁,登上《时代》封面;钢琴王子郎朗的成功之路等。
要积累一定的辩证法知识。文艺随笔的作者所发表的很可能是一家之言,只有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抱着批判吸收的态度,整体阅读,辩证分析,敢于有自己的见解。不抱思维定势进来,抱着更多的问题出去(考场上是带着答案出去),你才可能取得收获。
遵循现代文阅读的一般规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每篇文章都有自己的整体结构,“整体感知——细部探究——重点感悟”是阅读的基本规律。对于文艺随笔来说,“篇首一事(切入点)一议——篇中延伸开去,剖析实质——篇末总结点题”是基本的框架;在论证时,作者使用了正反对比、归谬、类比、举例等方法的局部性的句段则是需要我们详细探究的地方;语言特点等则需要我们重点感悟。
牢记一些基本写法  借事说理是中心写法,往往旁征博引,但也是点到为止,不做纯议论文的深入探讨;整体上夹叙夹议,常常不乏使用比喻、拟人、对偶的句子,但也是不以辞害意,而是为整体表情达意服务。
【跟踪训练】
(一) 为说教争鸣
    ——从相声和小品的沉浮说起
赵文宏
  现在,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为什么呢?
  我想,主要的原因,在于现代相声在思想性的追求上有些落伍,整体上不如小品的思想性深刻。
  按说,相声艺术发展到今天,在艺术上已经相当成熟了,说学逗唱的功夫和技巧,应该不会比小品逊色多少。小品是泊来品,直接借鉴了西方许多艺术手法,尤其在思想性和哲理性上独领风骚,这是它顺应时代风尚,后来居上的首要原因。
  大家知道,新中国建国后,国民的整体素质和文化修养普遍提高,人们的审美层次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以往仅仅有趣的艺术形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在追求艺术享受的同时,还追求思想的升华和哲理的启迪,追求“有益的”教诲。这“有益的”,不能理解为政治说教,也不能理解为道德说教,它更多的倾向于知识和哲理,倾向于生活中的真理。
  每年的春节联欢电视节目中,那些艺术性和思想性俱佳的小品总是最受欢迎的,因为它值得人们花费时间和精力来欣赏,人们在观赏的同时,心灵得到了陶冶,智慧得到了启迪。相反,那些脱下衣裳,光着膀子,显得有些粗俗,仅仅为了逗得观众一乐了之的小品,往往并不能赢得广大观众的青睐。
  有人说,中国人接受了几千年的说教,现在都有点厌烦了,艺术应该向纯艺术的方向发展。我觉得这是一种错觉。中国人是受了几千年的说教,这不假,但那是什么样的说教呢?违背科学,违背真理的说教,不要说中国人,更不要说现代的中国人,就是外国人不是也同样反感吗?但说教并不意味着就非要违背科学,违背真理,它不许传播科学、弘扬真理、启迪人生的智慧吗?人们心中排斥的,只是虚伪造做无用的说教,决不会排斥真、善、美的教诲,向往真理,探究生活的哲理,是人的本能,什么时候也不会改变。
  这几年,哲理故事逐渐流行于故事刊物之上,为仅仅有趣、出奇的故事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重新拉回了大量的读者,就很能说明这个问题。大量的哲理美文,正风行于网络和各种期刊之上,也是一种佐证。证明人们永远不会拒绝真、善、美的艺术熏陶,不会拒绝有益的启迪。
  所以,我愿意为说教争鸣,愿艺术永远不要脱离主题,脱离它该有的思想内涵。
            (选自《文宏文集》)
【训练题目】
1、找出文中的两个错别字并加以改正。
2、用原文的话语回答作者认为“相声明显干不过小品”的原因。
3、文艺随笔也是一种议论文,请简单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
4、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章的写作思路和写作特点。
5、请结合文中谈到文艺界的“沉浮”事例,再结合你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举出一例来佐证作者的观点。
(二)“雄文”十议
毛志成
一,“雄”者“男”也,这是最直白、最浅近的注释。因此,“雄文”也可以解作“男人写的文章”。即使这样的“雄文”,眼下也很荒疏、稀落。女作家的数量优势或质量优势都有可能把男作家打败。而男作家本人,也大都狂热地写女人女事,而且在情趣和文笔上也逼近“女化”。至此,不妨为“雄文”一哭。
二,“雄”并非只是“男”的同义词。高品位的“雄性”,也并非专指“男性”。雄性作为性格、性情、性灵、形状,或作为豪性、刚性、烈性、正义性、正直性、抗争性,出色的女人往往也具有。因此,优秀的女作家也不乏雄性,也可以写出高品位的雄文。写《牛虻》的伏尼契,写《汤姆叔叔的小屋》(又译为《黑奴吁天录》)的斯托夫人,还有写了“拼将十万头颅血,誓把乾坤力挽回!”等等豪迈诗句的秋瑾,虽是女人,而写的却是震天撼地的雄文!
三,雄文是十足的褒义词,而“雌文”却有可能成为贬义词。这是因为:雄文往往是高品位的男作家之文、女作家之文的总称;而“雌文”却往往专指女人写的文,或专喜欢写女人而文笔也女腔女调的男人写的“文”。这样的“文”,眼下大有统治文坛趋势。这样的事,是可喜可贺还是可忧可悲?虽然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有一种男人的诗文“只适宜在床头向婆子读哉”,无论如何是没有大道理的。而真正有品位的女读者,往往也厌读之。
四,呼唤“雄文”!呼唤高品位的雄文!呼唤确有激浊扬清、警世醒人、扶正抑邪效应的雄文!我相信,这样的雄文,心地清纯的男女读者都能接受,都能共鸣。
五,雄文也有真伪!伪雄文往往表现为卖弄大话、空话、假话、死话,兼之吹牛皮,撒大谎,玩词句,搞作秀,抖威风,逞刁耍凶,甚至用文字大搞泼污洒秽,舞腥弄臊勾当,唬人伤人兼之自抬自炫。

[1] [2]  下一页


Tag:语文备课语文备课资料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备课
上一篇:宋明哲理诗浅谈(人教版高二选修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