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文言知识点(板书)(人教版高二选修)» 正文

文言知识点(板书)(人教版高二选修)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315

概要: 翻译下列句子①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③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④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⑤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⑥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⑦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⑧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文言知识点举略一、文言实词知识点:1.通假字一般为同音通假:所识穷乏者得我 (得,通“德”,感激) 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独体字,加部首: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合体字,换部首: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及) 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词义扩大:江(古:长江;今:一切大河流)词义缩小:谷(古:谷类的总名;今:北方的谷专指小米,南方的谷专指稻子)词义转移:牺牲玉帛(古:古代祭祀

文言知识点(板书)(人教版高二选修),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翻译下列句子
①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②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 
③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④乃瞻衡宇,载欣载奔。     
    ⑤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⑥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
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⑦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 
    ⑧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文言知识点举略

一、文言实词知识点:
1.通假字
一般为同音通假:所识穷乏者得我 (得,通“德”,感激)        
便要还家 (要,同“邀”,邀请)
独体字,加部首: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        
              四支僵劲不能动 (支,通“肢”)             
合体字,换部首:小惠未徧 (徧,同“遍”,遍及)
               亲戚畔之 (畔,通“叛”,背叛)

2.古今异义
词义扩大:江(古:长江;今:一切大河流)
词义缩小:谷(古:谷类的总名;今:北方的谷专指小米,
南方的谷专指稻子)
词义转移:牺牲玉帛(古: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为正义的目的而献出生命)
感情色彩变化: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今:品行恶劣)
古分今合:阡陌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妻子儿女;今:男方的配偶
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
无论魏晋(古:更不用说;今:表条件关系)

3.一词多义
破音异读:舍  放弃v. / shě:便舍船从口入
               房屋n. / shè:屋舍俨然  

4.词类活用
(1)名作动   
名词+代词之:驴不胜怒,蹄之(用蹄踢)   
公将鼓之(击鼓) 
副词作状语+名词: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能愿动词+名词: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

(2)名作状   
A.一般名词+谓语动词(该名词不作主语时):
     表示比喻: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像飞鸟展翅一样)             
     表示待人、事的态度:我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那样) 
     表示工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                       
B.时间、地点、方位名词+谓语动词:
朝令夕改(在早晨,在晚上)
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每年)
  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向北,往南)

(3)动词、形容词作名词
动、形容词在句中作主语或宾语,有时前面加有“其”“之”: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到的人)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等,此皆良实(善良诚实的人) 

注:形容词+代词:使动或意动
(4)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既来之,则安之(使……来,使……安定)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使人信服)
名词使动:君将哀而生之乎(使我活)                 
形容词使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使……艰苦,使……辛劳)
 
(5)意动用法
名词意动:翻译作“把……当作……”
孔子师郯子(把……当作老师)
  形容词意动:翻译作“以……为……”,
“认为……是……”,“对……感到……”
渔人甚异之(对……感到奇怪)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认为……变小)  

(6)为动用法——等死,死国可乎(为国而死)

二、文言虚词知识点(一词多义)
常见的18个虚词——
而  何  乎  乃  其  且  若  所  为  
焉  也  以  因  于  与  则  者  之
例:之  
用作代词:
人称代词,他、它:公将驰之
指示代词,这、那: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用作助词:
结构助词,“的”: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                     
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宋何罪之有
结构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马之千里者                     
结构助词,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音节助词,凑足音节:顷之,烟火张天                       
注:用作动词,去、到、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三、特殊文言句式知识点
1.判断句
名词作谓语表判断:刘备天下枭雄  刘备是天下的英雄。             
“……者……也”、“……者……”“……,……也”、
“……,……者也”作判断标志: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远望去郁郁葱葱,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这实在是国家危急存亡的时刻。
副词“乃、即、皆、则、亦、非”等表判断: 
生,亦我所欲也  生命,也是我想要的(东西)。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
环滁皆山也  环绕滁州的全都是山。
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这是我效命的时候了。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这就是岳阳楼的盛大的景观啊。
动词“是、为”表判断:
问今是何世  (村中的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中间戴着高高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

2.被动句
“于”表被动:李氏子蟠,不拘于时,学于余
李家的孩子李蟠,不被时俗约束,向我学习。
“见”、“见……于……”、“受……于……”表被动: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秦国的城池恐怕不能获得,白白地被欺骗。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受制于人  
我不能拿全东吴的土地……被他人控制。
“为”、“为……所……”、“……为所……”表被动: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兔子没能得到,自己却被宋国人耻笑。     
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害了。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1] [2]  下一页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对新课标下文言文选材、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