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F. 在回答“在你的学习中,问题一般来源是什么”时,回答“老师提出”的共301人,占60.56%;回答“同学提出”的共79人,占15.90%;回答“自己发现”的共117人,占23.54%。4人未答。“善学者善疑”,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学习,而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学生中竟表现得如此严重!G. 在回答“你在上课时提出问题的情况如何”时,回答“从来没有提出问题”的共171人,占34.41%;回答“偶尔提出问题”的共298人,占59.96%;回答“常常提出问题”共28人,占5.63%。4人未作答。其实,阅读中产生自己的疑问是很正常的,但关键的是会不会、敢不敢提出问题。这一点看来也是不容乐观的。H. 在回答“上课时,你喜欢思考和回答哪一类问题”时,选择“自己很有把握的问题”的共113人,占22.55%;选择“有一定把握但不敢十分肯定的问题”的共205人,占40.92%;选择“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的共58人,占11.58%;选择“自己有疑问的问题”的共125人,占24.95%。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一种技能操练,大多数的学生希望在阅读中有挑战性,这正是他们希望通过阅读
龙岩二中“开放式语文教学法”课题,标签: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http://www.51jxk.com
F. 在回答“在你的学习中,问题一般来源是什么”时,回答“老师提出”的共301人,占60.56%;回答“同学提出”的共79人,占15.90%;回答“自己发现”的共117人,占23.54%。4人未答。“善学者善疑”,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习往往是被动的学习,而这种情况在我们的学生中竟表现得如此严重!
G. 在回答“你在上课时提出问题的情况如何”时,回答“从来没有提出问题”的共171人,占34.41%;回答“偶尔提出问题”的共298人,占59.96%;回答“常常提出问题”共28人,占5.63%。4人未作答。其实,阅读中产生自己的疑问是很正常的,但关键的是会不会、敢不敢提出问题。这一点看来也是不容乐观的。
H. 在回答“上课时,你喜欢思考和回答哪一类问题”时,选择“自己很有把握的问题”的共113人,占22.55%;选择“有一定把握但不敢十分肯定的问题”的共205人,占40.92%;选择“有一定难度的问题”的共58人,占11.58%;选择“自己有疑问的问题”的共125人,占24.95%。阅读是一种心智活动,而不是一种技能操练,大多数的学生希望在阅读中有挑战性,这正是他们希望通过阅读获取新知、获得美感享受的具体表现。
I. 在回答“发现老师对某个问题的解说有不当之处,你一般会怎样处理”这个问题时,选择“马上提出自己的发现”的共53人,占10.58%;选择“怀疑自己的答案可能出错”的共91人,占18.16%;选择“再思考一下再向老师提出”的共275人,占54.89%;选择“先服从老师的答案”的共82人,占16.37%。
J. 在回答“当你对课文的理解有一定的创见,而且与老师的答案不同时,你怎样处理”这一问题时,选择“马上提出,与老师同学共享”的共125人,占25.35%;选择“暗自高兴而已,不想说出来”的共50人,占10.14%;选择“告诉同学,但还是服从老师”的共220人,占44.62%;选择“试图说服老师”的共98人,占19.88%。8人未答。
K. 在回答“上阅读课时,你常常会有下列的哪一种方式”时,选择“自己先有一个对课文的理解”的共180人,占35.92%;选择“老师讲完,记完笔记了事”的共86人,占17.17%;选择“把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理解相对比”的共136人,占27.14%;选择“随便”的共99人,占19.76%。
L. 在回答“对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你一般会如何处理”时,选择“根据上下文和语境加以分析和判断”的共279人,占56.14%;回答“不予深究,等老师说”的共79人,占15.90%;选择“十分兴奋,慢慢体会”的共76人,占15.29%;回答“理解不了,放一边算了”的共63人,占12.68%。4人未答。抱消极态度的不在少数。
(二)学生作文能力摸底情况表(见附表)。
四、阅读教学方面:
(一)传统阅读教学的流程及分析
传统的阅读教学异化了真正意义上的阅读。这是上面的调查数据给我们敲响的一个警钟。
教学阅读,作为帮助学生培养和提高阅读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语言运用的规范知识和情感体验的范式建立的特殊阅读,在伴随人类进化的历史跋涉中几经变迁,发展到现代,模式十分成熟所以也必然见出不足,见出弊端。从过程上看,现代教学阅读呈现为如图一所示的流程,现出其“非阅读”的本质。
导读
图一:传统阅读教学流程图
其中,前阅读或预习很不可靠:前阅读,对于那些优秀的篇章,学生一般在拿到新课本时就匆忙地先睹为快了,对教学不存在实质的意义;这里,特别要指出的是,前阅读完成得较好的,能形成较为成熟的初始悟读——学生初始阅读所得到的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感受,而囫囵吞枣的则只能得一个大体的粗糙的印象,但即使如此,也毕竟是学生自己的。而预习则往往被视为可有可无的伴生物而被学生省略或遗忘了。
半阅读之所以为半阅读,是因为许多教师在开讲之前还会让学生先看一看,读一读,但限于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往往无法真正进入阅读,或无法充分地完成阅读,往往是半途而止。
也正因为在学生还没有完成对文本的初始悟读时,教师就进行分析,因此学生所得的就只能是教师的解说,只能是没有自我的标准解读,他们理解、记忆的是标准解读,练习、复述的是标准解读,他们远离了文本的原汁原味,远离了感性的营养,失去了发展和提高的机会。
阅读是一种情感活动,也是一种思辩活动,总之它是十分复杂的心智活动,我们现在的阅读教学,最为严重弊病的就是把这种复杂性简单化、机械化。这种教学惯性造成的严重后果就是:情感因素因为缺乏经常的来自对阅读的切身体验而变得单调和麻木,思维活动也随着这种阅读的程序化惯性而越发不成熟——失去了形象感悟,也失去了抽象思辩;失去了自由品味的时间,也失去了充分发散的空间。
(二)我们的改革:建构有意义的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怎样才能成为真正有意义的呢?我们认为,真正的阅读教学,必须合乎阅读的根本规律,把现在违背规律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拉回到这个规律上,是为“返本”;合乎规律的阅读教学,又必然是以受教育者的基本素质的提高和发展为己任的,是指向人生、指向未来的,是为“后现代”。
1、我们在教学中强调的重要概念
(1)初始悟读,是阅读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也是不可缺少的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从狭义上说,它是指在课堂阅读中,主体在未受外来介入(如阅读提示、参考书、教师分析等)的情境下主动地采用相适宜的策略完成文本初始阅读,形成的对文本的初始理解和感悟。它包含对文本的初始的感受、理解、判断、联想、想象,是个性化的、独特性的。要提高学生的元阅读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初始悟读必须得到充分的认识和重视,其价值就体现在不可删节不可替代上。
林黛玉、杜十娘、祥林嫂、水生嫂、玛蒂尔德、林冲、葛朗台,他们的形象栩栩如生的活跃在学生的脑海里,首先靠的决不仅仅是评论家的、学者的、老师的讲授,更重要的是靠学生自己的阅读、体会、感受和丰富。
(2)开放性。作为理想的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特征,开放性决定了我们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是反对机械性、抛弃封闭性。“封闭系统完全与环境分离,独立于环境。它们是静态的,可预测的,而且最终趋于平衡、静止、非活动性状态。一个开放系统则可定义为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输入与输出能量,增大或分解其组成成分的系统。”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平衡的系统,当学习者的行为偏离了预定目标时,则被认作“错误”,而“错误”必须被排除或修正。但作为一个有活力的个体或群体,其进步的动因不是平衡,而恰恰是不平衡。在皮亚杰看来,没有不平衡,就不可能有不断增长的重建平衡。为此,“ISD(教学系统设计——笔者注)模式中反馈的作用不是为达到预定目标而维持平衡和控制信息,而是为了触发内政的变革。”因此,我们认为,有生命力的阅读教学必须是开放的。
2、 基本原则
开放式语文教学法,其价值体现在对学生主体性的尊重上,其目标定位在对学生的终身教育和人文素质的深切关怀上。因此,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时刻关注着,我们的教学设计、教学细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是否有助于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否合乎学生发展的需求。
(1)多向互动原则。
多向互动指的是学习主体在初始悟读的基础上,若干个独特的初始悟读形成的师生之间的、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甚至是阅读主体与权威解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影响、对比提高的动态特征。这一点,正是对那种单向输入、盲从权威的传统教学的彻底反动,它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解读空间,也极大地唤醒了强烈的阅读动机。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Tag: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