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初中文言文文言文阅读:筛选文中的信息(高三)» 正文

文言文阅读:筛选文中的信息(高三)

[10-16 16:59:51]   来源:http://www.51jxk.com  初中文言文   阅读:8844

概要: 【考点阐释】高考文言文的考点要求,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从历年的命题来看,主要是人物传记的阅读理解(湖南省自主命题后更注重散文的阅读理解),传承古仁人的优秀品质,是文化传统的传承最重要的内容。从历年高考选择的人物来看,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即注重对人物品质的评价考察。这个考点,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这种筛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所谓“筛选”,就是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它要求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信息,即通读全文,找出基本信息,与题干中的内容相对照,比较出是否与所要求的题旨相吻合,并从中筛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在筛选时要根据具体的内容逐步剔除不合要求的信息,最后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得到最终的答案。【考题直播】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2005湖北卷)武技蒲松龄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

文言文阅读:筛选文中的信息(高三),标签:初中文言文翻译,http://www.51jxk.com



 【考点阐释】
高考文言文的考点要求,是能够阅读浅易的文言文,从历年的命题来看,主要是人物传记的阅读理解(湖南省自主命题后更注重散文的阅读理解),传承古仁人的优秀品质,是文化传统的传承最重要的内容。从历年高考选择的人物来看,不外乎“忠、孝、仁、义、礼、智、信、勇”,即注重对人物品质的评价考察。
这个考点,考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分析能力,能力层级为C。这种筛选有时要求指明信息的具体内容,有时要求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等。
所谓“筛选”,就是通过淘汰的方法挑选,它要求能够识别和区分不同信息,即通读全文,找出基本信息,与题干中的内容相对照,比较出是否与所要求的题旨相吻合,并从中筛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在筛选时要根据具体的内容逐步剔除不合要求的信息,最后确认信息的准确性,得到最终的答案。
【考题直播】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1—14题。(2005湖北卷)
武 技  蒲松龄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跃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教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较手足,愿拜下风。”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师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颜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迕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何为?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13.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顽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试题解析】
2005年湖北省高考语文文言文选文摘录自蒲松龄的作品,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作为小说,更侧重于通过细致的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理解的重点也是对主要人物性格的理解。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们知道,蒲松龄是以史家的口吻来创作小说,即使是文章的体例也刻意模仿《史记》以求得读者对文章的信服。2005年湖北省高考文言文的选文舍弃史传文学而选用聊斋先生的小说,可以说既是创新,更是传承,在小心翼翼中平稳过渡,力图逐步建立湖北省的命题特色。不管怎么说,这一创新对考生而言,降低了文言文阅读的难度。选文内容涉及武侠故事更容易激发考生的阅读兴趣,能使考生在较轻松的心态下阅读、答题。
2005年文言文这一题可以看作是对传统语文试卷的回归。虽然选文文体是小说,但题目设置仍是围绕主要人物的行为、品行选择相关事件。在文本阅读不难的基础上,题干“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下的题肢中六个小事件彼此不容易混淆,筛选的难度较低。
本题要求选出全部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①句表明李超急于比试,出于自负心理,尼僧谦让,众人怂恿,不足以表明他武艺不精,故排除①。③句,写李超自鸣得意,应予排除。④句,写李超自以为艺高,急于取胜,也在排除之列。②⑤⑥三句全部表明李超的艺术不精,故D组属于正确选项。
【考题陷阱】
一、对象错位
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到几个人物、几件事情;而题干的要求多为“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某人……的一项”。因而命题人在设计错例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要求表现的主要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例1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许逖“才能称于其官”的一组是(  )(2004浙江卷)
④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
分析根据原文“堰水旧溉民田四万余顷,世传汉萧何所为”一句可知,第④句说的是汉代萧何所筑河堰在历史上的作用,而命题人却将它“嫁接”到了许逖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例2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周维城优良品质的一组是(  )(2005山东卷)
⑥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
分析根据原文“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默置其户中,不使知也”可知,第⑥句说的吴翁乐善好施之举,而命题人却将它“嫁接”到了周维城身上,从而造成了表现对象的错位。
二、方式误导
人物传记类文段刻画人物的方式既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作者评述,也有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而题干对人物刻画方式的筛选是有指定要求的。命题人有时便把虽能表现人物某种品质,但刻画方式不符合题干要求的例句混编到选项之中。如果考生不仔细推敲题干要求,而是一瞥而过,就极易受其误导,作出错误判断。
例3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孟尝敢于仗义执言的一组是(  )(2004全国卷Ⅰ)
⑥尝到官,革易前敝,求民病利
分析“仗义执言”意为“为了正义说公道话”,它表明题干对人物刻画方式的指定要求是“语言描写”,而第⑥句却是孟尝就任合浦太守后所做的兴利除弊之事,而非所说之话,所以不符合题干的要求。
例4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朱晖不惧权势的句子是(  )(2005广东卷)
③就闻,叹曰:“志士也,勿夺其节。”
⑤骠骑将军东平王苍闻而辟之,甚礼敬焉。
分析题干对人物刻画方式的指定要求是“直接描写”,而③句写的是“显宗舅新阳侯阴就”对朱晖志节的赞叹,⑤句写的是“骠骑将军东平王苍”对朱晖品行的礼敬,这两句都是典型的间接描写,显然不符合题干的要求。考生只有审清了题干对人物刻画方式筛选的指定要求,才能排除干扰。
三、内涵不清
题干对人物的某种品质或才智的说法,有时是明晰的,无需多费周折;但有时比较隐晦,需要考生进一步悉心揣摩。命题人有时便利用考生对题干某些说法内涵把握不清的认知缺陷,把一些似是而非的例句混杂其中。
例5 以下语句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冯道有胆量的一组是(  )(2005辽宁卷)
④道所掌笔砚,敢不供职
分析《现代汉语词典》对“胆量”的解释是“不怕危险的精神;勇气”,显然它不是指程序化的言行,而④句的意思是“我冯道掌管文书起草,怎敢不履行职责”,这是冯道奉命行事之语,根本谈不上“有胆量”。考生如果对“胆量”的内涵把握不清,就极易陷入筛选的误区。
例6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阳城智谋的一组是(  )(2005江苏卷)
④延龄为相,吾当取白麻坏之,哭于廷
分析《现代汉语词典》对“智谋”的解释是“智慧和计谋”,显然它是要讲求谋略的,而④句是阳城的当众之言,意思是“如果裴延龄做宰相,我就撰写檄文声讨他的罪状,并在朝廷上哭诉(来使他革职)”,这是阳城的冒死直谏之举,根本无谋略可言。考生如果对“智谋”的内涵把握不清,就极易陷入筛选的误区。
四、主旨杂糅
近年来传记类文段在选材料时始终贯穿着这样一条内在的红线,即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与“以德治国”的时代主旋律是吻合的。而传统美德的内涵博大精深,选文中主人公优秀的思想品德往往也呈现出多面性。命题人也很“看好”这一点,“美德是个筐,事事往里装”,考生往往忽视题干要求筛选的只是“某一种”传统美德,这就造成了“主旨杂糅”的筛选误区。
例7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勣刚直守正的一组是(  )(2004江苏卷)

[1] [2] [3]  下一页


Tag:初中文言文初中文言文翻译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文言文
上一篇:浅谈高中文言文的学习(粤教版高一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