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②学生对问题加以思考;③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各自对问题的看法;④各小组整理本小组的意见;⑤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表意见,在全班范围内讨论;⑥老师对讨论做小结,评点思考的优点和不足。虽然,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是最有分量的,最优的,但我们看到,自由民主的讨论已经激发了最大范围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思考成为学习的必然,表达成为学习的乐趣。(2)自主的课外开放式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并不仅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是更为广阔的延伸天地。没有课外阅读的“量”上的支持,阅读教学便必然归于失败。从我们的调查数据看,6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文成绩的提高主要靠课外阅读。这个数据并不是说课内的阅读教学不重要,而是说明,占据着更多时间的课外,实在是阅读能力提高不可“冷处理”的阵地。我们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对课外阅读加以有效的指导,去占领这块宝贵的阵地。我们参照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拟订了推荐书目,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了使课外阅读的质量得到保证,我们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加以监控。A做好课外阅读笔记。既以周记的形式,把自己一周以来读到的最好的篇章、段落抄录
龙岩二中“开放式语文教学法”课题,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②学生对问题加以思考;
③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各自对问题的看法;
④各小组整理本小组的意见;
⑤小组代表在全班发表意见,在全班范围内讨论;
⑥老师对讨论做小结,评点思考的优点和不足。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问题都是最有分量的,最优的,但我们看到,自由民主的讨论已经激发了最大范围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得思考成为学习的必然,表达成为学习的乐趣。
(2)自主的课外开放式阅读。
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外阅读并不仅仅是课内阅读的“补充”,而是更为广阔的延伸天地。没有课外阅读的“量”上的支持,阅读教学便必然归于失败。从我们的调查数据看,60%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语文成绩的提高主要靠课外阅读。这个数据并不是说课内的阅读教学不重要,而是说明,占据着更多时间的课外,实在是阅读能力提高不可“冷处理”的阵地。我们要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必须对课外阅读加以有效的指导,去占领这块宝贵的阵地。我们参照大纲规定的课外阅读书目,根据学生的实际,拟订了推荐书目,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为了使课外阅读的质量得到保证,我们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来加以监控。
A做好课外阅读笔记。既以周记的形式,把自己一周以来读到的最好的篇章、段落抄录到周记本上,并附上自己的阅读体会和评点文字。
B课前演讲。作为检查课外阅读的方式之一,要求学生的课前演讲的内容必须是课外的,是针对某一个热点问题或读书感受,轮流在每一节语文课的前5分钟做口头演讲或介绍。
C搜集语文资料。既利用零碎的节假日或其他时间搜集与语文学习相关的资料。例如,春节期间搜集春联(一般要求每个学生5——10副,对其中一副做点评)等。
五、作文教学方面
(一)传统作文教学的优缺点
传统作文教学的重要特点是“以读带写”,既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从广泛的阅读中汲取营养,从而化作自己的内在,成为写作的源泉。从读与写来看,读是为了写,为了表达,这一点是符合现代语文教育的要求的。
但传统作文教学也有很严重的不足,主要表现在:
1、 迫于应试要求,讲究程式化的操练,形式僵化。
2、 迫于应试压力,自觉地拔高主题要求,内容模式化。
3、 讲练结合的周期比较长,影响了作文指导的时效性。
4、 平时作文以命题为主,扼杀了写作兴趣。
5、 作文批改太单调,教师负担沉重;再加上激励性的评语较少,批改效果不佳。
(二)我们的改革:建构有价值的作文教学
写作是人的个体情感和人生体验的表达行为,它的个人化性质就决定了作文的个性化特点。我们过去的作文教学之所以常常看到千人一面的可憎面目,是因为我们往往忽视了个性化在培养风格方面的作用,不自觉地限制了个性的张扬。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建构一种有利于学生真实地展示个性化感受的有价值的作文教学观和教学法。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作文选题民主化。目的在于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们知道,写作水平的提高与学生写作的兴趣有密切关系。但要写什么,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情况。因此,我们在布置作文题时采取了民主化的方式,把教师的参考题和学生的自由选题结合起来。为了方便于写作的统一指导,一般只对文体做统一要求。
2、作文指导先行化。目的在于,在学生还对文体知识、一般规律掌握不深或不多的情况下,给予一般性的典型方法的必要指导。一般是,在学生写作之前,先进行指导,并以优秀的时文、美文做例子加以讲解。
3、作文评改多样化。意图是,用多样化的评改,既掌握学生的作文情况,有让学生有换角度看问题的体验。具体做法是,把教师的评和学生的自评互评相结合;学生互评采用四人小组交换的方式。
4、作文评语激励性。既当教师评改作文时,以鼓励为主,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学生产生被欣赏的良性体验;同时,对学生存在的不足客观地指出,并提醒改进的方法。具体做法是,学生作文在思想、结构、语言、写作速度等方面有较突出的表现,就给予鼓励,并“不吝啬”地加分。对于学生但单项能力采用等级制进行把握。
语文教学的性质,我们认为,既有工具性的一面,又有人文性的一面,那么作文教学就理所当然地也必须具备这样的特点。我们的作文教学,就必须达到两个目的,一是使学生掌握书面表达的工具,并能使之为其他学习和生活服务,一是使学生在作文的学习与习作中丰富自我、表现自我、培养个性、陶冶情操。
六、开放式语文教学法试验数据(见表一)分析及试验情况说明
(一)阅读能力。
说明:
1、学生阅读能力前测数据的来源是2002年3月的阅读能力测试。该测试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45分钟,全部采用书面表达的主观题形式。按实验的要求和学生的年级段,我们把试题的难度控制在一般水平,并设定难度值为1。每个学生阅读能力的计算方法是:
阅读能力=卷面成绩÷标准时间。
班级 1 2 3 4 5 6 7 8 合计
前测
数据 1.23 1.32 1.37 1.39 1.41 1.41 1.24 1.32 1.34
后测
数据 1.42 1.54 1.54 1.56 1.58 1.50 1.59 1.47 1.60
变化
情况 +0.19 +0.21 +0.17 +0.17 +0.17 +0.18 +0.23 +0.28 +0.20
表一 开放式语文教学法阅读能力对比数据
班级、年段总体阅读能力采用平均数。
2、后测数据的来源是2003年3月份的福州市高三质检卷的现代文阅读题。该卷现代文共两大题,一题为主观题,共12分,另一题为客观题,共18分,合计30分,答题时间为30分钟。由于该卷是高考模拟题,难度相对较大,故根据可比性原则,把该测试的难度值设定为1.2。又,参照前测数据满分值与标准时间的比值为2.2:1,故本次测试相应的再乘以2.2。为此,后测数据的计算方法为:
阅读能力=卷面成绩÷答题时间×2.2×1.2。
班级、年段总体阅读能力仍旧采用平均值。
分析:从该表格看,本年段八个班级在经过一年的教改试验后,学生阅读能力的总体水平都有较大的提高,可见实施一年的教改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功。这一点,在2003年3月的阅读教学改革调查中,也得到了证明,67%的学生对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给予了认同和肯定。
3、调查情况。
⑴13%的学生认为经过一年的学习,自己的阅读能力有很大提高,54%的认为有所提高。
⑵对新鲜的课文,29%的学生是等待老师解说,67%的学生是“独立读出滋味“。
⑶从“通读全篇把握大意”的阅读速度看,14%的认为有很大提高,64%的认为有一定提高。
⑷在课外阅读中,49%的学生认为“阅读是一种享受,成为一种习惯”,39%的学生认为阅读可以帮助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生作文能力变化的情况对比分析
1、根据2003年3月的调查结果显示:
⑴14%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写作速度提高很快,54%认为有一定提高;
⑵40%的学生认为自己作文提高快的原因是“读得多、写得多、老师的批改和讲评”,而单单认为得益于“老师的批改和讲评”的学生只占12%。
⑶文体写作方面,8%的学生认为各类文体自己均可写出好文章,28%的学生“都能熟练地写作”,62%的学生“有些文体写作有一定困难”。从近年高考话题作文的考试要求来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自由地选择文体,那么我们的学生在文体方面已不存在太大的问题了。从学生今后的工作、学习看,掌握了一种乃至几种(而不是全部)文体的写作方法,就不会存在很大的表达困难了。
⑷从学生较为擅长的文体来看,29%的学生选记叙类,47%选议论类,21%选抒情类。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大都写议论文,这对未来的工作学习是一个很好的帮助。
2、作文能力变化对比分析(见附表)
总体上看,经过一年的试验,学生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从思想内容看,达到A级的比例比试验前上升了21个百分点,为60.2%;结构方面达到A级的上升了16个百分点,为68.2%;语言方面达到A级的上升了20个百分点,为49.2%;篇幅(限时)方面达到A级的上升了32个百分点,为73.4%。
七、结论
(一)开放式语文教学法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主要的变化体现在课堂出现了鲜明的变化。
1、动与静协调。“动”不是一般所说的“热闹”。其外现形式是活跃的课堂气氛,是热烈的课堂讨论乃至争论;其尤为可贵的是内在的积极思考,表似“静”,里实“动”。所以,课堂上静时则鸦雀无声,动则热烈讨论、争相抢答。
2、教与学相长。课堂上,老师的讲课一般都得到了时间上的控制,课堂不再是“讲堂”,而是成为“学堂”,是真正的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的场所,是可以而且必须动脑、动手、动口的阅读环境。因此,师生关系融洽,教与学相长。
(二)开放式语文教学法促进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整合了课内与课外语文学习。
课堂上,学生在过程体验中得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阅读意义,成为阅读和写作的主人,激发出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从而直接衍射到课外的阅读和写作。据调查,50%的学生在课外把阅读当成一种享受。而日渐丰富的课外阅读又进一步促进了课内的阅读,使得课内阅读成为阅读发散之后聚焦和升华的场所,显示了课堂教学的真正价值。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