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上海卷考试手册》中30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拟定意见(沪教版)» 正文

《上海卷考试手册》中30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拟定意见(沪教版)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755

概要: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 时海成在恢复高考30年的今天,上海教育考试院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考试手册》(以下简称《考试手册》)上第一次规定了“语文科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使得广大中学生为扎实学好文言有了可努力的具体目标,进而克服文言学习中存在的某种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一些不常见的甚至是很少见到的实词尽可以释然了,不用担心冷不丁考个什么费猜详的词来。值得一说的是,常见词的量定为300个是适中的。《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是这么表述的:“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四年的实词积累量达到150个左右。”在高中阶段是这么表述的:“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每学年的积累总量不少于100个。……能记住常见的通假字。”根据《课程标准》,一个高中生在学业结束时,应当积累不少于450个常见文言实词。我以为,这个量的规定是适当的,它既符合中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业负担量,也符合读懂浅易文言文最必须的基础量。上世纪80年代有位学者曾编过一本供中学生用的80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专著,这本书基本能

《上海卷考试手册》中30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拟定意见(沪教版),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东昌中学   时海成
在恢复高考30年的今天,上海教育考试院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考试手册》(以下简称《考试手册》)上第一次规定了“语文科文言文300个常见文言实词”,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使得广大中学生为扎实学好文言有了可努力的具体目标,进而克服文言学习中存在的某种盲目性和随意性,对一些不常见的甚至是很少见到的实词尽可以释然了,不用担心冷不丁考个什么费猜详的词来。
值得一说的是,常见词的量定为300个是适中的。《上海市中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行稿)中在义务教育阶段是这么表述的:“积累一定量的文言实词,四年的实词积累量达到150个左右。”在高中阶段是这么表述的:“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每学年的积累总量不少于100个。……能记住常见的通假字。”根据《课程标准》,一个高中生在学业结束时,应当积累不少于450个常见文言实词。我以为,这个量的规定是适当的,它既符合中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业负担量,也符合读懂浅易文言文最必须的基础量。上世纪80年代有位学者曾编过一本供中学生用的800个常见文言实词的专著,这本书基本能满足中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实际需要,但不宜要求每一个高中生都把它积累下来,而且也是不切实际的。所以,《课程标准》规定的常见文言实词不少于450个的基本总量较为符合学情。作为为高考而制定的《考试手册》,其依据无疑应是《课程标准》,顺理成章,常见文言实词基本总量的规定也应不少于450个。只是《考试手册》毕竟不等同于《课程标准》,它既是高三复习的指南,也是考试升学的减压阀;既要兼顾《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又要考虑考生实际负担,也因其中一些实词到高中已过于浅易,最后定为300词,应该说,这个量还是适中的。
只是这300个常见词的划定不是科学遴选的结果。这无需多加审视,细心的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其一,300词是按音序排列的,这种只要多花3分钟即可排列妥帖的事情,居然也没做到。比如高中部分C声母其中一些是这样排列的:“称诚出除辞  驰冲传垂次  刺促错处”,正确的应是“称诚驰冲出  除处传垂辞  次刺促错”,chu应该在chi、chong之后,“辞”是平舌音,“处”是翘舌音,它们的位置都错了;其二,“属”字初高中都有,重复了,300词实际上成了299词;其三,请看词语表,高中B和C声母的词语是初中的四、五倍,反之,初中X和Y声母的词语又是高中的三、四倍,这是符合教材实际呢,还是随意配给?我并非说两厢均衡才科学,只是太巧了,一个是前面多,一个是后面多,令人怀疑它的科学性。
如果300个常见词只是这些纰漏,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问题在于专家在为《考试手册》确定300词时因缺乏严谨精神,以致具体的300词成了不是科学遴选的结果。要知道,这不是什么个人行为,一线的教师和学生可是把考试院的《考试手册》奉若神明的,认为考试院规定的300词是权威发布,会当然地把高三文言词语的复习视为圭臬。实际的效应还不止于高三,它还将对高中三年乃至初中的文言学习产生辐射和影响。既然如此,我们就有必要对这300词认真甄别一番,看看这些词够不够格冠以文言学习常见300词的“名分”,够不够格享有居留《考试手册》的“身份证”,够不够格镀上考试院权威机构这层金。
既然事关权威性,《考试手册》又只宜设定有限的300个文言常见词,那就应该持负责而又审慎的态度,确定入选条件,以便从常见词和次常见词中精选出300个词来。 
我以为,至少先要符合如下三个条件,哪三个条件呢?
(1)必须是初高中教材中出现过的词语;(2)必须是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3)必须是和现代汉语一般词义存在一定差异的词语。 
目前列入《考试手册》的300个常见文言实词,是否都符合这三个条件呢?没有。比如“傲、包、逼、彼、毕、遍、泊、草、怠、旦、寡、竭、迫、色、恃、书、顺、痛、狭、徐、异、逾”至少这22个的古今词义几近没有差异,就不符合第三个条件,其中“傲”、“泊”、“恃”在文言中的出现频率并不算高。最主要的是阅读文言文时,这22个常见词也确实没有多少理解上的障碍,把它们选进300词,确实是白占了有限的300个席位,无形中为高考命题人挤压了出题空间。 
由于教材中符合这三个条件的词不下六、七百个,若仅凭这三个条件来选定300个常见文言实词,还是有困难的,所以我们还要定如下四个排除细则以便敲定:
(1)虽有一定差异,但理解上并不存在障碍或意思较为浅近的词语,理应排除。
(2)虽有一定差异,但有差异的义项在教材中一般没有例句,这个词语就应排除。
(3)虽有一定差异,但有差异的义项主要是词性的活用上,这些词语可以排除。
(4)虽有一定差异,但有差异的义项主要在通假字上,这个词语可考虑排除。
之所以定如此细则,还因为这是为《考试手册》编定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考试手册》也是命题人的蓝本,不排除一些没有命题价值的词,命题的空间必将褊狭,从而限制了试题的命制。下面就这些细则,笔者结合目前的300词作一点阐说,以求认同。
 关于细则(1),有些文言词的古今词义虽有一定差异,但理解上并不存在障碍,可考虑排除。比如“夺”字,虽有一个“强行改变”的义项为现代汉语所不存,但放在语境里,意念中若没有按“强行改变”的意思去理解,也能读懂句子。如《论语》中的“匹夫不可夺志”,《陈情表》中的“舅夺母志”,便是一读也懂得的句子。至于“夺”的“罢免”义新教材中没有例句。像“夺”一类情形的不必列入300个词的还有“北、背、尝、促、俱、涕、云、足、左”等。“北”主要是“败逃的军队”义项为现代汉语所不存,但复现率很低;“背”主要是“背叛”义项现代汉语一般不用,不过这在文言文中易理解;“尝”现在虽一般不作“曾经”意思讲,但在初中时就能掌握;“促”主要是“拧紧弦”义项为现代汉语所不存,但也只在《琵琶行》中有这个例子(促弦);“俱”的“在一起”义项,“涕”的“眼泪”义项,“足”的“值得”义项,虽不是现代汉语的义项,但在文言文中都不难理解;“云”主要是语助义现代汉语已不用,古文也不常见;“左”只在尊卑的意思上古今有区别,但学到高三,一般学生也都懂。这些词都不应挤占紧缺的300词席位。
反之,如果不了解一个词的某个特殊义项,就会引起误解文句的这类词,一般应考虑吸纳进300词中。比如“让”这个词,“责备、责问”这个义项就为现代汉语所不存,而在教材中以及拓展阅读中复现率又较高,如果学生不掌握这个词义,阅读肯定会有障碍。如《苏武传》中有一句“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句子,《信陵君窃符救赵》中有 “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句子,这些句中的“让”,学生若不知晓“责备、责问”义项,不是误解文义,便是读不懂。(其实《鸿门宴》中“大礼不辞小让”这一句里的“让”,也应理解为“责备”才妥帖,但现在好多注本误注为“谦让”,把句中的“辞”曲解为“争、计较”,这里不作讨论)“让”还有“辞、拒”的意思同样为现代汉语所不存,教材中也曾有过例句,拓展阅读也不难遇到,像这个词,就应列入300个常见文言实词中,遗憾的是《考试手册》中没有列入。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像“夺”一类情形的词都排除在300个常见词之外,如“稍”、“劝”、“狱”就应另当别论。这是因为这些词的文言义项“稍”的渐渐义、“狱”的案件义在文言中复现率较高,“劝”的鼓励义易被学生误解为劝止义,都是需要学生重点掌握的,所以它们保留席位是符合学情的。
关于细则(2),有些文言词的古今词义虽有一定差异,但有差异的义项在教材中一般没有例句,这个词语就应排除。比如“苍”字,作为“青黑色、灰白色”一类的义项,古今相同;作为“天”义项理解的,其实是借代引申,教材也没有;作为“百姓”义项理解的,教材同样是没有,复合词“苍生”虽有,却没有理解的障碍;至于“蒹葭苍苍”中的“苍苍”是叠音词,茂盛的样子,随课文学习理解即可。像这个词就应该排除在300词之外,遗憾的是《考试手册》中把它列入了。
像“苍”这一类不该列入而列入的还有“冲”、“聚”、“难”、“启”、“周”这5个。“冲”古今有差异的义项主要是“交通要道”和“虚”,除“谦冲”出现在《谏太宗十思疏》外,教材一般没有;“聚”古今有差异的义项主要是“村落”,但教材中没有例子;“难”古今有差异的义项主要是“驳斥”,曾在《答司马谏议书》出现过,新教材已不选;“启”古今有差异的义项主要是“开拓”,“周”古今有差异的义项主要是“救济”,教材中也都没有例子。这5个词和“苍”一样,最好请出300个常见词之列。至于“好”古今有差异的义项主要是“貌美”,但它在教材中出现过,如《孔雀东南飞》里的“秦氏有好女”,《与朱元思书》里的“好鸟相鸣”,而且拓展阅读时也会遇到,只是其它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以它可以“待定”,视300词的“席位”紧张与否而定。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类型及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