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文言文阅读:筛选文中的信息(高三)» 正文

文言文阅读:筛选文中的信息(高三)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844

概要:例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郑母教子为官清正有关的一组是(1995全国卷)①吾非怨汝,乃愧汝家耳②在官清恪,未尝问私③吾亦望汝副此心④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⑤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⑥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A.①②⑥B.①④⑤C.③⑤⑥D.②③④文章有两个内容:一是郑母教子为官清正,一是她自己严于律已。从形式上看,材料主要通过郑母的两次谈话来表现这两个内容的,第一次说话表现“教子为官清正”,第二次谈话表现郑母“严于律已”,由此可确定阅读区域为第一次谈话的内容,即从”吾非怨汝”到”堕于公政”。⑤⑥两句不在此区间内,故可以排除。例6见“例1”(2001全国卷)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进程通常有起因、经过、结果等阶段,在分析题干时必须明确要求筛选哪个阶段的句子,避免事件的进程提前或滞后。本题题干是说“全部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那么就应该选田单“运用”战术的阶段的句子。第①句“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是燕国大将,攻齐的功臣,田单则抓住刚继位的燕惠王与他有矛盾,施行反间计,派人散播谣言,说乐毅故意不攻下即墨城,想在齐地自立为王,燕王相信,派另一位叫骑劫的将

文言文阅读:筛选文中的信息(高三),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例5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郑母教子为官清正有关的一组是(1995全国卷)
①吾非怨汝,乃愧汝家耳      ②在官清恪,未尝问私
③吾亦望汝副此心         ④何可负荷忠臣之业乎
⑤母恒自纺绩,夜分而寐      ⑥乃是天子报尔先人之徇命也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文章有两个内容:一是郑母教子为官清正,一是她自己严于律已。从形式上看,材料主要通过郑母的两次谈话来表现这两个内容的,第一次说话表现“教子为官清正”,第二次谈话表现郑母“严于律已”,由此可确定阅读区域为第一次谈话的内容,即从”吾非怨汝”到”堕于公政”。⑤⑥两句不在此区间内,故可以排除。
例6 见“例1”(2001全国卷)
在叙事类选文中,事件的进程通常有起因、经过、结果等阶段,在分析题干时必须明确要求筛选哪个阶段的句子,避免事件的进程提前或滞后。本题题干是说“全部表现田单‘兵不厌诈’手段”的一组,那么就应该选田单“运用”战术的阶段的句子。第①句“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是燕国大将,攻齐的功臣,田单则抓住刚继位的燕惠王与他有矛盾,施行反间计,派人散播谣言,说乐毅故意不攻下即墨城,想在齐地自立为王,燕王相信,派另一位叫骑劫的将军来代替乐毅,这正中了田单之计,是反映田单施行反间计后的效果。至于第⑤第⑥句,说的是用“火牛阵”冲击敌营时燕军的狼狈情景,而“火牛阵”之所以能成功,是要靠之前的一系列迷惑敌军的‘兵不厌诈’的手段,也就是战术的结局,自然也不符合题干的要求。答案C项。
四、锁定内涵,忌无的放矢
题干对人物某种品质或做法的说法,有时是命题者自己进行了概括,有时则摘引原文中的字眼,它们有时是明晰的,有时则是隐晦的。对于命题者自行概括的较抽象语词要悉心揣摩其内涵,如例1种的“兵不厌诈”;对于“摘引原文中的字眼”要把它放进原文中去理解,切实掌握其内涵,如例2中的“清慎”例3中的“宽缓不苟”等。如果审题粗疏,把握不清,筛选时就会“无的放矢”,因而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例7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苏琼处事艺术的一组是(1999全国卷)
①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     ②密走私访,别获盗者。
③每见则谈问玄理        ④仍致于听事梁上         ⑤遂上表陈状
A.①③   B.②④⑤   C.③④   D.①②⑤
题干中“艺术”内涵较为隐晦,需明确。所谓“艺术”是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显然不是指程式化的方式、方法。第①句是说明苏琼依法办事,不冤枉一个好人,这不是处事艺术问题。第②句是说明苏琼工作作风细致,没有偏听偏信,终于“别获盗者”,也谈不上是处事艺术。第⑤句是说苏琼把郡内受灾,以及“贷粟以给付饥者”一事向上报告,属于按规矩办事的工作之风,谈不上处事艺术,此三句都不是正选项,因此正确答案应是C。不妨看另外几句,第③句是说苏琼避开道研提及征租的话题,与他谈论缥缈的玄理,既达到了目的,又没有因正面拒绝而得罪道研,应该说这确是一种处事艺术。第④句是说苏琼把新瓜放到大厅的梁上,既顾及了赵颖的脸面,又坚持了自己不受馈赠的原则,这也是一种处事艺术。
例8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表现孙登“待人接物”态度的一组是(2002春季卷) 
①登待接寮属,略用布衣之礼    ②远者归复,近者尽力
③所赐衣服,必沐浴服之      ④拜登东中郎将,封万户侯,登辞疾不受
⑤登不敢辞,拜受而已       ⑥辞对不服,从者欲捶之
A.①⑤⑥   B.②④⑥   C.②③④   D.①③⑤
题干中“待人接物”意思首先要明确,“待人接物”是“跟人相处”的意思。②句是他临去世前上疏中所言治国方略方面的问题,④句写他不接受拜将封侯,⑥句写随从对怀疑为射弹丸之人采取的方式。此三项明显不合属于“待人接物”之题旨要求。
五、关注手法,忌神合貌离
人物传记类文段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性格,往往采用多种手法,如叙述描写、作者评说,描写中又有直接描写、间接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而题干中有时指定筛选某种手法,在审题时就要仔细推敲,把那些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却刻画方法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例句排除,谨防“神合貌离”。
例9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郭永刚直抗上举动的一组是(3分)
⑥吾知行吾志而已
题干要求筛选的是表现郭永刚直抗上的“举动”,而第⑥句却是郭永表达心志的“言谈”,这显然不属于题干对人物刻画方法筛选的指定要求,从而排除了该项的干扰。但却有不少考生未能注意“手法”的要求,造成错选。 

上一页  [1] [2] [3]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浅谈高中文言文的学习(粤教版高一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