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二)商君是卫国诸庶孽公的儿子,名字叫鞅,复姓公孙。商鞅从小就喜欢学习刑法。曾担任魏国丞相公叔座的中庶子职务。公叔座死后,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招贤纳士,将要成就秦穆公的霸业,向东收复侵占的土地,(公孙鞅)于是从西面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拜见孝公。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不感到厌倦。景监说:“你凭什么讨好孝公,使得孝公如此喜欢你?”公孙鞅说:“我劝说秦孝公仿效古代帝王的做法,但孝公说:‘这太久远了,我无法等待。况且古代贤明的君王,各有各的成名方法,哪里能够压抑自己待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可以成就帝王的大业呢?’所以我就用富国强兵的霸业劝说孝公,孝公非常高兴。”后来,让公孙鞅担任左庶长,最终审定改革的法令。法令规定老百姓实行什伍编制,犯法连坐。不主动告发犯罪的人处以腰斩之刑,窝藏犯罪的人与投降敌人同等处罚。私下打斗闹事,按各自的轻重程度施以相应的处罚。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以及懒惰而贫困的人,全家罚为官奴。 法令已经制定好了,还没有公布,(公孙鞅)怕老百姓不相信,就在京城南门竖立一个三丈多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此木搬移到京城北门
判断句浅说(教学总结),标签:计划总结范文,http://www.51jxk.com
(二)
商君是卫国诸庶孽公的儿子,名字叫鞅,复姓公孙。商鞅从小就喜欢学习刑法。曾担任魏国丞
相公叔座的中庶子职务。公叔座死后,公孙鞅听说秦孝公下令在全国招贤纳士,将要成就秦穆公的霸业,向东收复侵占的土地,(公孙鞅)于是从西面进入秦国,通过秦孝公的宠臣景监来拜见孝公。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不感到厌倦。景监说:“你凭什么讨好孝公,使得孝公如此喜欢你?”公孙鞅说:“我劝说秦孝公仿效古代帝王的做法,但孝公说:‘这太久远了,我无法等待。况且古代贤明的君王,各有各的成名方法,哪里能够压抑自己待到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可以成就帝王的大业呢?’所以我就用富国强兵的霸业劝说孝公,孝公非常高兴。”后来,让公孙
鞅担任左庶长,最终审定改革的法令。法令规定老百姓实行什伍编制,犯法连坐。不主动告发犯罪的人处以腰斩之刑,窝藏犯罪的人与投降敌人同等处罚。私下打斗闹事,按各自的轻重程度施以相应的处罚。从事商业和手工业以及懒惰而贫困的人,全家罚为官奴。
法令已经制定好了,还没有公布,(公孙鞅)怕老百姓不相信,就在京城南门竖立一个三丈多高的木头,招募有能把此木搬移到京城北门的人.奖给他十两金子。老百姓感到这件事很奇怪,没有人敢搬移。又说:“能搬运此木的人奖五十两金子”。有一个人将此木搬移了,就奖给五十两金子,以表明不欺骗之意。终于下令推行新法。新法在民间施行了一周年,秦国的百姓到国都诉说新法不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候,太子犯法。公孙鞅说:“法令之所以难以施行,是因为上面的人带头违犯。”(公孙鞅)将要处置太子。太子是皇帝的继承人,不能够施刑,就处罚太傅公子虔,刺面处罚少傅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都自觉遵守法令,秦国百姓当初认为新法不利就来建议完善法令,公孙鞅说:“这些都是刁民。”把这些人全部发配到边城,后来再也没有人敢议论法令了。
公孙鞅劝说秦孝公攻打魏国,孝公认为这个建议好,就派公孙鞅率兵进攻魏国。魏国派公子卬率兵迎战。两军对峙,公孙鞅给公子卬送信说:“我一开始就与你友好交往,现在各自为两国的将军,我不忍心互相攻打,可以与你见面商定结盟,—起饮酒,高兴地撤军,以使秦魏两国相安无事。”魏公子卬认为真是这样。两人会盟完毕,一起喝酒,但是公孙鞅让埋伏的军士袭击俘虏了公子卬,趁机进攻魏军,大败魏军而回到秦国。
秦孝公死后,太子登基。公子虔一伙告发公孙鞅谋反,派人逮捕了公孙鞅。秦惠王将商君处以车裂的极刑来示众,说:“不要像商君那样谋反!”
太史公司马迁说:商鞅是一个生性刻薄的人。开始的时候就想用帝王霸业劝说秦孝公,这种浅薄的言论,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并且所涉及的尽是宠臣,等到施用时,处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卬,不听从赵良之言,也足以看出商君刻薄少恩。我曾经读过商君的著作《开塞》、《耕战》,内容与他的所作所为相似。最终在秦国留下一个谋反的罪名,这也是有缘由的呀!
(三)
有人在燕王面前诽谤苏秦,说:“武安君(苏秦)是天下不可信赖的人,大王以万乘大国的君主之尊对苏秦谦敬,在朝廷尊崇他,这是告诉诸侯,燕王在以小人为伍。”
武安君从齐国归来,燕王没有预备往处接待他。武安君对燕王说:“我是东周乡野的一个小民,刚拜见您时,自己没有一点功劳,而您亲自到郊外迎接我,使我尊鲜于朝廷,现在我为您出使齐国,有得十城之利,有存危燕之功,而您不任用我的原因,一定是有人说我不可信赖,在大王面前诽谤我。我不可信赖,正是您的福分。如果我的信义象尾生,廉洁象伯夷,孝顺象曾参,这三个人有天下高尚的品行,而用来侍奉大王,可以吗?”燕王说:“可以。”苏秦说:“如果有这三种美德,我就不待奉大王了。”
苏秦又说:“再说,象曾参一样孝顺,应该连一夜都不离开双亲,而住在外面;那您怎能派我到齐国去呢?象伯夷一样廉洁,不白吃饭,认为武王伐纣是玷污了道义,而不做武王的大臣,他辞去孤竹君不做,饿死在首阳山上,象这样廉洁,怎能肯步行几千里来侍奉弱小的燕国的正处于危境的国君呢?象尾生一样守信义,和女子约会,女子未来,江水暴涨,(他)竟抱着桥柱不走而死,象这样的守信义又怎么肯到齐国去宣扬燕、秦的威势而获大功呢?那些讲信义的人,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别人,他们都是满足现状,以此作为自护其名的办法,而不是为了进取,有所作为。再说,三王相继兴起,五霸交替强盛,他们都不是满足现状,无所作为。您以为满足现状是可以的吗?那么齐国就不会进入营丘,足下就不会越过边境,楚国也不会对边城之外抱有野心了。而且我有老母在东周,离开老母来投靠大王,抛弃自满(无所作为)的思想,追求进取(的志向),我的志趣本来不与您相同。您是满足现状的国君,我是有所作为的臣子。这就是所说的因为忠信得罪了君王。”
巨东涛
上一页 [1] [2] [3]
Tag:语文计划总结,计划总结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计划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