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要: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始与公子欢 欢:友好,交好 B 军既相距 距:通“拒”,相距对峙C 语数日不厌 厌:讨厌,厌恶D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天资:生性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因孝公
判断句浅说(教学总结),标签:计划总结范文,http://www.51jxk.com
卫鞅说孝公伐魏,孝公以为然,使卫鞅将而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击之。军既相距,卫鞅遗魏将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魏公子卬以为然。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公子卬,因攻其军,尽破之以归秦。
秦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也。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卬,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刻薄少恩也。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
4、对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始与公子欢 欢:友好,交好
B 军既相距 距:通“拒”,相距对峙
C 语数日不厌 厌:讨厌,厌恶
D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 天资:生性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因孝公宠臣景监以求见孝公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B ①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 ②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C ①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 ②能徙者予五十金
D ①吾说公以帝王之道比三代 ②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不便者以千数
6、翻译:
① 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者,卫鞅曰:“此皆乱化之民也。”
② 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三)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曰:“武安君(苏秦),天下不信人也。王以万乘之下,尊之于廷,示天下与小人群也。”武安君从齐来,而燕王不馆也。谓燕王曰:“臣东周之鄙人也,见足下,身无咫尺之功,而足下迎臣于郊,显臣于廷。今臣为足下使,利得十城,功存危燕,足下不听臣者,人必有言臣不信,伤臣于王者。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使臣信如尾生,廉如伯夷,孝如曾参,三者天下之高行,而以事足下,可乎?”燕王曰:“可。”曰:“有此臣亦不事足下矣。”苏秦曰:“且夫孝如曾参,义不离亲一夕宿于外,足下安得使之之齐?廉如伯夷,不取素餐,污武王之义而不臣焉,辞孤竹君,饿而死于首阳之山。廉如此者,何肯步行千里而事弱燕之危主乎?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扬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乎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皆自覆之术,非进取之道也。且夫三王代兴,王霸迭盛,皆不自覆也。君以自覆为可乎?则齐不益于营丘,足下不逾楚境,不窥于边城之外。且臣有老母于周,离老母而事足下,去自覆之术而谋进取之道,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足下者自覆之君也,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7、 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安君,天下不信人也 信:确信,确定
B 廉如伯夷,不取素餐 素餐:蔬菜瓜果之类
C 信如尾生,期而不来 期:约定
D 君以自覆为可乎? 自覆:自我否定
8、 下列各句加线词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 ①臣之不信,是足下之福也 ②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
B ①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 ①君以自覆为可乎 ②皆以美于徐公
D ①臣之趣固不与足下合者 ②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 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② 足下自覆之君,仆者进取之臣也,所谓以忠信得罪于君者也。
参考答案
1、A(A:都是动词,“到、去”。B:①介词,“因为”, ②动词,“做”。C ①连词,“就是” ②连词,“却”。 D ①助词,表判断②助词,表感叹。)
2、D(① 君臣饮酒乐,属正常情况,反映不出“仁”。③表面看有仁德之象,但联系下文“伐中山”可看出,文侯之言无非笼络他国以提高本国地位,壮大本国力量,并非仁而非攻,属外交手段而已。
3、①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众人都说:“您是仁德君主!”
②我听说,国君应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
4、C (厌:满足。 )
5、C (①助词,起提顿语气的作用;②代词,译为“……的人”。A两个“因”是介词,通过;B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 D两个“以”是介词,用)
6、①秦国百姓当初认为新法不利就来建议完善法令,公孙鞅说:“这些都是刁民。”
②秦惠王将商君处以车裂的极刑来示众,说:“不要像商君那样谋反!”
7 C (A 信赖B 白白地吃饭D自我满足)
8 D ①本来 ②顽固(A代词“这”,B介词表“凭借……手段”, C动词“认为”。)
9、①那行动上守信用的人,只是自我完善,并不能为他人(扬国威)。(4分)
②您是自我满足的国君,我是上进(有作为)的臣子,这就是所说的因为忠信而获罪于国君。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一)
魏文侯与群臣饮酒,大家很快乐。可是天下起了大雨,文侯下令备车前往山野之中。左右侍臣问:“今天饮酒正在兴头上,天又下大雨,国君打算到哪里去?”文侯说:“我与管理山泽的人约定今天去打猎,虽然这里很快乐,难道可以无视一个约定吗!”于是亲身前去告知停猎。
韩国向魏国借兵来攻打赵国。文侯说:“我与赵国,是兄弟关系,不敢从命。”赵国向魏国借兵来攻打韩国,文侯用同样的话回答使者。两国使者都怒气冲冲地离开。后来两国得知文侯对自己的和睦态度,都前来朝拜魏国。魏国从此成为魏、赵、韩三国之首,各诸侯国没有谁能与魏国争锋。
文侯派乐羊攻打中山国,攻占之后将其封给自己的儿子魏击。文侯问群臣:“我是什么样的君主?”众人都说:“您是仁德君主!”任座说:“国君您得到中山国,不把它封给您的弟弟,却封给自己的儿子,怎么称得上仁德君主!”文侯大怒,任座快步走了出去。文侯又问翟璜,翟璜回答说:“您是仁德君主。”文侯问:“凭什么知道?”翟璜回答说:“我听说国君仁德臣子就耿直,刚才任座的话很耿直,我因此知道您是仁德君主。”文侯很高兴,派翟璜去召任座回来,自己又走下朝堂迎接任座,把他奉为上宾。
文侯与田子方饮酒,文侯说:“编钟的乐音不谐调吧?左边的乐音高。”田子方笑了。文侯问:“你笑什么?”田子方说:“我听说,国君应懂得任用乐官,不必懂得乐音。现在国君您精通音乐,我担心您疏忽了任用官员的职责。”文侯说:“对。”
文侯对李克说:“先生曾说过:‘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现在我要选任国相,不是魏成就是翟璜,这两人怎么样?李克回答说:“地位低的人不参与地位高的人的事。我在朝外任职,不敢接受命令。”文侯说:“先生不要临事谦让。”李克说:“国相定不下来,是国君您没有明察的缘故呀。看人,闲居之时看他所亲近的,富贵之时看他所交往的,显达之时看他所推荐的,困厄之时看他所不做的,贫穷之时看他所不取的。这五条足够用来决定谁可以做国相了,何必要等待我表态呢!”文侯说:“先生请回府吧,我的国相这就选定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Tag:语文计划总结,计划总结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计划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