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习
  • 下载
  • 作文

当前位置:无忧教学库教学教育初中学习初中语文语文教学设计《新闻两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 正文

《新闻两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

[10-16 17:18:46]   来源:http://www.51jxk.com  语文教学设计   阅读:8848

概要: 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2、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重点难点重点:掌握新闻知识。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教 学 过 程教法分析学法指导修改意见(内容)课前准备:1、查阅有关背景资料,准备能反映课文内容的纪录片或故事片,运用多媒体展示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深入理解课文。2、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每人收集一则新闻。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整体感知: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1)、字词检测a、给下

《新闻两则》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标签:教学设计范文,http://www.51jxk.com



 教学目标
1、 积累字词、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2、 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文章准确、简洁的语言。
3、 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新闻知识。
难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语言美。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
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教  学  过  程 教法分析
学法指导 修改意见
(内容)
课前准备:
1、 查阅有关背景资料,准备能反映课文内容的纪录片或故事片,运用多媒体展示以帮助学生了解历史,深入理解课文。
2、 要求学生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每人收集一则新闻。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二、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1)、字词检测
a、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
鄂(è) 豫(yù) 绥(suí)靖(jìng) 阻遏(è) 锐不可当(dǎng) 荻(dí)港 溃(kuì)退 歼(jiān)灭 
 要塞(sài) 二十八宿(xiù) 管辖(xiá) 阌乡( wén ) 聿(yù)
b、解释下列词语
业已:      锐不可当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我百万大军从三路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
2、范读课文,要求听课文回答问题。
(1)、在课文中圈点标记出记叙的六要素。
人物: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时间: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地点: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经过与结果:(学生组织语言进行回答)
教师导学  
要想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就要看标题。要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导语。要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就要看主体。 
    新闻的要素也是记叙的要素,只要把记叙的六个要素变成六个问题,阅读的时候注意这六点,养成留意要素的习惯,再读其他叙事性作品也就容易把握内容了。
(2)、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重点研讨
   1、了解有关新闻的知识
     新闻的概念、特点及写法。 
1、新闻:又称消息,包括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新闻述评等。 
2、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3、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4、篇幅:短小精悍。 
5、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6、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阅读一篇新闻,首先要注意新闻的六要素,也就是刚才同学们在课文中圈点标记的记叙闻的六要素。其次,学习新闻还要注意新闻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和第一句话,他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题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2、指名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找出本文的导语和主体,说说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概括了全文。
   (2)、本文的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它们是怎样衔接在一起的?
   (3)、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有何表达效果。
(4)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
   四人小组讨论,共同完成题目。
   明确补充:
  ——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主体:“二十日夜起……也以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第一层:“二十日夜起……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度过三十网人”;第二层:“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不起丝毫作用”;第三层:“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第二层:开头“二十一日下午五时起”与第一层开头“二十日夜起”并列;第三层开头“不了正是汤恩伯到吴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议论句:“此种情况……都很泄气”,分析了堤溃我省的原因,突出了文章中心。
——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
  四、合作探究:教师布置思考题: 
阅读这则新闻后,你以为新闻具有怎样的特点?
讨论后明确: 
新闻的作用,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部分。 
新闻的写法,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 
新闻的特点,观点鲜明、内容真实、报道及时、语言简明准确。         
五、揣摩语言
   齐读课文,比较下列每组中的两个句子,看看哪句好,并说说理由。
  A、(1)、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越过安庆、芜湖线,到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共渡过三十万人。
     (2)、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
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
B、(1)、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第一组注意加点词语的不同表达效果;第二组注意比较语句的感情色彩。
六、质疑释疑
  默读课文,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先四人一组讨论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提交全班讨论解决。
七、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题一、二、三中有关本文的题目。
  2、熟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解决生字词。
板书设计: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新闻结构的三要素     中路军:纷纷溃退  毫无斗志
新闻的三个特点       西路军:与中路军一样
记叙的六要素         东路军:较为顽强  但一举击

第二课时
一、新闻复习,激趣引读。
电视,以其五彩缤纷的视频、极富渲染力的音响、精彩的制作、丰富的内容吸引着我们,而新闻,又是电视节目中的重头戏,今天,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新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二、朗读积累,整体感知。
学生快速朗读课文,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三、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1、找同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文体相同:都属于新闻(借此可以介绍有关新闻的文体知识)。
作者相同:两则新闻的作者都是毛泽东。
目的相同:鼓舞士气,指明方向,争取进一步的胜利。
主旨相同: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
大背景相同:都处于解放战争的战略进攻阶段。
……
2、找“不同”
具体时间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写于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的前一天;《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写于1948年11月5日,辽沈战役结束,淮海战役前夜。
具体写法不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巧用对比,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与敌军的节节败退形成对比;《中原我军解放南阳》妙用暗示,关于历史上南阳所发生的重要战事的介绍,点明南阳位置之重要,暗示出南阳解放的重大意义及蒋介石的暗淡前途。

[1] [2]  下一页


Tag:语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
上一篇:《背影》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