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综合语文教学资料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 正文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

[10-16 16:53:25]   来源:http://www.51jxk.com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阅读:8343

概要:平昌中学:陈国锋[高考导航定向]高考《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D”。它是语文高考的重点和难点,自1989-2002年,连续14年高考语文考查了这一考点。 “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能力。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统一、语序合理和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三个方面。[高考示例]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1999年全国高考题)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_______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连绵不断树林。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边上,④六和塔在钱塘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鳞鳞,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鳞鳞A. ②③⑥ B. ①④⑤C. ②③⑤ D. ①④⑥[试题点析]A.这是一段描写性文字,描写的中心是杭州景色,观察点是疗养院里,描写角度是回忆。由回忆性文字就可以排除①而选定②;由观察点和句式结构的相应性就可以排除④而选定③;由题干后面一个分句的结构形式“

语言表达连贯的方法与技巧,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平昌中学:陈国锋

[高考导航定向]

高考《考试说明》对本能力的基本要求是“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能力层级D”。它是语文高考的重点和难点,自1989-----2002年,连续14年高考语文考查了这一考点。

   “连贯”考查的是书面表达中句与句之间的组合与衔接能力。保持语言连贯,需要兼顾话题统一、语序合理和恰当的语言表达形式这三个方面。

[高考示例]

1.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1999年全国高考题)

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_______________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连绵不断树林。

① 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

② 那儿的景色真美!

③ 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边上,

④ 六和塔在钱塘边静静地矗立着,

⑤ 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鳞鳞,

⑥ 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鳞鳞

A. ②③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④⑥

[试题点析]A.这是一段描写性文字,描写的中心是杭州景色,观察点是疗养院里,描写角度是回忆。由回忆性文字就可以排除①而选定②;由观察点和句式结构的相应性就可以排除④而选定③;由题干后面一个分句的结构形式“江岸后面是……”就可以排除⑤而选定⑥;由观察点进入情景,就可以选出答案。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0年全国高考题)

读书原为自己受用,多读不能算是荣誉,少读也不能是羞耻。___________ 。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以至于变化气质;___________ ,譬如漫游“十里洋场”,虽珍奇满目,徒惹得眼花缭乱,空手而归。_____________,如爆发户炫耀家产,以多为贵。这在治学方面是自欺欺人,在做人方面是趣味低劣。

① 多读如果彻底                       ② 少读如果彻底

③ 多读而不求甚解                     ④ 少读而不求甚解

⑤ 世间许多人读书只为装点门面         ⑥ 世间许多读书人只为装点门面

A.②③⑤                            B. ①③⑥

C.②④⑤                            D. ①④⑥

[点析]A。这是一段议论性文字,议论的中心是读书不在多,而在读彻底。根据“必能养成深思熟虑的习惯”一句可以断定第一个空填关于少读的②,根据“譬如------”句,可以断定第二个空填③,根据全句陈述的对象看,第三个空填⑤。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1年春季高考题)

我独坐在书斋中,忘记了尘世间一切不愉快的事情,怡然自得,以世界之大,宇宙之大,此时却仿佛只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阳光照在玉兰花的肥大的绿叶上

② 连平常我喜欢听的鸟鸣声“光棍好过”,也听而不闻了

③ 窗外粼粼碧水,丝丝垂柳

④ 这都是我平常最喜爱的东西,现在也都视而不见了

[点析]A。这是一个叙述性语段,主要介绍了“我”在书斋读书的一段情景。掌握四句话的逻辑关系,即叙景在前,对景的态度在后。叙景的两句文字都是窗外的景物,都应由“窗外”来统领,因此确定③①的顺序。在对景的态度中,与上文相照应的属于“看”内容的应在前面,属于“听”内容的应在后面,由此确定④②的顺序。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1年全国高考题)

⑴ 每逢深秋季节,_________ 松竹山茶,色彩绚丽,美景尽览。

⑵ 远眺群山环抱,_________近看小河流水,茶院葱绿,松竹并茂。

①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② 置身山顶俯瞰,槐榆丹枫

③ 白云缭绕,层林叠翠;

④ 层林叠翠,白云缭绕;

A.①③                         B. ①④

C.②③                         D. ②④

[点析]D。因为⑴句下面接的是“松竹山茶”,是一个四字短语,且是并列结构,选②则“槐榆丹枫”正好与“松竹山茶”构成对偶,且音节和谐。况且如果将“俯瞰”二字接在逗号后,则给人一种后面的四字短语都由它来支配的感觉,而后面的“色彩绚丽,美景尽览”是主谓短语,不可能由它来支配。第⑵句,粗略一看,只是前后相称的对偶关系。但③④两个选项各有两个短语,只不过是互换了位置。通过思考,可以发现“远眺群山环抱,白云缭绕,层林叠翠”的写作顺序就成了“下-----上-----下”;而“远眺群山环抱,层林叠翠,白云缭绕”的写作顺序则是由上而下。“群山环抱,层林叠翠”既是同一方位的对象,又不致使顺序错乱,语意割裂。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2年全国高考题)

小明爬到床底下,偷偷躲了起来,______________,从床下踹了出来,送到幼儿院去了。

A.妈妈找了好久,最后才发现他

B.但后来还是让妈妈给找到了

C.使妈妈找了好久,终于把他找到

D.但妈妈毕竟发现了他

[点析]B。原句横线前以小明为主语,而横线后以妈妈为主语,因此横线上要填的分句,必须能把前后句子衔接起来,而B句正好担当此“重任”,“让”字表明这是一个被动句,正好承前启后。

句子衔接的方法与技巧

一.保持一致性

一个长的句子,或者一个句群,只有话题和陈述角度一致,中心才能明确,语意才能连贯。

1.陈述对象一致。主语是句子的发端和陈述对象,它要求后面连带的一些句子必须兼顾上下文,与陈述对象保持一致,防止出现暗换主语现象。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家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不肯出门,_______。

A.但终于被父亲带走了

B.但他父亲终于把他带走了

C.但他终于把他带走了

D.但他终于和他父亲一同走了

[点析]A。因为这一句保持了陈述对象的一致,也保持了语气的连贯。如果用B项就忽然换了主语;如果用C或D项就失去了“被动”性,在连贯性了都欠缺。

2.观点与材料的统一。有的议论语段开头提出问题或论点,接着举事例,摆材料,进行分析。有的在结尾归纳或总结出论点、观点。这里的“观点”、“问题”也可以说是话题,话题必须统领后面的事例、材料;反过来说,事例、材料、语言表达要符合前面的话题,与其相一致。反之亦然。

例: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们的时代,是百花齐放的时代,我们不但要盈亩满畦的牡丹和菊花,我们也要树下的紫罗兰,草地边的蒲公英。______。我们的责任是不但让读者兼收并蓄,而且还可以各取所需。

A.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又是多种多样的

B. 世界上没有不爱花卉的人,但是每人的爱好不尽相同

C.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人们既爱牡丹、菊花,又爱紫罗兰、蒲公英

D. 因为每种花都有生存的权利,那么每位读者也有选择的权利

[点析]B.这是一个议论语段,议论的中心是对于文化消费的“各取所需”,由此出发,就要确定表示中心论点的B项。

3.保持句式和音节的统一。要选择与上下文相协调的句式,整齐的句式和统一的结构,可以增加语势,加强语言的连贯。音节和谐常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句式整齐匀称,音节协调;二是上下文押韵。

[1] [2] [3]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
上一篇:朗读教学:高中学段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