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计划总结判断句浅说(教学总结)» 正文

判断句浅说(教学总结)

[10-16 16:56:1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计划总结   阅读:8796

概要: 【考点阐述】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的“理解”方面的第三条要求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关于“理解”,《考试说明》在“考试能力要求”的方面的解说是“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对于判断句的特点,只要我们能够在平时的文言学习去加以领会和长期积累,这样,就能在高考的文言阅读中,对识别并且准确地对实虚词理解、文意判断和文言翻译起到很大的作用。 【技法指导】判断句是在文言文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一种特殊句式。其特殊之处主要在谓语上,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是”作判断词是近古以后的语言现象,与判断句功能极其相似的现代汉语的“是字句”一般都用“是”充当谓语成分。因为缺少谓语动词的缘故,判断句基本上靠“者”“也”来提顿或舒缓语气,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形式。 (一)基本形式 1、……者,……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2、……者也 晏子,齐之习辞者也。3、……也 和氏

判断句浅说(教学总结),标签:计划总结范文,http://www.51jxk.com



 
 
【考点阐述】 
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在“古代诗文阅读”的“理解”方面的第三条要求是“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包括“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此类活用。”关于“理解”,《考试说明》在“考试能力要求”的方面的解说是“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对于判断句的特点,只要我们能够在平时的文言学习去加以领会和长期积累,这样,就能在高考的文言阅读中,对识别并且准确地对实虚词理解、文意判断和文言翻译起到很大的作用。 
【技法指导】
判断句是在文言文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的一种特殊句式。其特殊之处主要在谓语上,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是”作判断词是近古以后的语言现象,与判断句功能极其相似的现代汉语的“是字句”一般都用“是”充当谓语成分。
因为缺少谓语动词的缘故,判断句基本上靠“者”“也”来提顿或舒缓语气,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特殊形式。 
(一)基本形式  
 1、……者,……也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2、……者也         晏子,齐之习辞者也。
3、……也           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此世所以不传也。
4、……者,……     粟者,民之所种。
(二)特殊形式
1、无标志判断句(语意判断)
秦,虎狼之国。    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2、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谓语前加副词“乃”“诚”“必”“皆”“即”“则”“固”“犹”等。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予购三百盆,皆病梅。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离骚者,犹离忧也            仁陷于愚,固君子之所不与也。
3、“为”字充当谓语动词的判断句。
以后典籍皆为板本。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4、“是”在文言文中,起先往往不作判断词用,而是用作代词、形容词。但在汉、魏以后,“是”作判断动词的逐渐增多。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代词)         觉今是而昨非。(形容词)
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形容词意动)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作判断词)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作判断词)
5、否定判断(大多数情况用“非”)
人非生而知之者
6、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带“也”的判断性分句表示原因。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
【原题展示】  
1、2009年山东卷(课改区)第13题 句子翻译(3)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译文: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相信他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的方法啊。 
2、2009年广东卷(课改区)第9题之(2)题 翻译①语迪曰:“卿向不欲吾欲国事,殆过矣。”
译文:(章献太后)告诉李迪说:“你先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政事,(从现在看)大概是你错了!”
3、2009年北京卷第6题 C 若真鄙儒也 译文:你等真是见识浅陋的儒生。                  
4、2009年湖南卷 第9题C 予世之介士也  译文:我是世上极不合群的读书人啊! 
第12题(3)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
译文:赏赐给他车辆马匹却推辞的人,是不害怕步行的人。 
5、2009年江西卷 第13题(3)卖酒者匪唯长者,抑亦智士哉!
译文:卖酒者不仅是有德行的人,而且是有智慧的人啊。
【同步突击】    阅读下面的三个文言文语段,完成1—9题。
设题意图
  为突出考点,在每个选择题中,至少设计一个判断句或者类似句式,如1题B项,2题①,4题D项,5题B②,C中①, 7题 A 项,8题 A项 ① ②,B项  ①②。而翻译题则基本上主要涉及的都是判断句。
(一)
(魏)文侯与群臣饮酒,乐,而天雨,命驾将适野。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君将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韩借师于魏以伐赵。文侯曰:“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赵借师于魏以伐韩,文侯应之亦然。二国皆怒而去。已而知文侯以讲①于己也,皆朝于魏。魏由是始大于三晋,诸侯莫能与之争。
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任座趋出。次问翟璜,对曰:“仁君也。”文侯曰:“何以知之?”对曰:“臣闻君仁则臣直。向者任座之言直,臣是以知之。”文侯悦,使翟璜召任座而反之,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文侯与田子方饮,文侯曰:“钟声不比乎?左高。”田子方笑。文侯曰:“何笑?”子方曰:“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文侯曰:“善。”
文侯谓李克曰:“先生尝有言曰:‘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今所置②非成则璜,二子何如?”对曰:“卑不谋尊,疏不谋戚。臣在阙门③之外,不敢当命。”文侯曰:“先生临事勿让。”克曰:“君弗察故也。居视其所亲,富视其所与,达视其所举,穷视其所不为,贫视其所不取,五者足以定之矣,何待克哉!”文侯曰:“先生就舍,吾之相定矣。”
注:①讲:和睦。②所置:指选任国相。③阙门:宫门,代朝廷。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天又雨,君将安之    ②杜少府之任蜀州
B  ①君弗察故也          ②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C  ①今所置非成则璜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  ①臣是以知之          ②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2、以下语句编为四组,全部说明文侯是“仁君”的一组是
①寡人与赵,兄弟也,不敢闻命  ②乃往,身自罢之
③文侯与群臣饮酒,乐④亲下堂迎之,以为上客  ⑤先生临事勿让
A  ②③⑤   B ①③④   C ①④⑤  D ②④⑤
3、翻译:
①文侯问于群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
②臣闻之,君明乐官,不明乐音,今君审于音,臣恐其聋于官也。

(二)
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鞅少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座为中庶子。公叔座既死,公孙鞅闻秦孝公下令国中求贤者,将修穆公之业,东复侵地,乃遂西入秦,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景监曰:“子何以中吾君,吾君之欢甚也?”鞅曰:“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而君曰:‘久远,吾不能待。且贤君者,各及其身显名天下,安能邑邑待数十百年以成帝王乎?’故吾以强国之术说君,君大悦之耳。”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五,而相收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匿奸者与降敌同罚。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全,以明不欺。卒下令。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尽迁之边城。其后民莫敢议令。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计划总结计划总结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计划总结
上一篇:如何阅读抒情诗((高二选修教学总结)
《判断句浅说(教学总结)》相关文章
  1. 判断句浅说(教学总结)
  2. 判断句浅说(教学总结)
  3.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判断句浅说(教学总结)
  4. 在谷歌中搜索相关文章:判断句浅说(教学总结)
  5. 在soso中搜索相关文章:判断句浅说(教学总结)
  6. 在搜狗中搜索相关文章:判断句浅说(教学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